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畅销的思考

2014-04-08唐弋之张志强

关键词:傅高义图书时代

唐弋之, 张志强

(1.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46; 2.南京大学 出版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文化产业研究】

《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畅销的思考

唐弋之1,2, 张志强1,2

(1.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 江苏 南京 210046; 2.南京大学 出版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2013年《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在内地出版发行并畅销,原因在于恰当地把握了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机遇,出版社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且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写作风格,“十年磨一剑”,从全球化的视角,让人看到一个教科书之外的,更为丰满、完整的邓小平形象和其面临的时代。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学术;畅销

2013年1月,美国学者傅高义(Ezra F. Vogel)所著的《邓小平时代》出版,迅速成为各排行榜上的畅销书。《邓小平时代》的畅销,其背后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一、《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的作者、译者及内容

《邓小平时代》由美国学者傅高义所著,英文原版名为Deng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2011年由哈佛大学贝尔纳普出版社出版,曾获2012年莱昂内尔·吉尔伯奖、《经济学人》2011年最佳图书、《华尔街日报》2011年最佳图书等奖项*当当网:《邓小平时代》:http://product.dangdang.com/22923532.html#mediafeedback.。中文版本由中国翻译家冯克利翻译,大陆版本于2013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分为简装(定价88元)和精装(128元)两个版本。另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香港版本。

该书作者傅高义素有“中国先生”之称,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专门研究中国与东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主任,精通汉语和日语,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和事务都有比较广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1998年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是一位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还在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傅高义对中国问题的其他著作还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州(1949—1968)》和《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并参与编撰《邓小平震撼世界》一书*读秀人物:傅高义:http://book.duxiu.com/peopleDetail.jsp?dxid=061000281102&d=4CC32FF66A2CC87D9B0D0E0EB7BF486A.。

译者冯克利为国内顶尖的翻译家,曾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学术思想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公共思想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翻译、撰写过《民主新论》《经济、科学与政治》《立宪经济学》《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等一大批学术类经典著作*读秀人物:冯克利:http://book.duxiu.com/peopleDetail.jsp?dxid=061000281102&d=4CC32FF66A2CC87D9B0D0E0EB7BF486A.。

《邓小平时代》以64万字、800余页的宏大篇幅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其中,作者深入分析了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中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的角色,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豆瓣读书:《邓小平时代》: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24526/.。书中还囊括了众多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作者独家访谈。

正文内容分为七大部分,详细叙述、分析了邓小平在全面纠正文革错误、改革开放、确立一国两制方针、推动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进程中的作为。导言部分概要叙述了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和工作作风,突出说明了邓心目中为自己确立的使命就是“建设富强的中国”。“邓小平的人生经历”部分,概要介绍了邓小平从1904年到1969年中不同人生阶段的主要经历,从他的角色在从革命者到建设者和改革者的变化中,说明他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能力和他个人信念及工作方式的形成过程。“曲折的登顶之路”部分详细展开邓小平的政治家历程。本部分介绍他1969年到1977年的工作和人生经历,叙述了他下放江西,回归北京,展开全面整顿,试图全面纠正“文革”错误,以及再次“靠边站”,并在毛泽东主席去世后再次复出的经过。“开创邓小平时代”部分主要介绍了邓小平从复出到逐步掌握最高权力过程中所做的重要工作,比如确立对外开放的思路,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摸索中国的“自由民主”的界限,对越自卫反击战思路的形成和实施,出访日本和美国以充分打开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大门,重新建立符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级领导班子等。“邓小平时代”部分,论及邓小平在这个时期几项最主要的工作和成就,包括分析邓小平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广东和福建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全国范围的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确立一国两制的方针并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现这一制度设计,大规模裁军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以及如何处理“资产阶级自由化”“精神污染”、胡耀邦去职等问题。“邓小平时代的挑战”部分分别讲述了天安门事件的大致过程,“六四”之后如何破解困局以及南巡对推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要贡献。“邓小平的历史地位”部分,概述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的巨大成就和变化[1]。

二、《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出版后的社会反响

《邓小平时代》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1月18日全国正式发行,上市仅3天就已进军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各大城市大型书店以及网络书店当周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首印的50万册平装本图书一周内售罄。上市8天后便加印30万册,并在不久后推出了精装版*《邓小平时代》首印50万销售一空二次加印30万[J].出版参考,2013,Z1:26.。截止到2014年年初,《邓小平时代》已累计销售70多万册*傅高义章百家谈“改革年代”: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1/12/content_55396.htm.。

