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
2014-04-08刘爱丽
刘爱丽
(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新兴初级中学,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现快乐的语文教学法应是中学语文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兴趣源于具体情境,而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全面推进课堂改革的今天,“趣”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把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达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型的设计者,要使课堂快乐,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语文艺术活动中,让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快乐的飞翔。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讲授刘心武的《悔的边缘》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首先出示幻灯片小悦悦的照片,并顺势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吗?(因为小悦悦事件在这之前是轰动全国的一件大事,各大媒体、网络都有报道,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曾经就这件事做过一次主题班会,所以同学们对这个小女孩及其事件是很熟悉的,所以我的话还未落地,好多同学就喊出了小悦悦的名字。)接着我便以很沉痛的语气说:“可是我们都知道她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同时用课件展示小悦悦事发现场的一些图片。(我发现,再次面对这些图片,同学们的表情依然哗然,气愤填膺。)紧接着我就顺势导入课堂:小悦悦的悲惨遭遇留给我们世人的是什么呢?是深深地痛思!在当今这个物欲化的时代,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陌生人、帮助陌生人?今天,让我们走进刘心武的小小说《悔的边缘》,从中去寻找答案吧。这样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心理抓住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导入艺术化是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的良好开端。恰当使用导入语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呼唤,是当今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一位优秀教师应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改革要求首先是要突出师生关系。因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优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就轻松活跃,师生能展开良性互动,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效率高。反之,一上课老师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大气不敢喘,思维也会变得迟钝,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当然是沉闷的、死板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低。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师生间架起心灵的彩桥呢?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有位教育界人士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他们性格叛逆,爱面子,自尊心特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们的思想,允许他们犯错,并耐心与他们沟通,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我们只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关心,以人文的关怀珍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心境中学习,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这份情,就会产生心理迁移,自然会尊重教师,很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态度,学生只有愿意和教师交流,才能更好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互动。
(二)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交朋友,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与他们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有了共同的话题,就能产生思想共鸣,学生才能无所顾忌地与教师大胆交往。只有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起来,学生们才能精神抖擞,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教师要学会包容,接纳每一位学生。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波普说:“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无论是俗语,还是名人的话,都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懂得激励,学会欣赏,更要学会容人之短、容人之过。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同时,更要学会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但不迁就,理解但不放纵。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学生聪明伶俐,成绩优异;而有的学生反映迟缓,成绩较差;有的懒惰贪玩,有的勤奋努力。教师应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因个体的差异和个人的喜好而厚此薄彼。尤其不能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习成绩和品行较差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结合实际鼓励引导兼关怀教育,激发他们的潜力,切实地帮助他们。在教育学生时,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取得的教育效果更明显。记得初二下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名女生,没想到她刚到两天,好多同学都找我告她的状,我很气愤,狠狠批评了她,但收效甚微。也许是在原来的学校养成的坏习惯太多,到后来竟然引起了公愤,大家联名上书让我开除此生。因为我们班是学校公认的模范班级,她到来后的第一天就和我班的几名不太爱学习的男生混熟了,之后就开始给某男生写纸条说喜欢啦爱啦什么的,还有爱吃零食,随手扔垃圾等等,有一天晚上她竟然和男生私逃出校园去上网。望着同学们的联名信,我犯愁啦。怎么办,劝她退学?可她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想到家长期盼的眼神,我决定还是先找她谈话,因为她刚刚很委屈的告诉过我,班里的同学都不愿和她做朋友。我把同学们的联名信给她看,然后我问她:“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这样吗?”她想了想说:“老师,我给班级抹黑了。”我说:“你能认识到你的错误,老师很欣慰。同学们这样对你是不对的,但这正是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你不要怪他们,老师会批评他们的,但你更要做一下自我批评,好好想一想你到底错在哪里,回头写份检讨书给我,好吗?”我们回到了教室,学生们在等着我的决定,我平静地说:“同学们的联名信我已经看了,……给班级抹了黑,大家很气愤,可见同学们的集体荣誉观念很强。老师真高兴!但因为某同学犯了错误我们就把她轰出我们的班级,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试想一下你们谁没犯过错误?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她的缺点,其实,她也有很多优点,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同学们有点茫然,我提示:“还记得上次办板报吗?”同学们恍然大悟,有的说:“她的字很秀美。”有的说:“她很会画画。”我肯定的点点头,并接着说:“办板报的时候她多热心啊!还有老师觉得她的口才、文采也不错,也许将来她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或演讲家、作家,只是现在用错了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宽容她,接纳她,帮助她,让她成为我们203班的骄傲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看到她笑啦。从此,她变了……我坚信教师的真情付出,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热情回报。
(四)教师要做学生心灵的支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灵与学习的支撑者,使丧失兴趣的学生兴趣盎然,有兴趣的学生更加充满激情;使学习障碍者柳暗花明,学习成功者敢问新路。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和偏差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错误所在;当学生紧张、压抑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情绪饱满,敢想敢说,乐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帮助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经过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时,教师要给予热情的赞赏,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和驾驭知识的乐趣。
(五)教师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我们就要允许学生随时提问,随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不同的看法。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不能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而要利用学生这些思维的火花,点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只有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他们才能快乐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多彩纷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把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使用多媒体等手段教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生动活泼的课内活动,寓教于乐、事半功倍。例如我在引领学生学习《桃花源记》时,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演示了从网上下载的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图片,学生们在看投影、听配音、互相讨论等课内活动中很顺畅的了解了文章大意,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主旨。原本枯燥无味令很多学生头疼的文言文,由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二)课堂上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大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有的习惯听觉学习,有的习惯视觉学习,有的喜欢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小组讨论学习,有的喜欢模仿文中人物语调神态,甚至摇头晃脑式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课文中的先生读到“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时,“他总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就激发说:“哪位学生来模仿一下文中老师的读书情景?”有位平时成绩很差学生却踊跃的举起了手,他边读课文边模仿私塾先生的神情举止,入木三分地再现了老先生的迂腐形象,讽刺了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我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和鼓励,我发现以后的语文课他都表现的积极认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他们的见解和主张,鼓励他们质疑创新,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全面提高各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将知识内化、自我建构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我们不要用主观的意志去支配学生,压抑学生的情感,要给予学生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张扬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活教学,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
面对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只有顺应潮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完善自己,不断地耕耘、探索、开拓,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一批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