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的往事
2014-04-08许知远
许知远
圆心
数学上说,圆心是组成一个圆的最重要的要素。武大的圆心是什么呢?应该是一段段累积而成的往事。因为,由往事出发,我们才能慢慢画出一个整体,勾勒出一个形状。
武汉大学的校园,比我想象的更美。W.H.奥登和他的朋友克里斯多夫·伊舍伍德曾经来过并记述道:“旧式的尖角屋顶与厚重的混凝土很好地相互呼应……从远处看,巨大的中央建筑嵌着一排排小窗,矗立在大湖之滨山峦连绵的公园里……”
这是1938年初的景象了。两位年轻的英国诗人,来报道中国的抗战。当他们到来时,这座大学仍很年轻,却处于一个关键性的时刻。10年前它才正式在珞珈山下创办,那些打动他们的建筑,大多也是1931年才建成的。一位年轻的美国建筑师F.H.加勒斯,是它的主要设计者。大胆的尝试象征了他对中西文明融合的理解——是否可以用钢筋、混凝土,再现中国的大屋顶、飞檐,又让这现代庞然大物掩藏在山、水与树林之间。
对于1938年的中国来说,这让人赞叹的文明,正遭遇它最毁灭性的时刻,这座校园也同样如此。
日本人即将到来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平失守了,上海陷落了,济南丢弃了,南京经历了一场大屠杀,整个中国风雨飘摇,上千万的难民开始了一场逃亡。武汉被视作重振中国信心的战场和临时首都。各种力量正奇异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争吵的军阀们正集结在蒋介石周围,一致承认他是战时不可替代的领袖;最著名的文化人在武汉创办报纸、写作民间诗歌、发表街头演讲、排演话剧,鼓动公众的抗战热情;除去W.H.奥登,它也吸引着罗伯特·卡帕、阿格尼斯·史沫特莱这样著名的记者,他们对外来世界的美好设想、对正义的寻求在西班牙内战中遭遇到挫折,却在武汉看到了希望。
我沿窄而陡峭的石阶往上。这是顺山势而建的女生宿舍樱园,因山脚下成片的樱树而知名。浅绿色青苔星星点点地缀于灰水泥台阶和高大墙壁上,仿佛这里多年来从未改变过模样。当然,周恩来也走过这条石阶吧?混凝土和钢结构战胜了自然法则,建筑不仅能顺山而建,而且能在山顶创造一个巨大平台。图书馆和学生活动中心,都建立在那里。共产党员周恩来就曾在学生中心发表过讲演。那个中国,生死未卜,却创造出意外的凝聚力。还有多少青年了解这些往事?校门前仍矗立着巨大的牌楼,“国立武汉大学”的字体强劲有力。比起门口车水马龙、小商小贩云集的喧闹,它像是不合时宜的幸存者。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在这所大学作一场演讲。那时,我仍沉浸在之前短暂校园散步的经历中。那些高大茂盛的树林,昏黄的路灯,起伏的道路,阴影之中的蓝顶白墙建筑,像是某段历史记忆一直被封存在那里。生活在这里的青年,该孕育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