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人登岘山诗

2014-04-08张承宗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孟浩然襄阳

张承宗

(苏州大学 历史系,江苏 苏州 215006)

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为樊城,汉水南岸为襄阳城。东汉末年,刘表当荆州刺史后,将治所移到襄阳城。襄阳城北的邓县,当时属南阳郡管辖,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在邓县境内。所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岘山为山名,是襄阳城南的重要屏障。初平二年(191年),袁术使孙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继承父业,先依靠袁术,然后攻取江东六郡,为孙吴政权奠定了基础。孙策死后,孙权继兄统事,为父报仇,于建安十二年(207年)“西征黄祖”。次年,“权复征黄祖”,追枭其首,终于报了当年的岘山之仇。

三国鼎立时,蜀、吴争夺的荆州,治所在江陵,最终由孙吴控制。曹魏的荆州治所在襄阳。曹魏末年,司马昭掌权派兵灭蜀,为其子称帝创造了条件。西晋初年,羊祜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荆州都督,镇守襄阳。

羊祜当时遇到的对手陆抗是孙吴名将陆逊之子,也是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之父。他负责守卫西陵(今湖北宜昌),防止晋军入侵。羊祜治军非常严格,“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如双方打猎相遇,羊祜约束部众严禁越界。若野兽先被吴人射伤打伤,逃过境来,羊祜责令士兵送回。陆抗敬重羊祜的人格与品德,羊祜也敬重陆抗的为人与才能。有一次,陆抗生病,羊祜送药来,陆抗毫不生疑就服下了。陆抗派人送美酒给羊祜,羊祜对着使者拿起就喝。羊祜与陆抗在边境虽然军事上对抗,但注意“增修德信”,使“吴人翕然悦服”,“二境交和”,随着南北互市的发展,人员交往日益密切。

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愿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可见羊祜对襄阳岘山感情之深。史载羊祜“所著文章及为《老子传》并行于世。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司马炎)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羊祜生前努力推动南北之间的往来与了解,促进国家的统一,其功绩是卓著的。

唐人登岘山,凭吊先贤,题咏赋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羊祜的敬重。张九龄为唐代名相,公务之余,惟文史自娱,其《登襄阳岘山》题下注:“一本岘山上有恨字”,诗云: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1]卷49

张九龄感慨岁月蹉跎、山川依旧,而人事变迁。虽说人同此心,但看人、看事、看物的欣赏角度却并不完全相同。往昔诸葛亮吟诵《梁父吟》的声音,听不到了;纪念羊祜的碑碣经岁月的磨损漫漶,看不清了。人生的遗恨与价值又在哪里呢?张九龄虽然曾经身居高位,但以直道黜。尝识安禄山必反,请诛,不许。后来,唐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恤其家。但张九龄已经听不到了,这种祭祀只是对家族的一种安慰而已。人生是多么地有情而又无情,历史是多么地无情而又有情。凡对历史做过贡献的先贤,都会活在人们的心中。

陈子昂是初唐时期一位很自负的诗人,其《登幽州台歌》[1]卷83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实,自负的背面往往是不自信。所以他才会在登上高台之际,面对古今茫茫,大哭人生。然而,当他来到襄阳登岘山的时候,一种怀古之情却油然而生。其《岘山怀古》,诗云: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躇。[1]卷84

从汉末到晋初,天下大势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襄阳这个地方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诸葛亮本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汉末避乱来到襄阳。羊祜是泰山南城(今山东莱芜)人,晋初奉命做官来到襄阳。拿今天人口流动的套话来说,都是“新襄阳人”,还是山东老乡呢!这两个人的机遇与行事风格不完全相同,但就做人的诚信来说,却都是首屈一指,所以都能忠于王命而不辱使命。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天下三分勾画出了蓝图。羊祜的增修德信催人泪,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业。面对这两位贤圣人物,陈子昂这位“万里客”正踌躇满志,考虑自己该如何做人呢!

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又是别一番景象。他不是孤身一人登高,而是与诸子一起登岘山。诗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注]《水经注·沔水》:“襄阳城东……沔水(汉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躬耕田里,以琴书自娱,夫妻相敬如宾。与司马徽、诸葛亮相友善。事见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天寒梦泽深[注]云梦泽,古大泽名,在今湖北、湖南境内,跨长江南北,云在江北,梦在江南,通称云梦泽。后来逐渐淤积成陆地,水面面积缩小。现在的洞庭湖、洪湖及湖北境内的一些小湖泊,其前身都是云梦泽的一部分。《元和郡县图志》卷27安州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云梦泽,在县南五十里。”。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1]卷160

全诗语言通俗、平淡简洁,正是诗人平和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古往今来,人世间的新陈代谢是一种自然规律与现象。江山如此美好,是前贤留下的胜迹。作为晚辈,我们再来登临瞻仰,是为了追踪前贤、开创新局。“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都是自然现象,告诉我们的却是做人的道理。鱼梁洲距岘山不远,在襄阳城东汉水中,寒冬水浅时才能更多地显露出洲边的沙滩。云梦这样的大泽,只有天寒时节才能测量其水的深浅。人的本质与本领也只有在寒冬的艰难岁月才能显出其高超。羊祜身前有政迹,襄阳百姓才在岘山上立庙树碑来纪念他。百姓望碑落泪,羊祜举荐的继任人杜预称此碑为“堕泪碑”。今天,我孟浩然与大家一起登岘山,读罢羊公碑上的铭文后,不禁热泪盈眶、泪流涟涟啊!孟浩然的诗彷佛是一位老师,带着一批学子登岘山,给学生讲羊祜的故事。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好一派夫子风度。

孟浩然这首诗写得实在好,可以说句句都说出了心里话。孟浩然登岘山,不止这一次。他所写有关岘山的诗篇,有《伤岘山云表观主》《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等多首,可见他曾登临过多次。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云:“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由于张少府当时在晋陵(今江苏常州),故此诗末句用西晋初吴人张翰思鲈鱼、莼羹、菰菜美,欲归江东的典故,贴切而自然。

孟浩然在襄阳还写过一首《檀溪寻故人》(一题檀溪寻古),诗云:“花伴(一作苑半)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一作武陵迷)。”[1]卷160用的是刘备投依荆州刺史刘表时在襄阳跃马檀溪以避蔡瑁之害的典故。

李白《赠孟浩然》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弁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1]卷168对他作了高度评价。李白本人也写过多首有关襄阳与岘山的诗篇,如《襄阳乐》《襄阳曲四首》《岘山怀古》等。

参考文献:

[1]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猜你喜欢

孟浩然襄阳
舟中晓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春晓
春晓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