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讨论文章之二:贯彻课程标准 规范体育课程

2014-04-09毛振明

体育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贯彻体育课程课程标准

毛振明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本刊2014年力邀学校体育界专家、学者,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学校体育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展开研讨,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沐浴全会春风,强化学校体育; 2.贯彻课程标准,规范体育课程;

3.明确质量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4.研究学理教程,切实掌握技能;

5.加强课内锻炼,提高健身实效; 6.活跃课外锻炼,学校延伸家庭;

7.实现全员参加,改革运动大会; 8.土洋结合并举,改善体育条件;

9.或用达标标准,促进制度创新;10.专职兼职并重,迅速优化队伍;

11.确保锻炼安全,优化健身环境;12.总结各类经验,各类模式并行。

关键词:贯彻;课程标准;规范;体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08-04

讨论一:贯彻体育课程标准,强化体育课程教学

1.问题

说起强化体育课,大家一定会想到要进行和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说起体育课程改革,当下的学校体育人必然联想到“新课改”;说起什么是“新课改”大家一定会马上想起“新课标”;说起“新课标”那么下面的说法就多了。对于“新课标”,敢于承认“我根本就没看”“我从来没认真看过”的体育教师很少,因为那反映了一种态度,还没有人愿意和国家的课改对着干。但是,说“看了新课标就知道以后的体育课应该怎么上了”“新课标告诉了我们清晰的教学内容”“新课标告诉了我们清晰的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也很少。听得最多的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很好,但操作性不好”,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说:“看了新课标,我们不知道怎么上体育课了”。现实中的情况就更是不可理解了,很多一线的体育教师真的没有认真地研读课标,不少教师甚至至今连课标都没见过,但他们没看课标也把体育课上了,上得好的也不少,而那些看了课标的教师也不见得个个都把课上好了,上得不好的,上歪了的也大有人在。

从贯彻课标的角度来说,从没见过有人去查查是不是每个教师是否看了课标,也从没听见有人说过没看过课标不能上课云云,更未见有人去研究体育课上的好坏与看了多少遍课标有何因果关系;体育教师都被告知体育课程标准的培训很重要,指定参加培训也很权威,培训费更是不便宜,但受过培训的教师却说“培训专家说了,课标就是片云,要想上去得自己找梯子往上爬,培训只给了一片云,没给梯子,这课标就很“云”,培训更是个‘云培训,不知有啥用?”

有了“新课标”13年了,有了“新新课标”3年了,到今天,“强化体育课”成了党中央的呼唤,所以我们真的该问问了:建国60年间就进行了8次课改,为什么体育课反而一天天地积贫积弱?体育的“新课改”进行了14年,也没见学生体质下降有一天停止过,那这个新课改还有啥意义?有人会说那都是应试教育和领导不重视的错,那么今后不重视体育的领导还会有,应试教育还会长期存在,咱这课改还搞不搞?新课改难道是在应试教育现象全无、领导都把体育当头等大事时才进行的吗?当前的“新课标”和“新新课标”怎么贯彻?怎么做算贯彻?做到哪里算贯彻?由谁来贯彻?一线体育教师用不用、能不能、该不该贯彻课标?还有,贯彻课标要不要进行培训?如果要,是怎样的培训?由什么人来培训?培训什么人?这些貌似有点简单到“小儿科”的基本问题,却是我们早就该想、该问,但过去就是没想过也没问过,或者说是没敢想过,没敢问过,但的确是需要认真地去想的问题呢,因为不想,贯彻课程标准,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以上课程标准落地的困惑和各种反映,不论基层教师所说的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准确,但“新课标”贯彻和落实得不好是个真实的问题。如果问:“新课标”贯彻的好不好?我想无论是编课标的,还是管课标的,还是看课标的,都会是比较否定的回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贯彻落实不利的问题呢,本文进行如下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落实课程标准的难点:从内容的“大纲”变成了课程的“标准”

