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走向探索

2014-04-08谷胜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日语语言

谷胜军

(湖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实施专业建设与改造,进而使专业达到更理想、完美的境界是人类社会近百年来对教育发展的认知以及要实现的梦想和要达到的目标。但是,专业建设及改造要结合本专业的现实状况,对目前的总体结构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的评估才会使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慢而不怠、快而不乱。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在建设、改造、改进的过程中应该将以下几点作为前提来考虑。第一,整个师资队伍综合实力的建设和提升。第二,学校对本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及扶持力度。第三,本地区的人文文化的发展程度,本专业在本地区的地位、影响力及与本地区发展的内在关系。第四,本专业的前瞻性。本专业是否具有前瞻性或者有多大发展前景取决于前三点。上述几点在专业的建构、方案的实施、方式方法的操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决定了专业的展现空间和活动范围。

日语专业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有关教学方面的改造,但是效果不理想。在此,与其说是专业改造毋宁说是改进。日语专业教学以语言实践教学为模式,实施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方法是该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没有捷径可走。如果脱离了语言使用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一切的专业畅想和改造将无法进行和实现。

一、夯实基础,稳步前行

专业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无疑是人的因素。脱离了这一点,专业建设规划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专业建设中独立存在的人及构成的因素,要考虑如下几点:(1)就读学校的层次(是否是211以上的大学等)。(2)所选专业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及排名。(3)在校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的个体所接受的有关本专业的教育背景以及出身对专业建设、发展及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人是主宰世间万物的主体,也是构成一个组织机构的最小单位。作为该部门有机体的一员,其初始教育及后天学识、学养的程度与这个组织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各个生命体的存在直接决定了该团体及事业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前行的可能。人的因素及人的可塑性有时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及改变的。学历层次直接决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发展的速度及提升的效率。增强自身实力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是专业建设、整合时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在专业建设中,学历品牌、资质与学识是不可或缺的整体。否则,即使是由高职称、高学历构成的队伍,若缺乏真才实学,这个团队前行的步伐将会是缓慢的。具有实际能力和前瞻性,能纵观专业的现状及预测未来是带头人在专业运行过程中应该具有的眼光。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目前在这几个方面都很匮乏。虽然日语系目前的教师基本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也占大部分,但高职称、高学历的人员配置还远远未能达到要求,满足不了办学条件及专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从事日语语言教学,首先需要的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表现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这种语言表现、拓展能力体现在综合、全面的语音面貌、语调及整个话语流程上。其次,教师对所使用语言的认知度及对该语言的综合掌控力及操控力都与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再者,对与该语言相关的相配套、融合的知识的熟知程度也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这三方面的技能可以运用于任何年级的教学,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师对教学的把控程度。目前,本专业的教师能达到以上几点的人很少。教师基本技能的提高是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一直以来的要求,但是收效不大。究其个中原因,主要是自身努力的程度不够。本土教师基本上都曾经去过日本进修,学习一年至一年半不等。从理论上讲,进修归来之后的口语表达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但实际上不尽人意。相对来说,外来或者引进的人基本都有国外生活经历,语言的综合使用能力好于本土教师。

强化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教师的自身建设,除了语言的使用能力之外,就是教师对日语语言篇章结构的综合认知度和理解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就是语言的扩展法或者说“转换生成法”(乔姆斯基理论)。“这就是一种扩展语法的能力。”[1]“この椅子が壊れた(这把椅子坏了)。”从话语结构来分析的话,根据语境及氛围可以有几种话语内涵,“我警告你:这把椅子坏了”、“我声明:这把椅子坏了”、“我向你抱怨:这把椅子坏了”等。这种伦理表现又直接作用于教师的语言使用能力上。它对教师进入课堂、顺利地实施教学至关重要。篇章结构、话语语境、派生转换、内含分析、语法扩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链条,贯穿于整个的日语教学当中。相互间的完美链接、融汇会使教学声情并茂、趣味无穷。

奠定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的总体水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些都是摆在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且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和工作,更是一个伴随着专业建设、发展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二、明确专业建设原则,拓展、调整及完善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建设以什么为依据、原点和理论支撑事关专业的发展前途及命运。由于教学研究基本是探讨教学规律、语言的外在表现、语言的机械使用形式,所以,此类研究只能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之上,况且该类论文很难发表在高层次的学术期刊。按照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专业建设应该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学术研究在专业建设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已经是学界共识的事情。

笔者认为,以教学研究为根本、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以学术成果为支撑应该始终是日语专业建设、发展、定位时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发展模式。以学术研究理论指导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可以固本正源、开阔教学视野、拓宽教学渠道。语言学、文学、文化、教育等方向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科人员构成的多样性和宽泛性,而这正是学科构成和建设的基础。依据外国语学院学科方向定位方案,笔者担任“东亚文化”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关于本学科的工作开展,从去年开始到目前已经开过两次研讨会。学术研究将作为日语专业未来长期、艰巨的任务。

但是,单纯地进行学术研究,而不注重学术研究的方向、水平和质量,那么,研究成果对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没有大的益处。对日语专业的研究应以实证性研究为基础,深层次地去探讨问题的实质,进而达到创新。现在的状况是急功近利,不能坐好“十年冷板凳”,不能以文献为话语资料进行研究,还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所以,提交不了高层面的论文,更无法申报项目。尽管参加学术会议的教师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也是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截止到目前需要加大力度完善、提高的地方。

