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2014-04-08单宏业

关键词: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现代农业

单宏业

(淮安市科学技术局, 江苏 淮安 223001)

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单宏业

(淮安市科学技术局, 江苏 淮安 223001)

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本文在对传统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和现代农业新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和创新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进行理论探讨;认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劳动力减少等多方面的困难,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机械化为代表的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对未来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创新

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优质耕地资源不足,目前耕地面积仅比18亿亩红线略多一点,而且以后经济和社会建设仍然会消耗部分耕地,耕地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其次是部分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肥使用量过多,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再次是农田水利欠账多,难以旱涝保收。另外,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从事农业的人口愈来愈少,面临土地无人耕种的严峻问题;农业生产受到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效益不稳。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一要调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二要加大研发和使用农业科学技术力度,三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实现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供给。

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及特点

现代农业的内涵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大和更新。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要关注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等一般特点外,还要关注现代农业科技的新特征。

(一)生产主体知识化。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在传统农业生产条件下,农民凭经验加力气可以勉强应付。然而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大,投入大,商品率高,市场风险大,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各类高新技术,需要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素质。今后,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对经营农户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逐步实行农民需获取规定的技术证书后,才具有从事大规模承包土地并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格。

(二)高新技术快速应用。现代农业利用生物工程、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利用无公害栽培、标准化、设施化生产等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从传统的田间种植、养殖到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从种苗繁育到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从订单生产到出口基地建立,从农副产品原料生产到贮藏加工,从农业产品生产到农业生态环保、休闲体验等延伸功能的拓展[1],科技先导无不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都将逐步使用信息技术。并且,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人力成本的提高,必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普及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不适合机械化的农业技术将难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逐步实现各类农业机械的系列化、普及化、高效化。

(三)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土地、水、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种子等多种资源。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综合利用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使用缓释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的技术,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采用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等设施技术,以及立体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效率。采用工厂化育苗技术,集中进行育秧、育苗,建立育苗产业体系。加强田间沟渠、供水管网设施建设,实施计划用水,有偿用水。采用智能化的喷灌、滴灌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要供水,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我国的耕地占世界的7%,但肥料使用量占世界的35%。化肥用量过高,浪费严重,农田中的化肥进入河流、湖泊和大气,污染严重,需要研究各类农作物的营养需求,肥料生产与销售企业、农业技术部门有必要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农田养分、肥料利用方面的信息化档案。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药的高效利用对于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至关重要,需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轮作、化学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如何让有限的农业资源与生产、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作,使得节水、废弃物资源化、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等一系列工程技术快速应用,让科技对资源的转换和替代作用日益增强,现代农业技术逐步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术的持续研究,不断推出更为高效的技术。对各环节的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综合技术体系。

(四)经营管理体系化。目前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缺少衔接,信息传输不畅,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需要将工业生产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农业生产必须与市场对接,尽量以销定产,避免盲目生产。农产品的生产需要达到一定规模,通过规模化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需要建立农产品的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质量的稳定性。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生态条件、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确定优势农产品。恰当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农产品。需要逐步建立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服务,增加在农产品销售、资源采购过程中的定价权。与传统农业单一生产初级产品相比,现代农业需要着眼于经营体制和理念的不断创新,既要有国家农产品安全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又要以效益为中心;既要参与市场竞争,一个地区要着眼于现实资源和技术条件来制定优势产业和品牌战略,产加销链接、农工商一体[2],又要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和监督。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政府科技职能部门需要统筹科研、高校、企业等单位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科研力量,产学研相结合,凝炼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

(五)服务体系信息化。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这使得农业研究和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实现数字化和模型化。网络技术使农业由闭塞走向消息灵通,3S技术使农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使农业由经验走向科学,精准农业技术使农业由粗放到精确,等等。农业生产过程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过程得以远程监控,精确实施各项管理措施。农户可以为销售的农产品贴上电子标签,建立农产品身份证,便于质量追溯。农户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开网店,销售部分农产品。在广大农户中普及网络使用技术,将会对农业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我国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现代农业的科技新特征使得科技支撑关键性更加突出,传统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一)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组成。农业科研服务体系是由农业科研服务组织、机构或实体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支撑环境等构成的系统,它包括农业科研服务主体(组织)、受体(农民或农户)、中介以及服务的方式、方法。具体构成是:政府农技服务机构、专业协会与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园区与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等。

(二)我国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现状。建国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并逐步建立了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1949年至1985年,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关系,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府推广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技术推广规章制度,但对农技推广理论进行的研究却相对较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农技推广体系进行改进,实行政企分设、政事分开;创办经济实体,实行技物结合;建立农业推广基金;建立农业推广和科研及教育的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农业推广法规建设等。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说明我国过去科研服务体系是基本适应当时生产力和生产要求的。然而,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功能、目标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服务体系的设置、运行、管理等方式与现代农业要求产生了诸多不适应,急需查找不足,积极应对。

(三)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不足。

1、服务能力和体系自我更新不足。现代农业向专一、深入、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原始科技创新来推动各方面的产业升级。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仅产前创新成果不足,产中、产后科技成果则更少;而成果往往又表现出熟化程度低、转化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的,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作为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主体,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影响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从事推广活动的人员中,具有专业学历的人员不到55%,且基层农技人员队伍补充和更新不够,知识结构老化,应对当前服务需求多样、品种结构复杂、新品种与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局面显得力不从心。