课标当初的最大亮点,也是后来落实的最大难点就是从内容的“大纲”变成了课程的“标准”。课标之前的《体育教学大纲》,顾名思义,那是教学内容的大纲,是通过指导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来指导全国体育教学的,而课程标准则是标准,顾名思义,它以目标和达标标准来指导全国体育教学。经过仔细地分析,我想用以下10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大纲强调过程管理,标准强调目标管理。

(2)大纲管住了内容因此管得比较严格,标准只管目标,管得比较灵活。

(3)大纲有很具体的内容,老师们看得懂,因此大纲离一线教师比较近,过去看大纲的教师很多;课标只有抽象的目标,老师们不容易看懂,课标离一线教师比较远,现在看课标的教师很少。

(4)大纲通过内容实现目标,教师们在具体的教学中是通过内容看目标,内容体系比较完整;而课标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先有目标,再选内容,内容体系相对松散。

(5)大纲内容清楚,对应的练习也比较清楚,练习指向规定内容的学会;而课标内容不在,对应的练习也不在,强调多样学习方向和方法。

(6)大纲规定具体细致的内容体系,要求深入的“学理”研究,要求对“内容量”的推算和控制;课标只需泛泛谈理念和目标,不需要对内容量进行控制,因此提出248个目标也无关系。

(7)大纲定内容,必须考虑“教学条件”问题;课标只谈目标,无需考虑条件问题,可以将条件的问题推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推给开发课程资源。

(8)大纲有教学内容,因此大纲的培训主要针对新教学内容的教法,培训者主要是运动项目的专家,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都很清楚;课标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因此课标的培训主要针对“理念”和“思想”,培训者主要是大学的课程教授,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很“云”。

(9)大纲对一线教师的各个教材的运动技能水平和比较全面的运动技能结构要求较高;课标则要求一线体育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顶层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

(10)大纲更适应在当前教师培养现状下的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课标更适应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在于:它从指导内容的“大纲”变成了课程的“标准”,而它被落实的困惑难点也在于:①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离教师教学工作远了;②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自我虚化了;③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难以理解了;④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培训没有方向和内容了;⑤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对体育教育培养的要求不清晰了;⑥由于没了具体内容,课标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落实了。

尽管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形式有着上述缺陷,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本形式早在2001年就固定了,而且在2011版制定的“新新课标”也没有能将这个不太合适,至少是不太适合体育的文件形式给转换过来,因此,课标现在依然是一个离教师很远,因此也就很难贯彻的“云课标”。

3.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点:制定好《各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和《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那么,要使一个“云课标”变成一个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标,就必须要有一个梯子,一个媒介,这个梯子和媒介就是《各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以下简称《方案》和《计划》)。

2011年版的“新新课标”强调贯彻课程标准必须要制定好《各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和《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这是因为《方案》和《计划》都是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如果各地在课标的理念和目标下,在《方案》中把各地的体育教学内容做一个比较清晰的规定,那么本地区的各个学校再根据本地的《方案》对各学校的各年级体育教学内容做一个清晰的规定,那么,根据各地情况的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法要求等就自在其中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课标着重要求的《方案》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至今,我所了解的已经形成文本的只有河南、重庆和浙江,应该还有很多省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宣传不够、交流不够、规范不够,肯定是个实情。而且,《方案》如何对学校教学指导性的发挥也是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方案》难以出台并发挥作用不足,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方案》的编写体例尚不清楚。从笔者现在手中的河南、重庆和浙江的文本来看也没有统一的体例,虽然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方案》的基本内容,但毕竟是个很粗的内容框架,不是编写体例,因此地方课程指导者面对这样的编写很有畏难情绪。在此,笔者的建议是:由于《方案》的主要职责是在课标的精神指导下规定内容,应该以“本地分类地区的教学内容建议”为主要内容,而不应过多地再写理念、目标、教材编写原则等内容,笔者认为《方案》的编写体例应该比较像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

(2)没有备案的要求。课标虽然要求各地编写《方案》,但原定的备案要求在课标(2011年版)发布前夕被取消了,因此,层层备案的时间点以及备案主体单位就都没有了规定,编写《方案》和《计划》的行政性要求被降低成为了某种建议,“必须做”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工作选项,因此各地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制定《方案》明显缺乏动力。

