韦纳归因理论下的五年制大专英语专业学困生的归因分析
2014-10-23刘杉
刘 杉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1 五年制大专英语专业学困生的特点
学困生这一概念是与学优生和中等生相对而言的,他们智力正常,并无缺陷,由于个体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比较差。学困生现象在各类学校和学科中都存在,但特点不尽相同[1]。此次研究对象是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英语专业的学困生。五年制英语专业经历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生源主要来自罗定附近的县市,多为农村生和成绩不良生。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五年制英语专业学困生存在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生源的原因,学生大多数英语基础弱,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低,不愿刻苦,缺乏自信。
2 韦纳归因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海德归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人行为成败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1)能力——评估自己是否胜任该工作;(2)努力——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尽力;(3)难度——工作的困难程度;(4)运气——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对工作的影响;(6)其他——相关的事与人带来的影响[2]。
后来韦纳又将以上六因素归纳到三个维度之中,分别为: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内外因维度中能力、努力和身心状况属于内因,其他因素属外因;稳定性维度指影响成败的因素是否稳定,能力与工作难度为稳定因素,其他为不稳定因素;可控性维度指影响的因素是否受个人意愿控制,其中努力属于可控,其他属于不可控[3]。如右表中所示:
3 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本次调查有两个目的:分析学困生倾向于将英语成绩差归因于哪些因素?五年内学困生的归因倾向是否有变化?问卷调查对象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英语教育专业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抽取学困生共100名,他们分别为这两个年级的英语科目成绩总分最低的50名学生。
三维度六因素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性内因 外因 稳定 不稳定 可控 不可控能力 √ √ √努力 √ √ √难度 √ √ √运气 √ √ √身心状况 √ √ √其他 √ √ √
3.2 问卷调查设计
由于韦纳的六因素用于普遍性归因研究,为了加强针对性,在归因设计中对六因素进行了细节上的修改,还加入了跟英语专业科目相关的一些因素,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教师教学质量。新增的四个因素也可根据三维度进行分类。从内外因维度来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为内因,教学质量为外因;从稳定性维度来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教学质量都为不稳定因素;从可控维度来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归为可控,教学质量为不可控。
最后根据所选的十个因素——学习能力、努力程度、知识难度、运气、情绪好坏、班级学习气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教学质量等设计了十个题目。每一个题目后面都有4个选项。以第一个因素“学习能力”为例:
1.我认为学习能力对自身英语成绩不理想 ?
A.影响很大 B.影响比较大 C.影响一般 D.不受影响
统计方法为选A得4分,选B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计算得出每一道题的平均得分,平均得分越高,说明学困生越倾向于这方面的归因。
3.3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二年级学困生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归因排名为:1.教师的教学质量;2.学习方法;3.学习兴趣;4.学习目标;5.学习能力;6.学习氛围;7.努力程度;8.情绪好坏;9.知识难度;10.运气。
四年级学困生归因排名为:1.学习方法;2.学习能力;3.学习目标;4.学习兴趣;5.知识难度;6.教师的教学质量;7.努力程度;8学习氛围;9.情绪好坏;10.运气。
两个年级归因相同之处:
(1)两个年级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三个因素上的归因倾向基本一致,得分较高,排名靠前。通过三维度的分布图,可以知道这三个因素都是属于内因—不稳定—可控,这种归因倾向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2)在努力程度评定中,两个年级的排名都很低,说明学困生没有看重努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没有把自己成绩不好原因归结于没有努力,这种归因倾向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运气的排名都是最后一名,说明两个年级的学生都认识到内因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两个年级归因不同之处:
(1)教师教学质量,二年级排名为第一,而到了四年级下降到了第六名。与此类似的是班级学习氛围由第六下降到了第九。教师教学质量和班级学习氛围都属于外因—不可控—不稳定。二年级学生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教师教学质量和班级学习气氛这两个不可控的外因,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年级的增加,学困生对这两个因素的依赖程度慢慢减小,这是一种积极的归因趋势,表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内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2)学习能力,二年级为第六,到了四年级上升为第二。四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能力这一内部因素,这是由于在四年的学习中,成绩一直不佳,长期的排名后靠或者挂科,使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这使他们愈发感到羞愧自卑、情绪低落,这是一种不好的归因倾向,如果不加以引导,无疑将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3)知识难度由二年级的第九位提升到了第五位,这是由年级越高教材难度越大造成的,说明学困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吃力。
(4)情绪影响略有降低,二年级的学生一般为16~18岁,多数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会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英语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心理的成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4 学困生归因倾向的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了解归因理论,对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学困生的归因倾向进行积极的干预,既能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问题所在,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
