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亨邵逸夫: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2014-04-08

看天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邵逸夫江泽民时任

1月7日,一张百度地图上对“逸夫楼”的搜索结果页面的网页截图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上面密密麻麻的红点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转发者还往往会附上社交网站上代表悼念的蜡烛表情——他们不是在邵逸夫捐建的教学楼里上过课,就是在逸夫图书馆里看过书、逸夫体育馆里做过运动,而这一切的创建者,香港政商娱乐界大亨邵逸夫,于当天逝 世。

当天上午,香港无线电视(TVB)用一则230字的声明,宣布了这位107岁老人去世的消息。“他以无比的精力和视野,带领无线成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和全球中文电视业最具影响力的电视之一。”TVB在讣告中这样向其创始人致敬。

虽然2004年,TVB才获得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成为合法落地中国的境外电视媒体,但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居民就已经通过自发安装鱼骨天线,收看TVB的各类节目和电视剧。而此后的数十年间,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邵氏娱乐王国生产的这些节目、电视剧、港姐选举、邵氏电影,成为不少内地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来自官方高层的悼念也对他不吝溢美之词——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祉,慷慨捐赠,惠及多方。其愛国之情,其为国之志,人们将铭记在 心。

张德江、朱镕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廖晖等也向邵逸夫先生的亲属发去唁电或表示慰问。

在庙堂与江湖,邵逸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与江泽民“在一片亲切的吴侬乡音中”会面

在他借以闻名海内的娱乐产业之外,邵逸夫的人生从未与政治分开。他的父亲邵玉轩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本人也多次成为领导人的座上宾。

《人民日报》数据库显示,江泽民是接见他的第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这次会面发生在1991年10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钓鱼台养源斋会见并宴请了邵逸夫。

此次会面之前,华东地区正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邵逸夫与TVB共为此捐款7000万港元,江泽民对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他多来内地看看”。

“尽管是初次见面,但两人愉快交谈起来就像一对老朋友。”中新社在当天的电文中写道,当邵逸夫握住江泽民的手时,江泽民首先用上海话问候邵逸夫:“在内地,讲起你是久仰大名,我在上海市时晓得你,现在有机会见面很高兴。”祖籍浙江宁波镇海,但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邵逸夫自然也用上海话回应了江泽民,称赞江上海话“交关好(非常好)”。近半小时的会见自此“在一片亲切的吴侬乡音中进行”。

邵逸夫此次北京行还先后见到了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时任中顾委常委、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姬鹏飞等人。

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共高层均感谢邵逸夫“向内地教育事业的热心支持和这次对华东地区的救灾所给予的资助”。

此后,江泽民还曾两度在北京会见邵逸 夫。

一次是在1996年10月11日。当时,邵逸夫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抵京参加会议。会面中,江泽民勉励邵逸夫“继续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而努力”。这一年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邵逸夫。

4年后,2000年6月23日,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工商界人士访京团,从新华社会后发布的照片,可一窥邵逸夫在获高层认可的香港政经大佬中的位置:江泽民右首第一人,坐着访京团团长霍英东,右首第二人,即邵逸夫。

此后,由于年事已高,邵逸夫没有再出现在香港工商界人士访京团的名单中,只有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访香港后,人们才能偶尔从新闻中见到邵逸夫的名字。比如,两年后的2002年11月19日,时任总理朱镕基抵港,再度会见了当时已经95岁的邵逸夫。

每年为内地教育捐款1亿

正如官方历年来的屡屡肯定,邵逸夫对香港事务和大陆慈善、教育事业持续的投入居功至伟。这也是其与高层建立起联系的通 道。

根据公开报道,与江泽民会面的1991年北京行是邵逸夫第一次接受官方邀请——应国家教委邀请抵京进行访问。

这次邀请源自两年前。1989年1月10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滕藤抵港访问,在招待宴会上向邵逸夫宣读了李铁映的专函。在专函中,李铁映不吝赞美之辞,称邵逸夫“每年向内地大学慷慨捐赠巨款”的行为“为内地人士所赞颂”。“您的贡献不仅是赠款,更宝贵的是对华夏大地的赤热的爱国之心。”

