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制度下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
2014-04-08赖招仁
赖招仁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受公办中小学新任教师全面实行公开招考制度的影响,我国师范院校原有的教师教育的地位和优势受到削弱,毕业生到中小学从教的竞争更加激烈。与其他师范类专业相似,师范类英语专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比例逐年下降。为了增加经贸和管理类等课程,以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面,在课程设置中大量增加了其他专业方向的选修课,以致原有的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受到挤占、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低弱。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在中小学教师招考中脱颖而出。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在教师招考制度下培养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
一、教师招考制度对师范类英语专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办中小学新任教师全面推行公开招考制度。教师招考打破了以往中小学教师单一由师范院校培养的格局,教师来源转向多元化培养,师范毕业生到公办中小学从教的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加大。为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许多地方师范院校纷纷“去师范化”,如减少师范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课程设置中增加非师范类的选修课程等,甚至有些地方性师范院校出现更名潮,去掉“师范”二字[1]。
在此背景下,师范英语专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供大于求、专业面较窄,多年来师范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2]。毕业生通过教师招考被录取到中小学任教的比例更低,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有关调查和报告,近三年来陕西、重庆、河南、辽宁、江苏、江西等省(直辖市)本科师范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被录取到公办中小学任教比例平均不到10%[3-4]。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的压力、拓宽学生就业面,高校有关院(系)纷纷调整专业结构,减少师范专业的招生人数,或修订师范类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其他专业方向热门课程的选修课,如对外贸易、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电子商务、旅游等课程。这些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过分“去师范”化,挤占原有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削弱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可有可无,也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据一项对某高校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一项调查,在接受问卷调查的190名师范类英语应届毕业生中,有140名学生未曾参加过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约占样本的73%[5]。不少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技能只与将来要当教师的学生有关,其他学生没有必要学习教师职业技能。于是,过去与教师职业技能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已很难觅踪迹,教育见习和实习也流于形式[6]。当然,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无可厚非;但是,过分淡化专业的师范色彩、忽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不仅有悖《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和“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精神,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影响毕业生参与中小学教师招考和就业招聘的成功率。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重新认识和了解教师职业技能本质及其作用入手。
二、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
技能,通常是指人们运用某种专门技术和和方法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职业技能,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特定的技术和能力。随着专业化提高,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求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教师作为一个专门化的职业,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从业条件和要求。
(一)教师职业技能的定义
人们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后随着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人们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在全球升温,并进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层次。对于什么是教师职业技能,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在国外,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学,因此教师职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学技能。英国教育家克里斯·基里亚康(Chris.Kyriacon)提出,“教学技能是指教师为实施有效教学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行为”;美国教育家凯瑟琳·斯诺(Catherine 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学习而采用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澳大利亚的克里夫·唐格(Cliff.Tumg)把“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行为”称为教师教学技能。”[7]我国学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练习、训练形成、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8],亦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9]9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技能的界定虽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其表达的含义和实质基本相同,即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和能力。
(二)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呢?英国教育和科学署在《教师职前培训改革》文件中,归纳出教师应具备的27种职业技能,包括口语表达、与学生交往、组织管理、设计教学、演示教具等多个侧面,基本反映了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美国有的大学把教学技能分14个组成部分:“剌激的变化、导入、概括、沉默与非言语暗示、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强化、提问的频率、提问的深度、高质量的问题、发散性的问题、留意对方的发言和行为的态度、解释和实例的作用、讲解、预定计划的反复、沟通的完成。”[10]前苏联学者C.涅德巴耶娃(Nedbayeva)把教师职业技能分为“认识技能”、“分析技能”、“组织技能”、“评价技能”、“发现技能”、表达技能”等12各方面[7]。在我国,根据原国家教委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教师职业技能包括四项内容: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汉语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之所以把班主任工作技能列入教师职业技能,是因为在我国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好书,还要育好人。2004年教育部又下发《教育部关于印发lt;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gt;的通知》,把现代教育技术纳入教师职业技能范围。在国内,也有学者把现代教育技术划归到教学工作技能中。
从表面上看,中外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似乎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如果我们只要对国内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中一项最核心的教学工作技能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划分[9]11,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教学工作技能是有效完成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技能,涉及课堂教学前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件制作技能等(亦称备课技能),课堂教学中导入技能、表达技能、对话沟通技能、提问技能、组织控制技能、总结技能等,和课后作业(或测试)的评价技能等,以及说课、听课和评课技能等。这些教学技能与国外一些国家的教学技能的构成只是大同小异,其基本要素和核心是一样的,只不过观察的维度和层面不同而已。