日语系面临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进行课程建设,组建优质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梯队的组建应该基于个人的研究方向,并以学科方向为理论框架。日语专业教学团队在培养高素质、外向型、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方面在日语专业建设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日语专业的教学团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正在向系统化、具体化、程序化方向发展。

完善和提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及教学的顺利实施。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以现代人才观和课程观为指导,以日语语言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审视该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握好五个尺度,即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理论知识的适合度、讲课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外作业的承受度。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法和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应该以以下几种方式为导向展开教学。

(1)以日本文化的导入为教学的起始阶段。从日语的假名开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讲解假名的由来、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讲解日语语言与日本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而增加学生对日语语言的认知度。

(2)纵向梳理日本文化中出现的阶段性、方向性变化以及产生此种变化(包括国际政治性、经济性)的原因。(3)从文化的视觉探究、阐析近代以来日语在日本出现的文化趋向性、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社会功效。

(4)以文化为原点,探究日本人在使用日语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探究和透析日语的伦理表现形式和内藏的潜意识。

(5)将语言、文化、经济三位一体化,探讨日语作为有声语言的时效性和功效性。

(6)脱离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以全体教师的学术研究、学术理论(包括学术成果、在研的学术问题)、学科方向为指导,建立学术性、纵向性的教学体系。

(7)尽量减少理论讲解,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口语训练。

(8)以哲学、史学、文化学、人类学、政治学为方法,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团队。

(9)以比较的方法为手段,建立纵向、横向、相互链接的教学系统。

(10)以社会的需求为目标,建立时代感强的教学组织机构。

日语教学要以传授语言、文化为基础和原点[2],全面提升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1)用日语来认知、思考、表现的能力。(2)扩展话语范围、加深话语深度以及连续表达下去的能力。(3)将大脑当中内在的事物意识化、故事化,并对外表达的能力。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应以培养日语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

三、加强实践,拓展外部空间

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经开始向海外进军,开拓海外经济市场。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崛起,日本也相继调整了对华融资、办厂的方针和政策,将华中地区作为新兴产业的投资去处。这样,作为2010年日本在华第五大投资项目,日本发条株式会社在襄阳注册了全资子公司——湖北日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它也是襄阳市目前最大的日本独资企业。另外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为日本东普雷株式会社100%出资设立的东普雷(襄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进驻襄阳的日本独资企业大约有18家。

伴随日企进驻襄阳,日本企业文化、日语语言的推广和使用无疑对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版)的基础上,日语专业试图对培养方向进行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与企业对接,形成教学、实习、就业的常态化机制。为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新学期伊始,专业负责人偕同日语专业几位教师前往高新开发区,拜访了几家日本独资企业。此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本专业对日企的联络将以组织化、机构化、程序化的形式展开,自此开展合作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第二,听取日企的反馈意见,了解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及实习生在日企工作的情况,掌握信息数据,以便更科学、合理地为日企培养所需人才。目前,两家企业的总经理已经答应作为日语专业的发展顾问,签订邀请函件,定期派遣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举行有关企业文化的讲座。我们要加强与在襄日本企业的对话、沟通,拓宽交往的渠道,及时掌握企业的用人信息,随时调整日语专业的教学思路、方式和方法。

(2)开拓海外留学、就业市场,建构海外实习基地的初步框架。开发海外人力资源,吸收国外有关日语专业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搭建海外平台,旨在达到以下几项目标:给学生创造海外留学、就业的机会;提高和完善日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答辩等流程;为教师赴海外研修、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开辟渠道。

(3)在相关的学校建立单向的教学平台。目前,湖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已经在襄阳市的长春外国语中学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挂出了牌匾。此外,已经与两家日本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同。

(4)提高学生就业率,保持专业活力。除将襄阳的日企和相关学校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之外,也要将这些企业作为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处。截止到目前,日语专业已经与这些企业签订就业合同的就有23位学生。今后还将与其它日企取得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开始逐渐地进入全球化时代。这个时期外在的显像特征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经济为杠杆、以资金为媒介、以融资和贷款为手段开发和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的形成以国际政治形势的衍生、演变为背景,有其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格局。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理论框架和结构定式之内,发达国家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意识形态方面,都将使后资本主义时代的价值体系趋于完善,直到极致的程度。伴随着经济扩张而来的语言文化的认同性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时代也叫做后现代主义时代。“一切都变成了语言,不存在不经过语言的主体,不存在不经过语言的对象,不存在不经过语言的意识。”[3]

伴随着前近代、近代、当代发展应允而来的英语、日语等外语作为“声音中心主义”的语言结构主义的外在文化表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为后盾,越发彰显出其语言的张力和话语的功效力。近50多年的、实证性的研究充分表明外语教育不仅仅贯穿于学校的教育当中,也渗透在企业的运营当中。作为日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技术的承接组织形式,日语的使用在学校的教育及企业经营中越发凸显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JONATHAN CULLER. On Deconstruction-Theory and Criticism after Structuralis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13.

[2] 橋本恵子.論理表現の方法[M]. 福岡:創言社,2006:7.

[3] 陈晓明.后现代主义[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259.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日语语言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语言是刀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