其中的“捐赠巨款”,即不少内地中青年人的集体回忆——逸夫楼的建造资金。

这一过程始于1985年。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李储文是邵逸夫与内地展开联系的关键人物。

2009年,李储文接受上海市政协机关报《联合时报》的采访时回忆说,邵逸夫萌生了“为内地教育,首先是高等教育做点事,捐点款”的想法后,特意找到自己询问意见。“考虑到邵先生是浙江人,我建议他捐助浙江大学。”

李储文随后将邵逸夫的想法汇报给了国家教委和相关文化部门。之后,他还帮邵逸夫联系了浙江大学时任副校长路甬祥。当听说“有这样一个捐助机会”后,路甬祥表示浙大“非常欢迎”。邵逸夫也提出了自己要求——建造的馆所需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1985年,邵逸夫的1000万元港币送达,他本人也亲自来到浙大玉泉校区,出席了邵逸夫科学馆的奠基仪式。两年后,科学馆落成,成为内地第一座“逸夫楼”。

“他对此非常高兴,回香港之后,就对我说,以后每年要向内地的高校捐一亿港币,用于大概10所学校的馆所建设。”李储文说。

但由于当时内地很多高校都提出了请求,考虑到“内地很缺乏师资,急切需要加强师范大学建设”,邵逸夫决定“有重点地投放捐款”——第一批建造逸夫楼的十所高校中,有六所是师范类院校。

1987年1月12日,邵逸夫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的奠基典礼上,将1亿港币的支票装入信封,交给了当时带领这十所大学校长抵港访问的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刘忠德。这个方式在之后每年的捐赠仪式上延续了下去。

据统计,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以“逸夫”二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设施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为莫高窟修复出力

邵逸夫在内地开展的捐助项目,不仅限于教育领域。

与李储文同期在新华社香港分社任职、担任宣传部副部长的张浚生,曾陪着邵逸夫“差不多走过了半个中国”。“他身体不错,光西藏就走了三四次。”张浚生曾回忆,“每次回内地,他都会请一些亲朋好友同行,但不会带厨师、保健医生,也不要当地官员陪。”有时候,为了躲避官员的陪同,邵逸夫还会在半夜把行李打包好放在门口,在第二天早晨6点“悄悄地离开”。

同在1985年,10月21日,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屏风一期工程竣工,其所用款项即由邵逸夫捐赠——这也是《人民日报》上,第一篇关于邵逸夫的报道。

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段文杰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这段往事。段当年曾陪同一些香港游客游览莫高窟,在此过程中,他谈及关于洞窟内壁画保护的问题。香港游客回去后不久,段文杰接到了来自邵逸夫的消息——愿意捐款1000万港币,用于洞窟内文物的保护。在这笔钱的支持下,200多座洞窟内全部安装了玻璃屏风,300多座洞窟还安装了铝合金的避光门,使得壁画的保护大大提升了许多。

对莫高窟的捐助,让邵逸夫本人在1997年获得文化部特设的政府最高奖文化交流贡献奖,并在2000年获得了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政府联合颁发的“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2008年,邵逸夫又获得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扬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

1990年5月17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还将其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这是紫金山天文台第一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原因同样是邵逸夫“关心教育事业,多次捐资给内地许多高等院校兴建图书馆和教学大楼”。

香港慈善业先驱

香港媒体界人士均认为,同其他香港慈善家相比,邵逸夫在港岛的低调让他显得非常突出,与其他商人大锣大鼓的“营销”方式不同,邵逸夫对他向内地的捐赠绝口不提。“我们到内地采访,看到到处都有逸夫楼,才知道他在内地也捐款。”

“他捐钱的比例很大,而且时间很早。”前TVB“新闻透视”栏目监制区家麟说,邵逸夫为了获得利益而捐款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为了什么好处,这样的投入也太大了。”

