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04-08吴友良
吴友良,宋 旭
(1.安徽工程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系,安徽 合肥 230061)
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作为科学概念是在1980年3月首次使用,并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表述其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在我国古代就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薪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所表述意思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的传播,各行各业都联系自身领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一思想,重新界定本领域的未来方向.在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被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体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持续发展是竞技体育的必由之路,对竞技体育有着深刻的影响.自1979年恢复中国奥林匹克合法席位以来,中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挺进竞技体育第一军团,在竞技体育大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阻碍因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安徽省竞技体育现状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诸多方面.笔者从竞技体育自身出发,就安徽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进行分析,重点对安徽省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科学化水平、项目布局、资金来源渠道和后备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研究.
安徽省地处中部,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在安徽蓬勃发展,体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竞技体育仍然落后于其它体育强省.自 1984年徐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首金后,很长一段时间安徽籍的选手没有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一直到 2008年才有所突破.安徽的体育健儿也曾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各类世界级比赛,但安徽选手的优势不明显,夺金点远不敌兄弟省份.在2008年和2012年的奥运会上,安徽选手只有邓琳琳一人夺得了一枚金牌,与竞技体育强省相比差距太大了.
2 安徽省竞技体育的瓶颈分析
2.1 保障体制不完善
从管理层次来讲,竞技体育项目主要由省体育局调控管理,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负责运动员训练和学习.各地市体育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地市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各体校受体育局和教育局共同管理,县级体校受当地县的文体局管理.这种保障体制存在着多方面的弊端:首先,安徽省竞技体育的发展采用的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青少年业余训练与专业运动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模式.在人才输送的过程中,存在着选材标准科学化程度低、选材不规范、集训时间长、开支大,专业队指导不得当,部分运动学校榜样不够,不正之风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才输送单位、教练员和家长的积极性,训练这块处在饥饿和半饥饿状态,直接影响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其次,运动员文化课水平普遍较差,基本处在学训分离的状态,不利于运动员个人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接受过良好的系统教育,文化课水平影响了运动员未来升学和就业,阻碍了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导致生源匮乏.再次,竞技体育淘汰率高,不得不让很多的运动员和家长考虑未来出路问题,只有少数的人退役后能进入高校学习,大部分运动员处于竞技运动的半成品,这些人运动成绩不突出、文化素质偏低、进入社会后不能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次就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2.2 科学化水平低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练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比赛成绩.安徽省拥有一支300人左右的教练员队伍,教练员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优秀的高水平教练员.当今竞技体育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应用直接影响了金牌的获得,对教练员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安徽省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加上领导对科研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科技与体育相结合的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够,阻碍了科学化训练方法和仪器在工作中的运用.
2.3 项目布局不合理
我国竞技体育有着地域性和多元性特点,从各省市的项目布局就可以看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配置、利用和开发水平,项目布局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水平.目前,安徽省直属的各级体校运动项目开设最多的是射击、摔跤、拳击3大项,项目布局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各地市项目设置单一,有些优势项目没有涉及,如柔道、手球等运动项目就处在严重断层阶段,后继乏人.整合资源、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重点发展有夺金实力的项目,是当前安徽省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
2.4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在我国,竞技体育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直接操办,绝大多数项目实行举国体制,在一个基本上完全封闭的体系里,由体育部门依靠国家投入“大包干”式地从小到大培养运动员.安徽省竞技体育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的,由于资金投入单一往往出现资金短缺等现象,配套设施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经费是开展运动训练的物质保障,安徽省的体育事业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竞技体育产业自身造血能力有限,从社会上筹集到的资金比重很小,渠道狭窄.安徽省竞技体育事业主要是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开支,由于运动项目竞技化水平低的企业或个人不愿意投资办体育.体校过多地依靠财政,导致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单一,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受到限制,加上安徽省竞技体育项目水平低,缺乏观赏性,体育赛制本身的制约,后备人才培育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矛盾突出,直接影响了竞技体育的梯队建设,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2.5 后备人才队伍萎缩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各种问题,一直制约、影响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而后备人才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2].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金字塔”型,体校就是“塔基”,进入“塔尖”的人是少数,又是不能不培养的精英,“塔基”的培养方向与转型又是不能不考虑的事情,2009年到2011年笔者对安徽省6所三集中体校进行调研,发现10年来共培养青少年运动员8 850人,其中输送或就业情况是:省级专业队676人,占7.6 %;国家队53人,占0.6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162人,占1.8 %;体育院校592人,占6.7 %. 