2、服务领域和内容偏小。基层的农技人员大多只能解决怎么种养的问题,而对于市场走向、需求预测、销售及加工等方面无力应对,无法满足农民所需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的愿望,挫伤了农民求新的积极性。在现代农业的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远未达到农民的要求和希望。

3、服务目标和形式单一。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一元化的,即通过科技服务主要帮助农民增加产量。而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和生态等效应往往被忽视,如重产前、产中阶段的科技服务,轻产后的科技服务;重农业生产性技术服务,轻加工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服务;重生产发展方面的服务,轻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服务;重经济效应,轻社会和生态效应。科技服务形式受单一目标的影响,农业服务形式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多功能的科技服务需求,如传统的科技服务多注重理论传授和现场示范,且服务多为无偿柔性服务,服务体系缺少内生的发展动力;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因为技术含量高、设施装备要求好等原因,农民急需工厂化育苗、技术环节有偿承包、合同化增值技术服务等现代物化的或有刚性指标的服务形式。

综上所述,现有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已不能适应多形式和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三、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探索

面对过去科技服务体系的不足,如何完善与改革,形成既高效又充满活力、多形式又全方位的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道路还很漫长。

(一)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建立的制约因子。

1、投入创新不足。当前,我国农业科研财政支持力度普遍偏弱,使农业研究深度浅、技术含量低、成熟度不足,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此外,科研服务体系经费不足,支持方向不科学,使得服务体系缺乏活力,如农业产前、产后服务滞后,各种市场调研指导预见性差等,甚至落后地区的基层科技服务系统因正常运转经费不足常会导致相关科技人员流失[4],造成体系难以维持的现象。

2、体系结构单一。传统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往往只包含科研和示范推广,且主要着眼于农业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忽视了技物结合,忽视了科技企业为推广主体,忽视了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忽视了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和转让等新形式,忽视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等。

3、运行机制不足。传统科技服务体系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下级对上级负责”的运行方式[5][6],行政驱动型的运行机制,缺少市场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以领导级别、职称晋升为中心,在分配方式上造成了薪酬制为主的平均主义,在评价体制上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脱离,导致农民不能参与评价推广机构,也造成农业科研服务机构和人员不能充分履行职责,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现代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建立的对策。

1、改革科研立项政策。现代农业需要的技术是综合性的,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以农作物种植为例,就涉及土壤肥力评估、品种的选择、播种、育苗(秧)、灌溉、肥料使用、农药使用、收获、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设施栽培反季节农作物,还涉及设施中的环境控制技术。政府需要组织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共同提炼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目标,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科研立项可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可以将技术难题委托国内有实力的单位完成。对参与新技术应用的农户进行补贴。

2、增加投入,激励创新。农业科研服务工作主要是为广大农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主。各级政府应依法保障公益性农业科研服务工作的基本经费,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集中可能的财力、物力,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硬件建设;要确保农业科研人员有长期的经费支持,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对没有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后补助或收购的办法进行资助;要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对服务的投入,对一些公益性的基本工作,如试验示范、培训、监测预报、队伍管理等,需要固定的专项经费来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农业科研服务的积极性。另外,政府还要制定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免征农村科研服务组织及机构从事相关经营性服务收入的所得税和营业税。

3、开放体系,培养人才。人才是科研创新活动的主体,必须高度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改革和完善农业教育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层次培育高素质农业科研服务人才;二要建立严格的农业科研服务资格准入制度,通过严格考试、考查的方式,吸收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人从事农业科研服务;三要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从事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经济、社会待遇;四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让农业科研服务人员的技术、知识能够及时更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4、创新机制,推陈出新。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改革要面向生产、面向市场,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以国有农业科研服务体系为主体,以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与科技大户等为辅,多形式、多层次、多所有制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在地方设立技术服务站、研发基地等。积极推动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和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农业科研成果网络交易平台。要注重产业专业咨询,要注重产品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要注重经营理念、科技产业化能力的培育。在服务形式上,要培育物化成果、关键生产环节的有偿服务,要激励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增值服务,要探索风险投资研发、农业多元化经营探索的创新服务;在运作机制上,要注重以项目公平竞争立项、重大成果产业化来改革科技服务经费的投向,要以地方特色产业、成果集成度来提高科技服务经费使用效率,要以规模化、体系化、产业链提高服务体系的差异化和特色化。还要建立政府农业科技成果收购或后补助制度。从而最终形成现代农业高效科技服务体系。

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新时代四化同步,还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业竞争的核心就是科技的竞争,农业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中,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1] 付金平.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究[D].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2] 裴建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3] 伍莺莺,唐仁华.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

[4] 赵华平.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问题思考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

[5] 吴德进,林昌华.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经济,2008(22).

[6] 王奎武,刘纯阳.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探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

责任编辑:王荣江

S-3

A

1007-8444(2014)06-0744-04

2014-07-08

单宏业(1963-),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与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服务体系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