(3)编写主体责任不清。地方的《方案》实际上至少应该包括省、地区和县三级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但由于课标上面没有清晰地予以规定,各层管理部门是否都要编写,谁来负责编写,是体卫艺处科还是教研部门都没有说明,于是各层课程管理部门形成互相等、靠、要的思想,加之没有硬性要求和时间表,于是就自然地拖了下来。《方案》都拖下来了,《计划》也就拖了。

(4)各个学校本来对《计划》的制订就缺乏认识,加之上位的《方案》久久出不来,对学校制订《计划》也没有要求,而且学校原来就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或者就根本没有计划)但又没有《计划》也照样上课,因此,思想稍一松懈,每个学校都要根据课标制订落实课程改革的《计划》就逐渐被淡忘了。

4.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在推进《方案》和《计划》方面拟推进的工作

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协助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各地做好体育课程的管理工作,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拟做好以下工作:

(1)收集、整理、分析、提升各地的《方案》与各学校的《计划》,编辑《优秀<方案>与<计划>案例》,推介给各地各校参照制订,强化各级体育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2)推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层层备案《方案》的工作,推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校《计划》的工作,推进各地各校能够严格按照所备案的《方案》和《计划》进行上课。

(3)推进定期组织抽查或区域内的交叉互查工作。

讨论二:规范体育课程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问题

任何事情都需要规范,因为任何事都需要规矩,也需要方圆。体育课程教学要规矩、要规范,不规范就没有教学质量,天经地义。但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体育课教学绝不是能仅仅以“参差不齐”来形容的,简直就是要用“天壤之别”“大相径庭”来形容:很多地区和学校开足开齐体育课,很多地区和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上得很有质量,能让学生学懂、学会、学乐,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或是散漫放羊,或是枯燥跑步,学生学不会、练不好也不喜欢;很多地区和学校认真地学知识学技术,很正规,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搞扁担南瓜、扫把扫地和多米诺骨牌……

为什么至今我们的体育课还是那么多样呢,教学教育质量为什么就那么参差不齐呢?为什么体育课教学就难以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统一要求呢?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对通过规范体育课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呼声和意识都严重不足。一直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们一说到体育课的教学,谈体育教学要改革的多,谈教学要符合基本要求的少;谈要更新教学理念的多、谈加强质量意识的少,谈内容应该多样化的多、谈教学内容要有基础性规定性的少;谈教法要不断创新的多,谈教法必须符合学理规律的少;谈要强调改变学习方式加强学法研究的多,谈要加强重点教材教法研究的少;谈要教材和教学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多,谈必须为教学配足那些最基本条件的少;谈尊重学生要求的多,谈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刻苦锻炼的少;谈要因材施教的多,谈每个学生都要达到基本的国家要求的少;好像“新课改”就是放开、要活跃、要听学生的,甚至有专家就直接说“体育课教学不要太规范、太系统、太完整、太细致”“体育教学不要太关注教材研究”“跳箱跳不过去爬过去也行”“体育课不要整队集合,随便站站就好”甚至在体育课上不要称呼老师,叫“妈妈”更好,如此“新课改理念”又怎样能有体育课堂的规范,又怎能有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又有哪个体育教师会去关注体育课质量的评价。

(2)体育教学情况的差异来自教师和校长的差异,而教师和校长的差异来自学校间的巨大差异,而学校的差异则来自中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现在这个差异还有加大的趋势。而且,能够在相当程度来弥补这些差异的“人民教育国家办”“学校标准化”和“依法治教”等顶层设计在中国都迟迟不能有效地加以推进,体育课成了县长、校长和体育教师靠良心上的“良心课”,体育没有了基本的条件就没有了基本质量,条件不统一,质量也难以要求统一了。

(3)体育教学内容是一个各个运动项目横向交叉联系,但纵向却几乎没有递进性、其逻辑性至今尚没有发现的特殊学科,体育课程教学设计面临着“横向都是体育,学什么都行”“纵向没有目标,学到哪都算学了”的难题,当然其教学质量也必然在教学设计是横向不清,纵向更不清楚的困境下变得糊里糊涂了。

