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发展学生“坐位体前屈”能力的教与学

2014-04-09姚立明张飞玲

体育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

姚立明+++张飞玲

摘 要:在坐位体前屈的教学中,根据坐位体前屈动作简单,又较为枯燥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坐位体前屈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效果,从而有效发展学生坐位体前屈的能力。

关键词:发展;坐位体前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70-02

“坐位体前屈”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内容之一,是反映人体关节运动幅度的能力,是评价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指标之一。部分学生“坐位体前屈”的成绩较差,主要原因是身体柔韧性差、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快提高“坐位体前屈”的成绩?笔者经过对“坐位体前屈”的反复教学与探索,改进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坐位体前屈的动作方法

平坐在地上,伸直双腿,脚后跟贴于地面,脚尖勾紧,弯曲腰部,双手放在头的两侧,手臂尽力向前伸,五指并拢,指尖向前。

二、立位姿势教学

(一)平地立位体前屈(运用常规教学)

1.两脚开立体前屈

方法:两脚开立同肩宽,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上体挺胸塌腰做体前屈振动练习。为丰富练习形式,可引导学生手型与接触点有不同的变化,如手掌触脚背、手指触地面、手掌触地面。

要点:直膝,两脚开立,挺胸塌腰。

易犯错误:立位体前屈后,手触地面与双脚前后相距太远。

纠正办法:以场地白线为标志线,要求站在白线旁,手触白线。

2.两脚并拢体前屈

方法:双脚并拢,膝关节伸直,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上体挺胸塌腰做体前屈振动练习。

要点:直膝,两脚并拢,挺胸塌腰。

建议: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掌握。

(二)台阶立位体前屈(片段情境“悬崖峭壁”)

方法:学生站在台阶上(台阶高度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双脚并拢,直膝,双脚尖与台阶垂直面对齐,腰部、背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上体挺胸塌腰,下摆振动,用手指或手掌去触摸下一台面或地面。

要点:直膝,两脚并拢,挺胸塌腰。

建议:

1.教师可通过语言、肢体语言对站在“悬崖峭壁”之时的畏惧或惊讶等心理状态作个人的趣味表达,以烘托情境气氛。借此契机,引导学生对平凡的事物有新的认识,情境的创设也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探索精神。

2.教学步骤同“平地立位体前屈常规教学”,根据难度程度分为手指触摸悬崖、手掌触摸崖底等。

三、坐位姿势教学

(一)两人合作(结合游戏)

方法:两人垫上相对而坐,手拉手,脚背屈,脚对脚,上体挺胸前屈靠近或紧贴大腿,两人依次互拉。为丰富练习形式,笔者尝试几种练习方法,直膝贴垫两脚分开成菱形(图4),直膝贴垫两脚并拢成“一”字(图5),直膝高抬两脚并拢成“人”字(图6)。

要点:脚背屈,直膝,上体挺胸前屈靠近大腿。

易犯错误:膝盖弯曲,背易拱。

纠正办法:同伴帮助按压。

建议:针对低段学生,两人合作直膝练习时可结合拍手游戏,例如简单儿歌“手拉手、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一,我拍一……”,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二)同伴帮助(节奏按压)

方法:同伴用手按压练习者肩背部的位置,助其用力,达到伸拉目的。按压时有节奏,用力由轻至重,方向不宜往正下方,而以前下方为最佳,按压时间因人而宜,小学低年级一般以20″左右为宜(图7)。

要点:按压后背易弓位,前下方向巧用力。

要求:按压部位要准确,练习者膝盖不能弯曲,同伴互相提醒,帮助按压。

(三)独立完成(师生评价)

方法:单人垫上坐,脚背屈,双脚直膝并拢,上体前屈挺胸靠近大腿,加振动用双手去抓双脚脚尖或者双脚前脚掌,坚持时间不少于10″(图8)。

要点:两脚并拢,直膝贴垫,挺胸直背,上体靠近或紧贴大腿。

教学评价:学生独立完成情况良好时,教师可进行练习评价,学生分组练习,和轮换学生以百分制进行即兴评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练习者个个不甘示弱,课堂即兴评价的激励效果出人意料,学生练习积极性会更加高涨。

建议: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学评价可结合“星星”“小红旗”“大拇指”等小奖品,形成奖励制度,评价效果会更佳。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