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8赵永丰孙泽洋曲晓丽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课程

赵永丰,孙泽洋,曲晓丽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在现代社会,知识层次愈加繁复并且更新速度快,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在职研究生教育体现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是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1]自1991 开始,我国正式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其中,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进校不离岗为主要教育形式,以提高就业者专业能力、更新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制度。[2]这一制度对加快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落实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方针政策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试对此加以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

一、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同时也借鉴了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面对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各种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在职研究生教育则为有经验的社会人员,即具有一定学术和专门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提供了继续学习提高的宝贵机会。这一制度使他们在边工作、边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开辟了获得硕士学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效地满足了我国在职人员对高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虽然,近年来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职研究生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

2.生源具有独特性

首先,在职研究生入学前多为单位的骨干,是要进一步培养的后备干部;第二,在职研究生一般都接受过系统的本科教育,又在工作中掌握了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他们拥有开阔而活跃的思维,考虑问题深刻,论文选题好,有独到的见解,针对现实业务,应用价值较高;第四,在职研究生学习目的明确,自主意识强。这些都为在职研究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和能力基础。

3.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是普遍应用并且行之有效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即由学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职教师任研究生导师,再从企业选聘从事相应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任研究生副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多元化的导师队伍既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又有明显的职业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集体指导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了一对一师徒式的指导限制,集中了学术和实践领域不同的意见与想法,避免了单一的思考模式,而且学生的学位论文可以实现从基础理论知识向实践领域的转换,富有实用价值。

5.双轨制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研究生教育双轨制管理,即脱产和在职研究生共同存在但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教育系统。从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先进成果来看,脱产和在职研究生教育只是两种形式,两者之间的区别不是界线分明,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在职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职教育定位模糊

欧美国家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界定是以学分制和选课制为基础的。而我国对两者的界定是笼统地以学生的社会身份来划分的,因此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在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画上等号[3]。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在职教育实质上是学生可以自由地对学校提供的学习内容和时间进行灵活选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允许学生兼顾工作和家庭,同时也达到教育扩张的效果。

2.学生来源复杂

首先,年龄跨度较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可以达到20 多岁,这样就会导致在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上的差异。其次,职业身份和专业背景不同。学生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在单位的岗位职务也有差异。此外,他们以前所学的专业不同,受教育的层次也不同。再次,学习的目的不同。大多数的学生是为了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扩展人脉,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则是出于身份和升迁的需要。最后,投入的精力不同。有些学生,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小,能够专心上课学习;但有的学生家庭负担较重、工作应酬多,投入学习的精力显然不够。这些都会对培养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上课出勤率低

在职研究生基本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处于事业发展阶段,一方面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对于上课又有些力不从心,经常由于工作而不能按时参加课程学习,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一些学生由于出差等原因甚至错过了正常的考试,学校不得不安排缓考。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影响了课程教学与考试的严肃性。当然,也有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听课效果不佳,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不爱上课。

4.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偏向传统的教学观念,即重视传授理论,而忽视培养能力。在职研究生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学习效果被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4];课程体系松散,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反映热点领域的前沿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过于简单呆板,没有激烈的讨论互动,缺乏案例分析,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5.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导致师生比例失调,有的导师要带十几个脱产以及在职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一方面要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得兼顾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难免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繁重的工作可能使导师不能及时发现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妥善处理,这样就不能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6.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有些在职研究生工作确实很忙,在上课与课程考核等环节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而高校也无奈地放松了对他们的管理及质量要求。学位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可以综合检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课题钻研情况以及论文的写作水平等。但是在职研究生边工作边写论文,两方面难以很好地兼顾,而且与导师缺乏充分沟通,整个论文写作断断续续,缺乏导师及时指导,难以保证论文质量。

三、提高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1.转变观念,强化服务

尽管在职研究生教育与脱产研究生教育在入学标准、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不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否则会导致培养质量上的双重标准,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认识,即在职研究生的质量低于脱产研究生。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要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采取常规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服务措施。在日常服务工作方面,每个班级要设立专门的班主任,负责教学组织、学生管理、班级活动等;各班建立班委和小组负责制,方便事项的通知和课外活动;建立专门的在职研究生工作流程,培养工作制度化。除了课程教学,还应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如开学典礼、学术讲座、到企业参观实习、学员沙龙、新年联谊等,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凝聚力。