(三)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
根据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对教师职业技能内容的规定,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行为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也可分为以下五方面:中英文口语表达技能、中英文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每个方面又由若干的系列要素组成。口语表达技能要素主要有语音、语调、语速、重音、朗读、会话和演讲等;英语书写技能要素主要有英语钢笔和粉笔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写教案等)、课堂教学技能、批改作业和辅导技能、测试命题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主要包括心理沟通和辅导、课外活动组织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有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的获取、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技能。
作为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之一,英语口语表达技能既是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专业技能,也是其应掌握的教师基本技能之一。书写技能中的英文钢笔和粉笔书写看似简单,却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综合素质中较薄弱的一面。教学工作技能包括课程开发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组织和调控以及课堂管理等,是教师职业技能系统结构的核心内容。它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班主任工作等都涉及运用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等手段,是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行为方式。从教师常规管理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除教学活动外,教师的管理技能主要体现在与学生心理沟通与辅导方面的班主任工作技能。从内部状态来分析,教师职业技能结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也是智力品质与心理品质的互动过程。大量事实表明,教师职业技能不仅是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将来在中小学须具备的从业技能,也是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有关研究表明,教师职业技能好、实习成绩好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往往也更突出[12]。因此,在教师招考背景下,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在教师招考和其他就业应聘的竞争力。
三、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不同组成部分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量和质的区别。例如,英语语音语调和口语表达、中英文硬笔书法与书面表达有着各自特定的功能,教学工作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有本质的区别。同时,各要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相互相作用。比如,口语表达技能与语音语调的关系、硬笔书法与书面表达技能的关系就是属类关系;而口语表达技能和书面表达技能与教学工作技能,则是相渗透和融合关系;教学工作技能与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关系就更加复杂,既不是互为因果,也不是层次递进,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不是取决于个别构成要素的形成,而是取决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形成而组成的整体。此外,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不断模仿、反复训练、实践运用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据此,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根据教师职业技能的结构特点,遵循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师招考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从合理设置课程、加强第二课堂训练和强化见习实习等三方面展开。
(一)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发挥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的基础性作用
课程是藉以向学生传授知识或能力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设置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设立和安排的各种各类课程,规定每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和学时分配,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取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师范类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合理课程设置。
在制定(修订)师范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依托学校办学特色,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优化课程结构,合理课程设置。当前,教师招制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面临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因此,结合教师招考内容和方式,强化教师职业技能课程的存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很有必要。课程设置应根据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技能形成的规律,开设英语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由于教师职业技能由诸多要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发挥着整体功能,因此基于整体性、逻辑性、交叉性原则,可以考虑设置以下教师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汉英硬笔书法、简笔画、英文歌曲、英语演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考试与评价、微格教学、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等。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基础和兴趣进行选择,但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应注意教师职业各项技能递进发展和螺旋上升的规律,做到课程先行后续安排合理,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类类课程内部以及与其他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等)之间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使各项内容相互匹配、互为促进,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要避免次序混乱和各学期课程安排不均衡等问题发生。例如,大学一、二年级,可以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设置汉英硬笔书法、简笔画、英文歌曲、英语演讲、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师范专业意识,夯实学生的教师职业基础技能。大学三年级,可以结合英语教学法和教育见习,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考试与评价等,树立学生的科学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情境的分析、研究、判断、组织和处理能力。大学四年级,可以设置微格教学,开展备课、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设计板书,进行说课、试讲和评课等,主要训练学生的教师职业综合技能的运用,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在第七学期,开设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课程,并与教育实习相联系,将理论和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不是万能的,但是课程的设置能确立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技能培养在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训练应用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得到基本的保证。特别是在当前教师招考制度下,忽视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而试图把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置于靠学生“自学”的做法,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发挥第二课堂的关键作用