(4)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至今我们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描述、论述和研究都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就是空白,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就更是奇缺,在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更是少之又少,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工具研究也基本呈空白状态,研究严重不足也是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很难的重要原因。

于是,大家都知道规范教学重要,也知道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但要谈质量、谈规范,一系列的问题就来了。这么大的国家怎么规范?北京八中、四中和西藏、甘肃的村小都上体育课,怎么去规范?我们该不该规范?如果需要的话,应该规范到什么程度?还有,由谁来规范?谁来定规范的标准?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这么不清晰,学理这么不明,我们依据什么来明确目标、规范教学?更有许多其他复杂因素。如:贯彻课程标准和规范教学关系如何?创建特色和规范教学的关系如何?因材施教和规范教学的关系如何?因地制宜和规范教学的关系如何?以学生为本和规范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规范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质量并最终强化体育课道路上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难题。

2.强化“规范”和“质量”的课程思想,制定合理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切实强化体育课教学

那么,今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规范体育教学来“强化体育课”呢,笔者对此有如下认识:

(1)要大力强化“规范”和“质量”意识,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在基本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们要认真总结汲取近十年来体育课改的经验教训,在深化课程教学的同时反过头来大力规范体育课并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深刻理解党的“强化体育课”就是要让我们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练好”“学会”“学懂”“学乐”要把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与提高体育教学基本质量更加明确地在课改理念、口号、要求、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上统一起来,要收放有度、要严肃活泼,要多谈教学要符合基本要求、多谈如何加强质量意识、多谈教学内容也有基础性和规定性、多谈教法如何符合学理规律、多谈要加强对重点教材教法的研究、多谈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如何保障和创造、多谈严格要求学生刻苦锻炼的教育方法、多谈学生要达到哪些国家的基本要求,让每个体育教师都去关注体育课的规范、质量以及质量评价。

(2)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差异是现实问题,而且这个差异不会很快消失。因此,我们既不能在巨大的地区和学校差异面前,在“规范”和“评价”方面无所作为,也不能在地区学校的差异面前盲目的“统一规范”和“一刀切式的评价”,我们必须有“分类分层进行规范”“分类分层进行质量评价”的顶层设计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的设想是分别制定《体育课教学基本质量标准》《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质量标准》《中小学体育课精品课程评价标准》,三个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校和现状,力求分层次递进式地规范体育教学(表1)。

(3)深入研究学理,通过“明确普通学生的体育目标→明确瞄向终身体育能力的课程→明确各个“精教”“简教”的教程(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明确各个教学步骤中的有效教法→明确各个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估来构建体育教学内容的横向、纵向逻辑性(即:“精教”“简教”关注项目教学内容横向关系,各个项目的学习终极标准管住教学内容的纵向关系),尽快突破体育学理的研究难题,推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科学化。

(4)加强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描述、论述的研究,加强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的研究,加强在体育教学质量方法论方面研究,加强对贯彻课程标准和规范教学关系的研究,加强将创建特色与规范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将因材施教与规范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将因地制宜与规范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很好处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与规范体育课堂紧密结合的研究等,切实解决这些,一直以来不断困扰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规范体育课教学的诸多研究难题。

如此这般,我们当前为“强化体育课”而要做的规范体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也就明确了。

3.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近期要做的相关工作

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在近期要做的相关工作有:组织联盟内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专家共同制定:(1)《体育课教学基本质量标准》:(2)《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质量标准》:(3)《中小学体育课精品课程评价标准》,上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讨论,送“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以此全面规范全国中小学的体育课,掀起体育课“达标争优”的新一轮热潮,以大幅度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尽早启动“全国中小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并通过网络媒体推广精品课程经验。在合适的时机召开“全国中小学体育优秀课精品课程经验交流展示观摩大会”。

猜你喜欢

贯彻体育课程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贯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析民族声乐教育中民族性的价值与贯彻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