截至目前,本书在当当网共有超过48 200条评论,好评率达99.6%,在亚马逊中文网有800余条评论,在豆瓣读书平台有将近5 000条评分,平均得分为8.8分(满分10分)。其中也有读者指出作品中所存在的一些与史实相悖的地方,主要包括:78页“1971年7月9日,周恩来第一次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中,时任国务卿应是罗杰斯而不是基辛格;251页关于“西单民主墙”描述中的时间有些混乱和差错;431页和434页两处关于公社撤销的时间,一说1983年,一说1982年,前后不一;482页“第一次谈判于7月12日举行,距撒切尔夫人访华已经过去了10个月”与483页“1983年6月30日,中英第一轮谈判结束后不久”关于中英谈判的时间自相矛盾;522页“1987年邓小平放弃了党的副主席和副总理的职务”表述有误,因为1982年中共十二大开始,中共中央就已经不设主席、副主席的职务了;535页“1980年12月25日,在为筹备六中全会和十一大而召开的一次为期10天的会议”中的“十一大”应该是十二大;另外,651页提到“邓小平退休时,90%的家庭拥有电视”,然而邓小平实际退休时间是在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即使算在1992年南巡讲话后,中国也不可能有90%的家庭拥有电视*亚马逊中文网:《邓小平时代》:http://www.amazon.cn/%E9%82%93%E5%B0%8F%E5%B9%B3%E6%97%B6%E4%BB%A3-%E5%82%85%E9%AB%98%E4%B9%89/dp/B00AIDB10C/ref=sr_1_1?ie=UTF8&qid=1395471486&sr=8-1&keywords=%E9%82%93%E5%B0%8F%E5%B9%B3%E6%97%B6%E4%BB%A3.。虽然出现了一些史实方面的差错,但从整体上来看瑕不掩瑜,其整体评价仍然是非常积极的,读者也普遍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时代》的品质与价值。

此外,《邓小平时代》还先后获得“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奖*《邓小平时代》获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奖:http://www.ah.xinhuanet.com/2013-12/06/c_118448666.htm.、“2013年度新浪中国十大好书”*2013年度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书揭晓《邓小平时代》拔得头筹:http://culture.gmw.cn/2014-01/08/content_10061123.htm.、“《作家文摘》年度十大影响力图书”*《邓小平时代》再获殊荣:http://news.hexun.com/2014-01-19/161557321.html.等奖项。2013年一年中关于《邓小平时代》的读书笔记、读后感以及研究论作也层出不穷,除了对其本身内容、形式的探讨、对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回顾与评述,更有关于这本论著更深层次意义、其社会价值等的深入思考。同时,《邓小平时代》也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公众人物的肯定与推荐,如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这是一部重要的邓小平传记,读之难忘”)、原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兼具高度学术性和可读性”)、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论述世界一流领导人的扛鼎之作”)*当当网:《邓小平时代》:http://product.dangdang.com/22923532.html#mediafeedback.,等等。

三、《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与同类书比较

在《邓小平时代》中文版畅销的同时,市场上已有许多类似的图书。

1、《论中国》为亨利·基辛格所著,2011年在美国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本于2012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论著是美国前国务卿、号称“政坛常青树”的亨利·基辛格仅有的一部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站在全球的角度对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进行了重新解读,记录了四十年间基辛格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对话实录,重现了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动、三次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节点上的重要细节*豆瓣读书:论中国: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20715/.。

2、《毛泽东传》是罗斯·特里尔的作品,英文原版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中文版本(最新版本—名著珍藏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修订出版。西方世界关于毛泽东的传记不胜枚举,但是罗斯·特里尔的版本是其中最受读者青睐、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该作品主要从政治和思想两种视角来记叙毛泽东一生的经历,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敏锐新颖的描述和分析,并且从个体的角度论及毛泽东的个性性格、个人生活以及心理状态。最新版本中还囊括不少材料,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新编辑和研究的成果*人大出版社推出新版全译《毛泽东传》: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4040574.html.。

3、《周恩来传》由迪克·威尔逊所著,中文版本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于2011年出版,是周恩来众多版本的传记中最生动、全面和畅销的版本之一,旨在用深刻、详尽并又带有独到见解的手法分析周恩来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该论著以详实权威的资料为基础(包括了国内外可查到的各类文献资料以及周恩来同事的回忆),再现了周恩来传奇性的人生*豆瓣读书:周恩来传: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558638/.。

