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职教集团的研究述评

2014-04-08孙中涛

职教通讯 2014年22期
关键词:集团化研究成果职教

孙中涛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平台,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

表1 研究成果年度统计

为检索信息更为全面,分别以“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集团”为篇名和关键词,以“1978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为发表时间进行了6次检索(检索日期为2013年10月31日),共检索到3 487条结果(不排除部分重复),具体为:以“职教集团”为篇名和关键词分别检索到480、262条,以“集团化办学”为篇名和关键词分别检索到388、1 330条,以“职业教育集团”为篇名和关键词检索到903、124条。

一、基本研究情况

(一)关于研究数量的变化

根据表1可知,职教集团的研究成果数量主要呈增长趋势,其中在21世纪前基本处于缓慢增长,之后增长开始加快,尤其2004年之后急剧增加,一直到现在维持在每年近600篇的规模。虽然检索到最早的成果出现在1980年,但通过研读发现其并非研究职业教育集团,而真正最早开始探讨职教集团的研究成果为1993年的《改革的新尝试-北京市西城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该文对北京最早成立的两家职教集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充分肯定了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优势与意义。因此,关于职业教育集团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最早应该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与很多学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观点基本一致。进入21世纪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对职教集团的探索与实践急剧增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2002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等七部门紧随其后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谈到了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合作办学的改革与试点;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明确提出了“要发挥优秀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联合其他学校和相关机构共同参与的集团化发展模式”的建议;2005年,教育部在2006年的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又重申了“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模式,进一步强调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这些政府文件及政策,对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筹建了各具特色、数量可观的职教集团,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推向了一个高潮。实践的轰轰烈烈也直接催生了职教集团的研究热潮,使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2004年以来,研究成果几乎成倍增长就是做好的佐证。

(二)关于研究成果的类型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的研究类型主要有期刊论文、报纸新闻、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类型,各类成果数量见图1。很明显,期刊论文是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类型,占全部研究成果的六成多;其次为报纸,占近三成;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其他类型全部所占比例不到一成。期刊论文之所以成为主要研究成果类型,分析原因有二:(1)职业教育集团的实践多为职业院校牵头,对其感兴趣并最有发言权的非职业院校的教师与研究者莫属;(2)职业院校教师与研究者的成果传播渠道比较窄,再加上教师职称评审对学术论文的要求,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会流向期刊论文。报纸之所以会成为第二种主要类型,分析认为主要缘于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大力倡导与充分肯定,尤其是教育部教育改革重大决策或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都会成为媒体的关注点,而媒体的职业敏感性也促使众多报社会将其作为新闻采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报纸主要着眼于新闻宣传,扩大其影响力,而非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这跟期刊论文正好互补。而以系统、全面、深入为主要特点的学位论文和专著所占的比例甚少,尤其是博士论文,仅有寥寥几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职业教育集团研究的深度,因为期刊论文由于篇幅所限,寥寥几千字很难对职业教育集团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而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学位论文和专著则更能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对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实践有更大的指导价值,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高质量的专著,但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强。

图1 研究成果类型分布

(三)关于研究成果的层次

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层次进行分类统计,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行业指导、基础研究、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具体见图2。所谓行业指导类研究成果是指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即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或职教集团发展方向充分肯定或提出了建议策略,有效推动了职教集团的发展。分析发现,这类研究成果多为报纸新闻报导,主要对某一省、某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全面报导或对某一职教集团进行专题报导,其优势是宣传效果较好,扩大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影响力。但其不足是对集团化办学或职教集团的分析较为肤浅,主要就事论事,理论分析不够,对其本质的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类似报导中予以强化。基础研究类成果多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或职教集团的内涵、类型、原则、优势等基本性问题进行研究,这类成果多为职教集团萌芽或初期阶段的研究,主要呼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并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对职教集团发展的必要性已没有太大的分歧,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实践,因此,这类研究已没有太大的必要。

图2 研究成果层次分布

职教集团的主战场已由中等职业教育转移到了高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又隶属于高等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层次的研究成果明显多于中等职业教育,这与统计的数据一致。但是高等职业集团化办学经过短暂的高潮之后,目前已进入一个停滞期,各类职教集团都已成立,但运行效果不佳,凝聚力不强,存在诸多问题,这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加强研究。

由于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是政府办学,其集团化办学必然由政府主导,而政府主导的主要工具就是政策,政策完善与否、可执行性如何等是决定职教集团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来看,政府的主导地位仍没有得到彰显,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职教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尽管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呼声与建议,但仍需加强。

