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1例疗效观察
2014-04-08王立红郭兰芹
王立红 郭兰芹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东区胜北街道办事处石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持续存在,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存在,对机体的大脑、血管、心脏、肾脏等靶器官造成损害。中医药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其一定优势,寻找中医药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方向。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使经络穴位作用与药物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2009-03—2011-02,我们采用吴茱萸研末醋调糊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1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确诊。
1.1.2 排除标准 排除慢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狭窄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1.2 一般资料 全部41例均为我中心门诊患者,男23例,女18例;年龄27~80 岁,平均(41.6 ±17.6)岁;病程1~43年,平均(9.3±2.7)年;有高血压家族史6例,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17例,血脂偏高5例,合并脑血管疾病3例,有吸烟史2例,有饮酒史4例,高盐高脂饮食3例,有心理社会因素1例;辨证[2]:肝阳上亢证6例,气血亏虚证7例,肾精不足证9例,痰湿中阻证4例,肝火上炎证12例,痰瘀阻窍证3例。
1.3 治疗方法 吴茱萸10 g,研细末,用醋调糊做成直径1 cm的药饼,每晚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用防过敏胶布固定,次日8:00取下。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诊断标准 治愈:血压恢复正常,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个月未复发;好转:血压控制较好,保持平稳状态,但较正常偏高,症状减轻;未愈:临床症状、血压无改变[1]。
2 结果
41例各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41例各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例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对此病记载较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此病与肝有密切关系。《灵枢·海论》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说明原发性高血压和肾虚也有一定关系。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说明原发性高血压与痰湿也有内在联系。本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等多种原因,导致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而致。一般早期偏于阴虚;中期多属阴虚阳亢;后期多见阴损及阳,则阴阳两虚,或痰瘀阻窍,或痰湿中阻等虚实夹杂,兼症乃生。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黄帝内经》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指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人体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滋助,五脏六腑之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且阴阳互根互生,互相转化。涌泉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联通肾经体内体表经脉,具有滋肾水,引火归源,使阴阳交会,阴平阳秘的作用。吴茱萸味苦辛、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疏肝下气、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燥湿助阳的功效。结合中医外治方法进行穴位贴敷,通过药物渗透,药敷穴位,经络外治,引心火下降,使火归源,水气上腾而滋润五脏,既济心火,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从而达到平衡机体阴阳、祛病强身之功,对于上盛下虚的原发性高血压作用尤其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吴茱萸研末醋调糊贴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使穴位作用和药物性能相结合,可引热下行,引阳归根,补阳助阳,阳气充足,则温化痰湿,推动血行,活血化瘀,使阴阳协调,正中原发性高血压病机,所以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方法用药取穴简单,引热下行,引火归源的作用最为直接,所以对于肝阳上亢证和肝火上炎证两种证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最好。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 -3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