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2014-04-08于志军杨小龙田艳辉杜铭硕刘书广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动物学自然保护区实验教学

于志军,杨小龙,王 辉,董 娜, 刘 伟,田艳辉,杜铭硕,刘书广

(河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创新型人才培养·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于志军,杨小龙,王 辉,董 娜, 刘 伟,田艳辉,杜铭硕,刘书广

(河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实验的延伸和发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文中结合学院多年野外实习经验,并针对当前大类招生及课时压缩现状,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动物学实习基地调研及动物资源评价和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成效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创新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培养综合科研素质高的本科生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动物学;野外实习;创新;探索

1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意义

动物学是生物学本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重基础强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动物学实验和动物学野外实习在动物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实验是野外实习的基础和保障,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实验的延伸和发展,其不仅是提升学生对动物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更为重要的是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2]。尤其在当前许多高校大类平台招生和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如实习环节缺失、实习地点单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使实习基地动物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加及专业教师人数不足等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野外实习资源、切实有效的开展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成为当前高校不断探索与尝试的热点问题[3-5]。

为充分挖掘地区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产学研结合水平,我院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基地。在学院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和谐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如何创新动物学野外实习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挖掘和保护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为生命、医药和食品等科学与研究提供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以及综合科研素质高的本科生后备人才等工作急需进行。

2 动物学实习基地调研及动物资源评价

在多年的动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我院已与河北省小五台国家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动物学野外实习方面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我院承担了河北省承德木兰围场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河北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和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工作。以此为依托,在现有科研项目基础上,对河北省承德木兰围场国家自然保护区及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河北茅荆坝自然保护区和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进行详细调研,此调研过程,建立导师组,依据学生自愿报名,通过遴选建立课题组,使学生学习兴趣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建立以上保护区动物资源库,为后续全方位开展动物学实习奠定基础。

3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动物学》野外实习需要学生从课堂和实验室走到自然生境,亲自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生长发育特点,监测不断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并亲自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动态和种群多样化分布,进行动物种类、资源等调查研究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科研素养具有重要意义[6-8],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3.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结合学校大类招生平台和课程压缩现状,动物学野外实习要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不同动物种类其地理分布区域或季节分布动态有所差异,因此在同一地点进行一次集中实习,很难对实习地动物种群做到全面了解。为避免此类问题,学院构建了多个野外实习基地,并积极协调,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根据教学实际进程和学生兴趣爱好或研究课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或合适的时间进行分散实习,能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同时为集中实习奠定基础。

3.2 实验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

建立灵活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与野外实习有机结合。如实验动物的采集、活体标本培养等都由学生自己亲自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动物的生殖生长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又比如昆虫分类的实验教学完全可以搬到实习基地,对采集捕捉的五颜六色的昆虫标本进行现场分类,将枯燥的昆虫分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分类知识的掌握。

3.3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动物学野外实习要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又要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养。因此,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研究课题,运用GPS、照相摄像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观察、捕捉、饲养等研究动物的分布、种类与多样性。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学生选题、设计、过程管理、结果分析及报告整理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制定公平公正的保障措施和规范。

4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的成效分析

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并填写相应的调查问卷。从实习收获、实践能力及成果报告等方面对学生多种实习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由各学科导师组及时整理实习成果。对各类成果形式进行汇总分析,对采集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各实习基地资源共享平台,为后续科研项目选题提供依据,也可供学生利用作为创新课题使用。使动物学野外实习与科技创新课题相结合,将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其综合科研素质提高有机结合,使动物学野外实习实践能够模拟科研的整个实施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经过多年的合作,我院已完成上述各保护区的资源调查与多样性保护工作,并整理出版,为后续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5 结束语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科研素养的关键步骤[9],随着现代交通及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灵活多样的野外实习形式必能有效提升学生进行动物学创新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与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1] 姚群秀. 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 2007(8): 48-49.

[2] 孙秀英, 宋宏涛, 尹燕霞,等. 生物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13): 28-30.

[3] 秦晓静. 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7): 87-89.

[4] 汪安泰, 刘志刚. 生物类学生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6): 91-93.

[5] 郁达, 卢祥云, 吴金男,等. 加强综合和设计性试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2(1): 15-17.

[6] 万华方, 朱利泉, 李邦秀,等.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8 (4): 168-171.

[7] 温洪宇, 韩征. 生物学创新实验室运行问题的探讨[J]. 科教文汇, 2013(3): 45, 89.

[8] 侯燕芝, 文朝阳, 马惠苹,等. 医科大学开放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J]. 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8): 82-84.

[9] 陈辉,刘鹏,陈瑛,等. 动物学实验和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4-296.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s in Zoology Field Practice

YU Zhijun, YANG Xiaolong, WANG Hui, DONG Na,LIU Wei,TIAN Yanhui,DU Mingshuo, LIU Shugu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3,China)

Zoology field practice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s of zoology experimen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cap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field practice accumulated in recent years, and aiming at the status quo of the multi-discipline recruitment and decrement of teaching hour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way to well explore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reserve area, innovated the teaching modes in field practice and constructed the cultivate platform for students with crea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form of the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modes,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zo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locations for field practice,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zoological field practice, which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zoology; field practice; innovation; exploration

2013-12-18;修改日期: 2014-01-02

河北师范大学实验技术与管理改革课题资助项目(2013-2015)。

于志军(1982- ),男,博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管理工作。

G642.44;G424.4;Q95-338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4.06.048

猜你喜欢

动物学自然保护区实验教学
浅谈大学动物学与初中生物教学能力要求的衔接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动物学
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