4.1 降低能力归因的消极影响
五年制英语专业学困生,多数还没有从初中学业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倾向于将英语成绩差归因于自身学习能力差或者天资愚笨上,比如认为自己词汇量少是因为记忆力差,记不住单词,又或者认为自己看不懂句法结构,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英语句子是理解和应用能力差。这样的归因趋势,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论我再怎么努力,还是学不好,可能是自己太笨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很难恢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强调学困生的能力方面的不足,要对他们的这种消极归因趋势进行干预,告诉他们成绩不理想不是因为能力而是自身努力不够。
4.2 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影响
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努力、怕吃苦。原本基础就比较薄弱,还不愿意多下工夫,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听不懂,不找教师或同学询问,少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有拖欠作业的现象。如果学困生能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足,他们就会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动机。遗憾的是,从这次调查中来看,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困生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如何让学困生重视“努力”这一归因呢?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每次努力,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告诉他们这是努力的结果,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当努力过后却依然不理想,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努力还不够,继续努力肯定会获得成功。让他们养成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的意识:我成功了是因为我努力了;我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4.3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虽然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控、不稳定的外因,不应该成为学困生失败归因的首选因素,但是从这次调查来看,低年级生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极高,这是由于初中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4]。低年级的学困生学习动机不足,对一名教师的教学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一门课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学习成绩。所以作为五年制特别是低年级的英语科目任课教师要对此现象给予高度重视。要做到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用富有魅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4.4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尽量使学困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参与其中,成为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感到无所事事和迷惑。五年制的英语专业科目设置尤其是前三年,相较于高中英语教育,应试压力要小很多,学生只要通过英语水平A、B级测试即可。应试压力越小,英语教师的发挥空间就越大,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摆脱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的沉闷和压抑的应试教学风格,多鼓励学困生参与到各种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可以加大小组讨论发言的比例,让学困生多想多说;在课后可以组织手抄报、英语歌唱等活动,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魅力和乐趣,而不只是看到枯燥的语法知识和无穷无尽的单词。
4.5 改进学习方法
成功就是努力加上正确的方法,多数学困生成绩不理想是由于不够努力和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他们学习方式多为“猴子掰包谷”学一点丢一点;或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或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教会他们准确学习的方法。以记忆单词和学习发音为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可以给他们讲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充分利用早晚自习来记忆单词;在学习语音的时候,告诉学困生多“模仿”,说到底英语的发音就是模仿N-ativeSpeaker的语音语调。
4.6 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如黑夜中大海里的灯塔,对学习动机有很明显的指引作用。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每一个层面的目标都各不相同,却又互相影响。对于五年制的学生短期目标可以是在某次的测试中取得进步,或者是在某节课堂上积极发言;中期目标可以为通过英语能力A级、四六级考试;长期目标是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教师在帮助学生设立短期目标时要注意尺度,要秉着“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原则来设立目标。所以开始的时候,短期目标不能定得太高,要让学困生能比较容易地达成,然后再更上一层楼加大短期目标的难度,让学困生体验到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5 结语
综上所述,归因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归因倾向,对学困生那些看似互相矛盾的归因倾向进行分析。教师要尽量降低能力归因的消极影响,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影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为他们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学困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问题所在,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
[1]李菊容.高职院校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1):79~82.
[2]WeinerB.ResearchonMotivationinEducation[M].Orlando:AcademicPress,1984:28 ~31.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8.
[4]费水玲.关于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8):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