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SAs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为例*
2014-04-08阿荣娜
阿荣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一、酒店管理人才KSAs 需求研究概述
培养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是国内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总体教学目标。一名成功的酒店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当的酒店行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并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那么哪些知识、技能与能力是一名成功的酒店管理者应具备的呢?近二十年来,西方学者们就酒店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与能力(Ability)进行了探索,并将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能力(Ability)简称为KSAs。
西方早期学者把领导力看作是成功的酒店管理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然而在后来的一项评估旅游管理人员所需的技能调查中,受访者则表示最重要的管理技能除了领导力之外,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研究者Kay 与Rusette 曾在2000年归纳研究了酒店管理人才所需的基本技能,研究结果也表明,多数情况下,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酒店业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行业对于酒店管理人才所需的KSAs 又有了新的倾向与需求。新的研究表明,不仅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而且财务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必要技能。Kay 与Moncarz 在2004年为酒店业管理者所需KSAs 建模,包含了4 大方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相关技能。综合KSAs 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归纳成功酒店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KSAs 包含以下6 方面: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
高等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酒店管理人才KSAs研究结果无疑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了思路。西方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了如何培养学生技能。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典范,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它独特的教学模式驰誉世界,成为国际公认的“洛桑模式”。
二、以KSAs为导向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享誉全球,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而且重要的是自1893年创立一百多年来,它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成效突出,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洛桑模式”的成功体现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育模式的诸多方面。然而就本科课程设置方面而言,洞悉酒店业市场需求,并且能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则是它最明显的特色,是它保持教学一直领先的根本保证,也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一贯做法。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2013年更新的本科课程设置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酒店管理人才KSAs 相关课程占比高、力度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当中,与酒店管理人才KSAs 六大方面相关的课程共有28 门,课时共计845 学时,128 学分,占总学分的74.4%。其中财务管理方面涉及6 门课程,共计175 学时,22.5 学分;市场营销方面涉及7 门课程,共计250 学时,35 学分;信息技术方面涉及2 门课程,60 学时,7 学分;人力资源方面涉及2 门课程,45 学时,6 学分;领导力方面涉及6 门课程,245 学时,36.5 学分;人际关系能力方面5 门课程,150 学时,21 学分。不管是在学时,还是在学分占比上,酒店管理人才KSAs 相关课程都较高,几乎每一学期都有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际交往与领导力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
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KSAs 相关的六类课程贯穿于大学三年,形成由浅到深的“知识链”。以市场营销类为例,课程从最基础的“营销基础”、“酒店业营销实操”到中级的“市场营销与收入管理”、“服务营销与管理”,再到高级的“市场表现”、“数字营销”、“营销情报”,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课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学三年里学生对于酒店业营销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相比之下,我国国内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则是突出厚基础,不仅“课程群”的设置相对偏少,而且各门课程之间往往缺乏由浅入深的连续性。
课程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实操性与针对性较强。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紧紧围绕现代酒店管理人才KSAs 所需,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操性与针对性。把所需掌握的KSAs 具体化,例如课程内容包括如何识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如何实操酒店业营销手段,如何制作电子表格,如何进行商务沟通,如何维护人际关系等等,课程上所学的内容在随后的实习和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针对酒店餐饮与住宿部门的不同,学校专门设置了单独的两门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在特定背景下与顾客的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类似这样的课程,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则有所欠缺。除此之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突出时代性与创新性,如“数字营销”课程,培养学生在新兴媒体平台上进行酒店营销的能力。与其相比,国内高等院校宏观性概括性的课程较多,针对性具体性的课程较少;理论性课程较多,实践性课程是少之又少。
课程与实习搭配得当。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结构与实习安排搭配有序。学院规定,从新生入学开始,每学完一个门类课程,就要进行6 个月的实习。在课程安排上,实习之前的课程也是以实操性课程为主,如“营销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职场行为表现”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攻克实习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并让学生在实习中去体会加深;在学生拥有了实习经验之后,总结归纳实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课程便提升了高度与理论性,如“营销情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与财务指标”等。尤其在大三时,课程重点放在了领导力的培养上,设置如“战略管理”、“酒店发展战略”、“创业与风险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相比,我国国内有些院校的酒店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不少管理课程安排在学生酒店实习之前。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对管理学的内容有深入理解,更无法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显著。
注重培养学生软实力。除了技术性课程以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于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仅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设置了5 门课程,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与能力。在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大都安排在大三,大三的学生因为有了之前的酒店实习经验,所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结合每个人各自的欠缺有针对性的提升。与之相对的,目前我国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还大多以理论传授为主,强调以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技能,与学生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力度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本科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培养优秀酒店管理人才为目标,密切关注酒店业的发展进程,把行业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能力(KSAs)消化在每类课程当中,成为便于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目标,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操性、时代性,循序渐进,课程设置不仅注重“硬”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学生“软”的实力能力的培养。而且,学校还把了解酒店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研究酒店管理人才实际KSAs 需求、洞悉人才市场倾向作为培养酒店业管理人才的前提与方向;把顺应市场需求与时代需求,及时更新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这就保证了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了与时代要求相符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我国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起步晚,课程设置上一向重学问轻技能,应用性和实践性不强,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KSAs 特色尤其是洛桑模式无疑给我们改进调整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Geller,A.Tracking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hotel companie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85,25,(4).
[2]Tas,R.,LaBrecque,S.,Clayton,R.,Property-management competencies for management trainee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6,37,(3).
[3]Steed,E.,Schwer,R.,Executive committee skills and completing the learning cycle in hospitality education[J].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Education.2003,15,(1).
[4]Breiter,D.,Clements,C.Hospitality management curricula for the 21st Century[J].Hospitality and Tourism Educator .19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