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读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有感》的思考

2014-04-09李志勇

体育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思考

李志勇

关键词: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65-01

《体育教学》2013年第11期刊登了杨万铭老师的《读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有感》一文,该文是杨老师针对2012年第12期俞向阳老师的《水平二:四年级跳跃——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的感悟,文中提出四个观点,笔者赞同第一、四点,但对其他两点存有疑义。

一、对“教学评价是否再多些”的疑义

杨老师根据教学设计判定俞老师不重视评价,并就本堂课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建议。笔者对杨老师提出的建议表示认可,但对杨老师根据教学设计判定俞老师不重视评价的方式有疑义。我们知道,判定教师是否重视评价不能凭教学设计,因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一般不会写评价语言。笔者翻阅《体育教学》上的教学设计,发现大部分教学设计都没有写评价。笔者曾在江苏体育教研网上观摩过俞老师的示范课,课的内容是脚内侧踢球,教学设计上也没写评价,但俞老师在课中采用及时评价、有声评价、无声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俞老师的评价给观摩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看出,教学设计上没写评价并不代表作者不重视评价。当然,杨老师的质疑也给我们以启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在教案中的教师主导一栏认真撰写评价方法和内容等。

二、对“体能性练习是否可以增加”的疑义

俞老师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了跨越式跳高和“鲤鱼跳龙门”游戏。由于“鲤鱼跳龙门”游戏也是下肢为主的练习,因此,杨老师说余老师在课堂中未安排体能类练习,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他认为“鲤鱼跳龙门”游戏是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步骤,不是本课的体能内容。二是“课课练”内容的安排必须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如主教材是跨越式跳高,“课课练”不能安排下肢为主的练习。这也是目前教师在选择“课课练”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课课练”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但不能机械贯彻,因为有一个前提,即主教材能否达成课的身体健康目标。如果主教材能达到身体健康目标,教师可选择与主教材锻炼部位不一样的“课课练”,否则,教师要继续采用与主教材锻炼部位一样的教材。俞老师根据跨越式跳高是新授课、场地器材少、分组多和练习密度小等特点,考虑到主教材达不成发展弹跳力的目的,精心设计了“鲤鱼跳龙门”游戏。该游戏是跨越式跳高的拓展,通过该游戏不仅能巩固跨越式跳高技术,还能发展跳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笔者以为,俞老师的课不是没有体能内容,而是根据实际设置了体能内容,“鲤鱼跳龙门”游戏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

【编后语】:有时“课课练”内容可以安排一些补偿性练习,例如对主教材起关键性突破技能重难点的身体素质练习,还可以将专业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结合起来。主教材是篮球课,课课练可以是球性和身体素质结合的内容;主教材是垫上技巧,课课练内容是否可以安排垫上的一些拉伸、韵律操,并结合技巧中几个简单练习,以提高主教材教学的顺畅性和有效性。

对于设计中的评价问题,编者理解为,评价语言应该是提示语,提示给学生一个解决自身问题的“要领”和“秘诀”,应该在设计中提倡,这是一位教师教学技艺的体现,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悟”到教者之意图。

【编后语】:刘老师的正面下手发球教学设计较为简洁,体现常态,教学中运用了先尝试练习后进行学练的“先学后教”方法,使得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衔接顺畅,学生练习积极性提高。基本部分教学环节,在发球的高度和远度上,运用了显眼的标志物,并通过远近的控制,来解决绳子不能升降的问题,以使分层区别对待,简单易行。值得商榷的是,围绕击球的手型和挥臂击球的时机的教学步骤尚需要开发,在教学中必须明确击球的“三固定”,即:击球的部位,击球的时机,击球的手型。开发更多的两人之间的合作击球方式以提高学生触球的频率;游戏部分开展比赛时,必须讲明规则,切忌走和跑替代跳,否则会造成比赛的不公允,建议改成双脚夹球跳,并四列横队进行,提高参与的密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