事实上,在香港本土,自1957年创立“邵氏基金会”以来,邵逸夫就本着“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人生信条,一直从事社会福利事业。“富豪捐款的风气其实在近年才形成,早年香港的慈善家,我们用手指都能数得出来,邵爵士就是其中一位。可以说,他是香港慈善的先驱者。”香港红十字会秘书长陈启明说。

在红十字会工作40多年的陈启明对邵逸夫印象深刻,“我由学生时期做红十字会会员开始,就常看到邵逸夫带访客到来,他当时对慈善工作已很积极。”

邵逸夫担任香港红十字会会长26年之久,任内曾推动香港红十字会脱离英国红十字会,实现了与内地红十字会互访。即便在1998年卸任会长后,他也一直担任该会副赞助人——主赞助人,是每一任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区行政长官。

2013年,香港红十字会举行新总部大楼动土典礼,其中有约1.2亿港币款项是由邵逸夫主动提出捐赠的。据陈启明称,这也是该会有史以来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香港著名爱国人士”

邵逸夫对香港的贡献不止娱乐、慈善两方面。

“与邵先生认识多年”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唁电中说,邵逸夫“曾担任港事顾问,为香港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2年,应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之聘的第一批香港事务委员会(简称港事顾问)委员中,就有邵逸夫。在“更广泛地征求香港各界人士对香港实现平稳过渡、保持繁荣稳定的意见和要求”背景下,港事顾问就此设立,又因为其聘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亲自颁发,因此被香港媒体视作得到了“中央认可”。

与邵逸夫同样身处首批港事顾问名单的,还有李嘉诚、霍英东、董建华、曾宪梓、梁振英等“香港知名人士”。他们自此开始不时出现在与香港回归相关的重要新闻中,在《人民日报》与新华社等官方媒体的报道中,被认为是使得香港顺利回归的重要群体。

1998年10月1日,邵逸夫获得由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颁发的大紫金勋章,这是香港特区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对象是为香港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此前,只有霍英东、曾宪梓等香港实业家获得这一勋章。

从1996年与李岚清会面后开始,官方媒体对邵逸夫的称谓从“香港知名人士”转变为“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张德江在唁电中也称,邵“毕生秉持爱国情怀,投身报国事业”。

“爱国”,成为外界观察这位香港跨界大亨的符号和框架的一部分,邵逸夫本人同样受之坦然——2008年,邵逸夫有意以100亿现金出售持有的TVB股份,与其一手打造的娱乐王国挥手作别时,开列的三个条件中,第一个就是“要符合爱国的基本价值观”,更偏向于传递到中国人手里。最终,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击败了凯雷、贝恩资本和百仕通等国际私募巨头,成为TVB的接盘者。

他与历任香港特首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2001年12月13日,邵逸夫出现在香港各界支持董建华连任大会上,为董建华站台。而董建华在2007年最后一次抵京述职后,也是听了邵逸夫的建议,来到湖南张家界“好好休息了一段时间”。

对董建华的继任者曾荫权,邵逸夫更像是对晚辈一样。他曾向曾荫权传授长寿秘诀,告诉后者“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次,还要转64圈”。而曾荫权也对邵逸夫以长辈之礼敬之。2007年年末,曾荫权在机场餐厅遇见邵逸夫,亲自动手喂食他烧卖的照片一度在香港各大报端流传。而在2010年9月28日,邵逸夫奖的颁奖典礼上,年事已高的邵逸夫身边的搀扶者,也是曾荫权。

资料来源:2009年9月24日《联合时报》《港岛皇后大道秘闻》,作者:冯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甘肃日报》

猜你喜欢

邵逸夫江泽民时任
1949 开国大典阅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邵逸夫 长寿三大法宝
时任:定格美丽青春
邵逸夫:多情人不老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巴基斯坦警方 要抓穆沙拉夫
邵逸夫的养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