经过比较分析,《邓小平时代》与上述同类论著有下列几个共同点。1、都以中国现当代领导人为核心,重现中国历史,分析中国问题;2、都是国外作者以全球视角考量中国的成果,作者都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外国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历史、现状、问题等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英文原版作品都在国外市场上畅销后被引进中国,且中文版本都是由国内较有权威和知名度的出版社所出版;面向大众读者,语言平实不晦涩,可读性强;定价都处于较高水平,平均在50-60元之间(《邓小平时代》平装定价高达88元,电子书价格也超过50元)。至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此类论著虽然属于学术类图书的范畴(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但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著作,这类作品的上述特点使得它们能够走入大众市场,引起普通读者的关注。

四、《邓小平时代》畅销原因分析

作为一本学术类的图书,《邓小平时代》持续畅销的情况和在图书市场中的热度并不多见,其畅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邓小平时代》具备了一般畅销书应有的成功元素。

从出版时机来看,《邓小平时代》于2013年1月18日,在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启动新一轮改革之际出版,这样便能以新的改革之潮重新带动起读者对改革先驱者邓小平的热情。从出版社来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业界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出版社,在读者中也有很高的认可度。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有一定的相关作品,并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容易被读者所接受。主要面向邓小平时代的亲历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读者定位明确。书名的翻译亦别具匠心。《邓小平时代》英文版原著名为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直译为中文就是《邓小平和中国的转变》,这个书名是比较学术化、专业化的,而中译本最后采用的《邓小平时代》这一书名相比之下能够引起更广泛普通读者的兴趣,有利于其图书市场的开拓[2]。此外,自出版以来还通过多重平台和渠道(网上书店、出版社自建平台、实体书店等)开展了包括签售在内的各种宣传活动(如新书发布会、作者签售会等),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提升了图书的影响力,为图书销售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从选题角度上来看,中国选题图书受到关注。

有关中国近几十年发展历程和中国主要领导人的题材属于学术论著的范畴,这些作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图书市场的欢迎,持续地吸引着读者的关注。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举世瞩目,其中的经验教训、得与失值得人们分析、思考、借鉴,同时,国家领导人的经历、生活等并不广为人知的素材也是能够勾起读者好奇心的一点。《邓小平时代》把二者相结合,既讲述了邓小平的重要人生经历,又将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发展、变迁一一分解,因此受到读者群体广泛关注也在情理之中。相似主题的图书也大多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比如《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毛泽东传》《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等等。

第三,作品本身的质量较高。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有着非常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写作态度,加上他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背景,这就保证了作品的质量。为了完成《邓小平时代》的写作,傅高义倾注了十年的心力,“十年磨一剑”,一边努力学习中文,一边坚持靠自己所积累和掌握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四处查找有关资料,走访相关人士(访谈人数超过300人),潜心研读中国历史,以获得对“邓小平时代”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成书之后,傅高义也对《邓小平时代》中文版的修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把关。书稿由英语翻译为中文以后,他分别将其寄达国内的10多位专家学者,请他们帮助斧正书中不准确、不恰当的内容。之后便再度根据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对英文原稿进行修改,直到完成最后的中译本*《邓小平时代》作者:邓小平一直在思考体制问题: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1/19/21362842_0.shtml.。除此以外,傅高义之于该书的严谨治学态度还体现在详尽的注释(共199条、29页)、人名索引(共12页)和完整的书目上*汉学家资源库:傅高义:http://form.nlc.gov.cn/sino/show.php?id=85.。这就为读者阅读、理解其内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四,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具有特色。

从本书内容和写作手法方面来看,《邓小平时代》也有其独树一帜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应用了口述史学的写作手法。作者傅高义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已经发表的数量巨大的口述文献资料(包括邓小平回忆录等),另一方面还采访了很多高干子弟、历史学家、党史研究者、邓小平曾经的部下以及与邓小平有过会面的政界、商界重要人物。《邓小平时代》一书中有超过1 500处的引文注释,其中大部分是对访谈等口述材料的引用。虽然口述史学方法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史料不充分的缺憾,有力地重现了历史事件中的种种细微之处。其次,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制度以及历史进程进行对照、比较,也把邓小平与毛泽东、陈云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联系起来,展开研究。傅高义作为美国人,将西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应用于《邓小平时代》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从全球化的视角提供一种关于中国的相对客观的见解,从而让人“看到一个教科书之外的、更为丰满、完整的邓小平和我们所面临的时代”[3]。