所谓第二课堂,是指依据教材及教学计划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进行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时空范围广阔,具有十分开放和灵活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过程中,第二课堂训练起着关键作用。这是由技能的形成特点所决定的。一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靠大脑记忆,而技能掌握更为复杂。技能训练涉及视觉、听觉和动作等,须要同时激活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和肌肉神经等部位,协调记忆[13]。一项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长期反复不断的训练,直至大脑各中枢部位和肌肉神经之间充分磨合、稳定,并以一定的模式被固定下来后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仅靠有限课堂训练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和提高,才能掌握。第二课堂恰恰为学生的训练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在第二课堂开展技能训练,确保训练效果,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使训练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可以根据各学期教师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二课堂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项目训练。为了更好把训练落实到实处,有必要建立专业系(教研室)与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联系和协调机制,达成共识、明确目标、形成合力。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水平能力、性格特征等有较大的差异,可以先通过初试将学生按技能水平分成若干小组,使每组成员基础和水平相近。对于不同的小组,提供差异性的指导,如确定不同的目标、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进度、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解决不同的问题等等。有必要改革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办法,把对学生第二课堂技能训练检查、考核和评比情况纳入课程成绩计算。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氛围,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系列竞赛,如中英文钢笔(粉)笔字比赛、英文歌曲歌唱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英语主持人大赛、微格教学比赛等。通过这样,促进第二课堂和课堂教学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三)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见习和实习的促进作用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学生能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情况,把知识和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基地是教育见习和实习的平台,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是取得良好见习和实习效果的必要保障。受就业压力影响,许多地方性师范院校削弱师范专业教育,不重视在中小学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另一方面,不少中小学担心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受影响,不太愿意接受学生来见习和实习。因此,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逐渐减少开展交流和合作,难以建立长期和共赢的合作关系,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难以得到保障,教育见习和实习质量受到影响。有必要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和科研的优势,主动与中小学开展平等和双赢交流和合作,建立稳定和良好教育实践基地。同时,要依托实践基地,强化见习和实习,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师范类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少、过度集中,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却不同。例如,在美国的教师培养课程设置中,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达15周以上,以“全程式”、分四阶段贯穿教师教育过程;英国教师职前教育实习和见习时间不少于20周,每学年至少有一次教育见习或实习,分成参观、参与和有指导的教育教学活动等诸多阶段,突出培训教师职业技能;日本教师教育实习占教师培养课程的30%,教育实习分成观察、参与和实习三个阶段[14]。澳大利亚职前教师教育实习贯穿于本科的四年时间之中,每年都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到合作中小学进行参观、体验实习,把职业技能的训练融合在各个阶段[15]。高校可以效仿这些国家的做法,适当增加校外教育见习的时间和次数,把见习的目的和内容与教师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相联系,与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际相结合。例如,第一学年可以安排一周时间的见习,组织学生参观,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通过见习,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英语课题教学的流程和教师职业特点,明确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促进教师职业基础技能的训练。第二学年见习可结合教育心理学,参与中小学生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熟悉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学习英文歌曲、演讲和节目主持等技能对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第三学年的见习可以结合学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等,把见习内容与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说课、微格教学等相联系,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第四学年的教育实习做准备。除了让学生“走出去”,还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中小学一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让他们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招考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授课或做讲座。通过采用分阶段、不间断和渗透式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促进各项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和运用。
教师职业技能是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将来从教的必备技能,也是其英语专业素质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招考制度下,应根据英语学科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从合理课程设置、加强第二堂训练、强化见习实习等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师招考和其他就业应聘中的竞争力。
[1]杨朝清,徐娟.如何看待各地高校的“更名潮”[N].北京日报,2013-05-29(6).
[2]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1.
[3]卢红曼.2012年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录取率1∶15[2013-09-09].http://news.cnwest.com/con tent/2012-04/30/content_6423070.htm.
[4]朱宏华.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新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1):90-92.
[5]路艳霞.河南省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现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2-74.
[6]姚云,李福华,张继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2012(2):103-108.
[7]饶淑园.国外教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和训练状况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8(3):14-17.
[8]张琦.教师职业技能概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118-122.
[9]李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缪苗,许明.美国初任教师资格标准与考试制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5):34-39.
[11]吴小英.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5-36:
[12]杨跃.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7):63-67.
[13][13]Hendrix,Dannie M.Holcomb,Orval. Psychology of Memory[M]. 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2012:210-212.
[14]陈铿.国外教育实习课程的发展趋势[J].学术论坛,2010(2):193-197.
[15]Mellita,Jones.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s:A Model for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8,(3):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