升入专业队和高校人数不到20 %,出口的量过小,难以满足“体校生”的更高一级的需求,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升学无路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加,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未来道路选择趋向于多元化,很多家长对当前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认可度下降,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参加竞技体育训练,认为体育训练会耽误学习.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低成材率、窄出路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很多家长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化子女,认为上大学才是孩子最好的出路,因此很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不能接受好的运动训练而夭折.家长个人观念的原因严重阻碍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招生,不利于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徽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完善保障体制
竞技体育尖子运动员的选拔是基础,科学地选拔优秀运动员有着决定全局的作用,有“七分选材,三分训练”一说.对于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应建立一套完整选材体系,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定,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地测量,测量一个运动员是否是尖子运动员要看综合评定结果和专家意见,教练员无权干涉,更无权更换运动员,尽量避免出现尖子运动员流失现象.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制度,可以效仿美国,将训练时间上升到法律层面,有效地保障学生学习时间,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保证运动员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退役安置问题一直是运动员家长关心的问题,强化运动员退役保障体系建设,在运动员退役前进行技能培训,以确保运动员退役后能找工作,能融入社会被社会所接纳.
3.2 加大教练员队伍培训
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发展,科技对运动项目不断深入,对教练员的业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当前安徽竞技体育教练员处在起点不高、视野不宽、科研创新能力不够、训练科学化程度低的阶段,主要还是以经验为主.体育部门应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工作,使教练员了解和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便于教练员运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提高训练成绩;同时也有利于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增强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安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培训对安徽省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安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最坚实的软实力,是安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
3.3 调整项目部局,突出重点
安徽主要开展了射击、摔跤、拳击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适合安徽的气候和安徽人的体质特点,在省内参与训练的人虽多,但与其它省份相比优势不明显.安徽应整合资源,明确射击、摔跤、拳击等重点项目,利用安徽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安徽重点项目,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力争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发展一批潜优势项目,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实现安徽优势项目上的突破,努力增加新的夺金点,为安徽竞技体育再上新高度提供台阶,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更好、更快发展.
3.4 拓宽资金来源
从体校自身出发,另辟蹊径.体校可以面向社会开一些业余培训班,还可以面向学生开夏令营等活动,有利于扩大竞技体育影响力,还可以完善体校自身造血功能.政府在给予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加大政策扶持,拓宽竞技体育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引社会企业投入到竞技体育事业中来,走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道路.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建立起完善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和良性循环运行机制[3];政府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扶持,逐步走上市场管理与政府相结合的体育道路.
3.5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鲜明指标和外在特征之一,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之源泉.姚明曾说过:体育比赛看似运动员的竞争,其实背后是培养体制和机制的竞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安徽省应建立一套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加速安徽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加大参训人数,扩大训练规模,将塔基做大,形成雄厚的后备人才队伍,为建设体育强国服务.加大后备人才建设无论从奥运夺标还是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看,对安徽省建设体育强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3.6 加大媒体的导向作用
加强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宣传报道,扩大竞技体育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达到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的作用.宣传工作主要有:精心计划组织方案;整合媒体资源,创办各种栏目和报道;围绕竞技体育理念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体育氛围;承办各种形式多样的竞技体育展览活动.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体育的热情,增强人们的竞技体育认识,激发安徽人民对体育的热爱,从而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针对安徽省的省情要突出重点,以大局为主,加强重点项目人才的培养,突出夺金点.如进一步健全体育人才选拔的法律机制,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培训、改善竞赛体制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4].有利于运动人才的发现,避免人才的流逝和埋没.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教练员队伍培训、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体系、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是安徽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竞技体育领域的渗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竞技体育自身的需要.可持续思想在竞技体育领域将不断强大、不断完善,为安徽省竞技体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中国竞技体育指明了方向.
[1] 刘震,周建林.从儒家和谐思想审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8(3):9-10.
[2] 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EB/OL].[2013-09-18].http://www.handball.cc/bbs/MINI/Default.asp?1-38836-0-0-0-0-0-a-.htm.
[3] 王永盛,潘耀滨,王超,等.山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1):39-61.
[4] 李煜.吉林省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