五、《邓小平时代》简体中文版畅销的启示

首先,畅销书要有自身的特征和“符号”。

畅销书都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和“符号”,这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元素:1、书名——读者最先接触到的图书信息。一个颇具创意、新鲜感或是悬念的书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关注。一针见血、高度概括的书名也可以一目了然地传达作品的旨意。此外,符合受众感情诉求的书名也能够赢得读者的好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谁动了我的奶酪》《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些作品的畅销无不与精炼巧妙的书名有关。2、作(译)者及出版社。这相当于是一本书的重要品牌和标签,一家出版过众多经典作品、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出版社和功成名就的作(译)者能够对图书起到相当大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吸引关注者和追随者的关注。3、装帧设计是图书产品的另一张名片,好的设计不一定独具匠心与众不同,而一定是契合图书的内容,还能给读者以感官上的享受。4、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本书的由里到外的面貌,图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基于此。好的选题可以紧紧跟随社会热点,可以发现前人所涉甚少的新鲜话题,也可以在旧的选题上挖掘出新的价值点。此外,还有图书出版后的各种宣传推广活动也在扩大图书影响力与覆盖面、打造畅销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上文分析,《邓小平时代》一书具有明显的作者和出版社优势,选题本身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且视角内容有一定的新意,配合以到位的宣传造势,畅销也是情理之中。可见,对于一本畅销书来说,虽然不一定要满足所有以上畅销书的“标签”(实际上也难以实现),但至少总要有自己的亮点,不然则很容易沦为平庸,湮没于茫茫书海之中。

其次,对引进版图书,要注意市场的判断。

近几年来,版权引进这一图书出版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图书市场中也出现了很多各种类别的引进版图书,其中的畅销书也不在少数,从文学作品到学术理论,俯拾即是。出版社在策划引进版的图书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从版权引进策划、洽谈到引进版图书的最终出版,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这就要求编辑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对图书市场的深入了解,预先判断图书正式引进国内后图书市场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该选题到时候还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依旧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2、引进版图书涉及多种语言及其之间的转换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翻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翻译就能胜任,还要考虑到作品所属的领域、专业背景,选择有相关经验的翻译来承担汉化的任务,才能准确、高效地把原版作品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为读者所接受。3、由于引进版图书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社会风俗、思想、价值观等都可能与中国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国外畅销的书在中国不一定有生存的土壤,因此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分析后再决定引进事宜。应该说,《邓小平时代》天生就是一本适合引进的作品,其核心内容既是中国问题,又是从全球性的视角来探讨的,因此它的内容既是读者熟悉的,同时也给能读者一种新鲜感。再者,这部论著的译者具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和高超的翻译水平,同时也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无疑为《邓小平时代》锦上添花。

再次,学术类图书要畅销,要注意其内部规律。

学术类图书如何畅销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学术类图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的种类和学科领域多种多样。但就图书市场来看,学术类图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论著,多为面向某一(或几个)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专著、教材等;二是面向大众,旨在扩大普通读者知识面、满足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提升其素养的学术类图书。这一类书也涉及一些学术领域的内容,但是并不晦涩难懂,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一般来说,前者市场比较稳定,规模不大,比较难而且没有必要做成畅销书,而后者就是具有畅销书潜力的一类。从《邓小平时代》的案例来看,开发大众学术类图书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选题不要过于生僻,要符合大众图书市场的关注点,投普通读者所好;其次行文语言要明了易懂,深入浅出地阐述带有一定学术性质的内容,强调可读性与知识性的结合,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陈述与说教。

[1]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 章百家.一部为公众而写的学术著作——读《邓小平时代》有感[J].中共党史研究,2013(8):120-124.

[3] 王爱云.西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典型运用——浅评傅高义《邓小平时代》[J].北京党史,2013(4):44-47.

责任编辑:孙义清

G236

A

1007-8444(2014)06-0819-05

2014-08-29

江苏省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ZZ13_002)、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出版专业教学案例库”。

唐弋之(1991-),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发展与出版转型研究。

猜你喜欢

傅高义图书时代
为美国与东亚之间搭建桥梁的哈佛大学学者傅高义逝世,享年90岁
傅高义的重庆情缘
图书推荐
傅高义:让世界理解改革开放的中国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