2.抓好入学教育

大部分在职研究生入学目的明确,学习动机端正,是为了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便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单纯是为了混文凭。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入学教育,要抓住新生积极上进的心理,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培养计划,宣贯考勤、考试及论文写作的有关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自觉学习、自我监督,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要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切实做到社会角色、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三转变,以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信心十足地面对学习任务。

3.严格上课考勤

工学矛盾无疑是在职研究生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到课率,就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上课时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在晚间或者双休日,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其次,班主任应坚持随班听课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上课,发现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的学生要及时了解情况;对于确因工作原因无法上课的学生,要求有单位的证明并督促自学;严肃批评无故旷课者,并与导师沟通,要求加强教育和管理。再次,授课教师要有责任心,坚持课前点名,并将学生课堂表现纳入成绩考核的范围,对缺课学时达到该课程学时总数1/3 以上的研究生,一律不允许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最后,维护课程考试的严肃性,任课老师在考核环节不送人情分,考前答疑不能划范围及做重点辅导。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我国实行导师负责制,这就决定了导师承担着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责任,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造就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了充分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首先,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在注重导师的学术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导师的指导能力、实践经验、政策掌握能力和道德品质的考察,还应改革导师的招生资格,看其是否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来培养研究生。其次,制定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详细规定导师的责任、义务和奖惩制度,使导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定期考核已经上岗的导师,打破终身制,形成动态竞争机制。

5.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相对而言,在职研究生教育层次高、难度大、要求严,因此,学校的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素质和水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其中,班主任是培养单位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在研究生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何东昌先生说过,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因此应该选聘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业务知识、开拓创新的意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担任。管理人员与学生、教学老师不是简单的管理关系,而是要树立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另一方面营造学生上课有兴趣、教师授课有热情、班主任管理有艺术的和谐氛围,方便各环节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6.重视学生所在单位的辅助管理

由于在职研究生的独特性,学校有必要和学生所在单位共同对其进行管理。学校应加强与在职研究生供职单位的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从而共同努力,切实保证和提高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5]研究生所在单位应站在长远的角度,从培养人才的大局出发,将其作为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力支持学生深造,提供充足的培养条件,特别是在上课期间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并督促自觉学习。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一个主要培养模式,即根据高校专业建设的现状以及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由双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研究生。同时,提倡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既可以理论结合实际,发挥其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优势,又有利于解决单位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容易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这个措施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工作与论文写作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论文写作的同时,又促进了事业的发展,有一举两得之效。

7.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

随着在职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繁重。以往的人工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大量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迫切需要计算机来解决。信息化平台可以确保学生无论在何地,都能通过网络进行学籍登记、成绩查询、毕业资格审查以及论文提交等,省去了各个环节的繁琐过程。学生可以随时看到学校的各项通知和自己的学习状况,如所修学分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等。信息化平台既方便了学生、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培养质量。

8.完善教学体系

改革现行的教学体系使之符合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是当务之急。当前在在职研究生教育中,任课教师仍采用与脱产研究生教育相同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要使教学体系能够科学、高效地运转,就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供灵活的课堂教学时间,如双休日课程、“五一”和“国庆”长假课程、晚间课程等,[7]供学生自由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提供在线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前沿问题的探索。课堂上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传递的信息量,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注重培养在职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9.培养方式多样化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和脱产研究生教育都采用课程学习加研究论文的模式。这种模式过于追求人才培养方式的统一化与标准化,而忽视了不同类型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差异。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依据不同的要求,将课程学习与研究论文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样或许可以消除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课程与科研两者兼顾,两者又都有所偏废的弊端。[8]可以尝试实行弹性学制,即在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基础上,改革修业年限要求,只要学生在一个弹性的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毕业或获得学位。相比较而言,这种培养方式更灵活,更适合在职研究生教育。

对在职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和规范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快速更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规范和发展我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终身教育以及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翟 鸣.新形势下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漫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6) : 146.

[2]宋文红.规范化管理: 对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6) : 102-105.

[3]李 英.浅析高校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问题[J].科技广场,2007 (2) :185.

[4]于淑芬.要重视在职研究生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6(6) : 42-43.

[5]张 立,胡新喜.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52-55.

[6]曹丽玮.要重视和加强在职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8) : 41.

[7]施 杰,贾生华.论我国MBA 教育的隐患与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 : 38-41.

[8]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3-115.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课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