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癥瘕贴膏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临床观察

2014-04-08刘进满刘翠英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贴膏莪术盆腔炎

刘进满 郭 丽 王 展 陈 硕 刘翠英

(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妇产科,河北 辛集 052360)

盆腔炎泛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1]。慢性盆腔炎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性生活紊乱,反复人流,宫内节育器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工作压力,盆腔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给患者带来不孕不育、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甚至神经精神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已成为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2011—2012年,我们应用癥瘕贴膏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52例,并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4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有急性盆腔炎史及如下症状和体征者,可诊断为慢性盆腔炎。①有感染史。②宫颈或宫体举痛或摇摆痛;下腹坠胀压痛及骶骨部疼痛,劳累、性生活后、经期加重,伴有月经不调、不孕病史等。③妇科检查时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压痛可扪及索状物,粘连固定,盆腔结缔组织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并可扪及包块[2]。结合B超,检查有无慢性炎性反应灶可确诊。

1.2 一般资料 全部99例均为河北省辛集市中医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0岁,平均(31.50±2.9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平均(5.25±2.14)年。对照组47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1岁,平均(32.00±3.65)岁;病程最长19年,最短5个月,平均(5.10±2.3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癥瘕贴膏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癥瘕贴膏药物组成:败酱草30 g,莪术15 g,三棱 30 g,刘寄奴15 g,大血藤 3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赤芍药 15 g,延胡索 10 g,乳香 10g,没药 10 g,芥子 10 g,小茴香 1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制作过程:先将膏方成分研成细末,将天然树脂放入不锈钢锅内,加温至60~80℃,待其软化,保温10 min,再升温至100℃左右,不断搅拌,使树脂成为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同时加入,并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将远红外陶瓷粉过筛后,逐渐加入锅内,不断搅拌,待基质充分混合后,加入均匀的药粉,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渗透剂氮酮,搅拌均匀。将尚未冷却的膏药涂在布上,约20 cm×15 cm。使用方法:贴下腹部,覆盖带脉、中极、关元、子宫、气海、归来、五枢、三阴交等穴位,每5 d更换1帖,连续15 d为1个疗程。同时予中药口服。药物组成:败酱草 20 g,大血藤20 g,三棱10 g,红花6 g,莪术6 g,赤芍药10 g,延胡索9 g。气滞血瘀型加丹参20 g、香附15 g;湿热瘀结型加蒲公英15 g、野菊花15 g;寒湿瘀滞型加小茴香10 g、艾叶10 g;气虚血瘀型加党参20 g、白术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 予中药口服,方法同治疗组。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或输卵管通液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基本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或输卵管通液明显通畅;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妇科B超检查子宫及附件炎症减轻,盆腔少量包块及积液;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腹痛、带下、癥瘕等范畴[4],多由经期、产后、宫腔手术后、血室开放时,湿热、湿毒或寒湿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搏结成瘀,蕴积胞宫、胞脉而致;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水湿日久不化,则聚而成痰;瘀血、痰湿积聚日久而成癥瘕。 根据其病机特点可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瘀结型、寒湿瘀滞型及气虚血瘀型4型。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利湿、温经散寒为主。癥瘕贴膏方中败酱草辛能散结,寒可泄热;莪术、刘寄奴、三棱破血行气止痛,消瘀散结;大血藤、桃仁、红花、赤芍药活血化瘀;没药、乳香、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舒筋;芥子、小茴香利气祛痰,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善清络中湿热。外敷癥瘕贴膏弥补了内服中药汤剂的不足,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产生神经特异性,增强组织抗御能力,加速炎症的吸收,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盆腔位于人体下焦,冲、任、带诸脉均在此循行、交汇[5],当病邪经阴侵入并壅遏于胞宫、胞脉时,势必使胞脉气血运行受阻,进而瘀滞不通,最终导致“瘀血”。慢性盆腔炎多有过用活血清热之品使证演变,寒、热、瘀多成为致病因子,病位在冲任、子宫[6]。癥瘕贴膏是在中药归经原则指导下,应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功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大复方,通过下腹部带脉、中极、关元、子宫、气海、归来、五枢、三阴交等穴位产生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口服中药方中败酱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大血藤败毒消痈,活血通络;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红药活血散瘀;赤芍药凉血消肿,化瘀止痛;延胡索活血利气。联合中药内服,达到由内而外、互相促进、通经走络、祛风散寒作用,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且方法简便,疗效肯定,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顾美皎,戴钟英,魏丽惠.临床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20.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134.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

[4] 林岚,张文兵.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6例[J].福建中医药,2002,33(5):27-28.

[5] 曹大农.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思维[J].中医药学报,2003,31(2):8-9.

[6] 姚石安.妇友冲剂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国医论坛,1993,8(4):40-41.

猜你喜欢

贴膏莪术盆腔炎
蒙药蒙红贴膏(原蒙古伤痛贴)药效学实验研究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