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和对策

2014-04-08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 赵 丹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和对策

□ 赵 丹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要导向,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根本落脚点。此次通过问卷方式,探究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学生认知认同感;载体创新,着力提升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共建共享,着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氛围,着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核心价值观;高校德育;教育培训;载体创新;共建共享;营造氛围

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持续变动,利益格局受到影响,人们的思想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并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各类思想文化错综复杂,激荡不安形成了复杂的环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导地位,不断探索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我们最重要和最迫切的任务。此次通过问卷方式,探究出一些有益的途径使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要清楚地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发展脉络、基本趋势,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创造性、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达到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目的。充分抓住各种机会和场合,营造出有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场景和社会氛围,在这些方面高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高校各个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一定能够达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探究出一些有益的途径使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相关部门提供教育服务文化的政策建议,本文随机调研了C市的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6月5日至2014年6月20日,我们共发放了250份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回收率为93.2%。

(二)调研结果分析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根据调查,45%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有基本了解。非常了解的比例额占不到15%,一点不了解的占到近2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基本了解,它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普遍的广泛程度不足,了解的深入程度不足。以上学生对于它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局限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很强的指导功能,它的意义也体现在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规范功能,它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人、教育人,开发智力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愉悦大学生的身心、规范行为,这样的规范功能若能与高效课堂理论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相结合,对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校园文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坚持师德至上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机制和师德评估体系,在进行教师选聘、考核和奖惩工作时首先就要考虑教师的师德水平,从而有利于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体系。加强建设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强化教育和培训学校党政干部、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等模式,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中做合格的指明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系统化、全面化的大项目,需要全社会一起承担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决不允许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只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思想,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等,都必须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理念,并且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实际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与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

1、政治认识表面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我国的社会文化、精神信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人崇洋媚外,被西方文化所渗透,失去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这些冲击在校园中表现为,一部分教师只求完成教学工作,不做与自己本职工作不相关的事,对于学生的发展采取漠然态度;一部分学生也表现得十分功利,学习只是为了考级考证,参加活动只是为了拓宽交友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只是因为学校既然开设了此门课程,是为拿到学分,应付了事即可。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的指导地位。

2、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趋向抬头。在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取向交叉的社会转型时期,西方的自我意识膨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理想信念观念正在淡漠。不良社会思潮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受不良思潮影响的痕迹,许多不良思潮已经严重地侵入到他们思想的深处。

3、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相对单一、内涵衰微。多数学校因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基础设施、校园风景环境等十分达标。但是例如教风、学风的建设有待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再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以开展各式活动为主,主要包括学术讲座、艺术汇演、科技竞赛和体育活动等。休闲、娱乐的性质占据多数活动的主体,用时间花费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必然会削减学术氛围,甚至遗忘学生之本——学习第一。校园文化活动热热闹闹、活泼火热的表象之下,其实是对理念信仰教育的逐步脱离,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依靠这些远远建设不好。

(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与传媒力量的冲击。

根据图5中的凝点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不同调和比例油样的凝点值大小差异比较明显。安庆0#车柴的凝点值要比齐鲁-10#车柴的高,并且随着安庆0#车柴的比例不断提高调和油样的凝点值也逐渐升高,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区分性。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急功近利、享乐奢靡主义逐渐侵蚀了大学生们的价值观。注重眼前的利益,多数的活动都趋于商品化,参加一项活动的前提都是是否有奖项设置、可不可以得到奖品亦或是附加分。只有有“利”,才会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另外,现代的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一部手机,接触网络世界的机会十分多,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对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冲击。“我爸是李刚”、“红十字会贪污”等不良社会现象,让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家庭背景最重要、唯钱为首的消极思想,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极大的阻力。

2、学校投入建设的力度不足。

学校管理者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可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总是有想法却缺乏长期的、合理的、有效的建设规划。有些学校树立了愿景、校训、教学理念,却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少了一份热情。再者,是资金方面的投入不足,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可行性、吸引力,就必然要有活动资金的支持,但是很多学校对于这方面的投入是很有限的,这就也难怪活动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理论的构想,需要现实的支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与校园文化精神高度结合。

当代大学生的培育,很大程度上就是校园文化精神对其的感染。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努力;而缺乏感染力、号召力的校园文化精神也必然使其培育出的学生碌碌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刷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属于自身校园独特的校园文化,培育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二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策建议

(一)注重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学生认知认同感

(二)注重载体创新,着力提升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多样化、喜闻乐见的大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提升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号召力和实效性,吸引广大学生积极融入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积极倡导文明风尚,不断提高学生素养。采用丰富化的活动载体和模式,将丰富的教育内容巧妙地体现在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融汇贯通,群众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润物无声。

(三)注重共建共享,着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重点放在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创造多种活动载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普通学生往往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是智慧和力量的集结体,重视普通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擅长发现和挖掘普通学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潜力,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组织者可以是普通学生,讲课者可以是普通学生,听讲者还是普通学生,做到让广大学生通过道德实践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注重营造氛围,着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德,人们往往也是通过这个途径来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针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高校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宣传,通过大型讲座、校园广播、报纸、网络、校园宣传板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在进行宣传时要注重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生动鲜活的语言是不可少的,以能够引起群众兴趣的传播手段,生动形象地解读和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人民群众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知,提升他们的思想高度,最终达成共识。对于普通群众的善行要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出“好人好事”“好人好报”的浓厚思想氛围,从思想层面和舆论层面上引导群众争做好人好事,形成良好的精神风尚和面貌,促进社会正能量的聚集,弘扬社会正气,强化社会价值导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1]陈松友,韩晓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9).

[2]张立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研究[D].2010.

[3]黄芳,陈鑫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电子世界,2012,(15).

[4]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4):74.

[5]牛菲.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探究[C].安徽芜湖: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13,(2).

G643.1

A

1008-4614-(2014)05-0050-03

2014-9-10

赵丹(1984— ),女,黑龙江鹤岗人,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助教,辅导员。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