(四)关于研究机构的分布

对职教集团的研究虽然分散于全国各地,但已形成不少重要阵地。以研究成果超过10篇为标准进行统计,全国共有15家单位,大多为高职院校,但也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本科院校,具体见表2。其中,研究成果最多的是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分析与了解,在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3年就率先组建起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在高职院校较早构建了政产学研广泛参与的新型合作平台,并组织人员对职教集团完善与运行的进行了相关研究与经验总结,成果丰硕,有效推动了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的发展。这些研究机构主要以高职院校为主,分析认为,这些高职院校基本都牵头或为主成立了职教集团,一则有研究的需要,二则也有研究的素材,所以催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和天津大学为2所本科院校,分析发现,这两所本科院校都设有职业教育专门研究机构,华师大是职教与成教研究所,天津大学为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敏感性吸引了这两所本科院校的部分职业教育研究专家,使其对职教集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专门的系列研究。教育部的成果数量位列第三,分析认为,主要是教育部职成司为了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需先全面了解,并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研究论证。

表2 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通过对这些机构所在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这15家单位中有11家属于京、津、沪、苏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湖南的4家和陕西1家在区域上虽不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但都位于省会城市,经济也较为发达。这说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对职教集团更容易接受和实践。

(五)主要研究人员统计

由表3可知,成果超过5篇(含5篇)的研究人员共9人,其中4人为本科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或独立的职业教育机构人员,5人为高职院校人员,而且这5所高职院校均牵头组建了职教集团。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研究人员之所以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均组建了职教集团,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有需要也有素材;其他4人为职业教育专门研究机构,这些专家或者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比较感兴趣或者符合其大的研究方向。

表3 作者研究成果数量统计

对这些研究人员的相关成果深入分析发现,大部分专家都有一定的研究侧重点,如崔永华主要对江苏省职教集团进行了调查研究,章建新主要从公共治理角度对职教集团的管理与治理进行研究,卢崇高主要对职教集团的体制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匡瑛主要侧重于中外比较研究,对中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并详细介绍了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点与成功经验,等等。另外,笔者在检索过程中还发现了部分研究团队,如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的冯象钦、段志坚、马仲明,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的刘志兵和刘明策,他们组成团队,携手研究,成果丰硕。

(六)关于研究成果被引用情况

笔者对研究成果的被引用次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被引用30次以上的论文共14篇,其中有2篇为同一作者,具体见表4。

表4 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统计

从内容来看,这14篇引用较高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为对职教集团基本内涵和问题的思考及探索,如职教集团的内涵与类型、办学模式、运行状况、发展趋势等,也有2篇中外比较研究,1篇政策研究,职教集团的基本内涵与理论界定是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为后期的研究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研究成果刊登的杂志级别来看,14篇研究成果全部刊登在级别较高的核心期刊上,而且以专业类杂志为主,具体为《职业技术教育》(6篇)、《教育发展研究》(4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篇)、《教育研究》(1篇)、《外国教育研究》(1篇),核心期刊因为其刊登的文章水平、影响因子较高,在理论界比较有权威,容易被后期的研究者引用。从发表时间来看,14篇成果均发表于2002-2007年之间,这同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时间段一致,期间国家连续发布了多个相关文件,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及试点集团化办学,各省纷纷筹建不同类型的职教集团,使职教集团和职业教育集团化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涌现了一批较有深度的、优秀的研究成果,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

(一)基本厘清了职教集团的概念与内涵

关于职教集团的概念,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共识,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诸多研究者对其都有自己的不同界定,如陈嵩认为职教集团是以各方利益一致为基础,以行业(专业)、地域或原有的建制为纽带的,联合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集团[2];而谢根生认为职业教育集团是以某个核心职业教育学校为牵头单位,以某种方式联合其他职教主体,以及行业、企业、及其他相关社会机构组成的教育集合体[3];马成荣则认定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既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要素组合,形成院校之间、校企之间互补型的横向联结和人才培养链上的纵向联结[4];教育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题组则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界定是以一所中心学校为核心、联合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以资产、契约、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共同开展产、学、研活动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5]

尽管每位研究者对职教集团的定义不尽相同,而且多为现象上的描述,对其性质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但他们基本上厘清了职教集团的概念与内涵,让我们对职教集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即它是一种由学校、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通过契约关系组成的一个联合体,虽然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实施资产重组,但能够实现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肯定了职教集团的优势与作用

一些研究者对职教集团的优势与作用进行了论证与分析,如谢瑗认为职教集团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快速收集大量信息,从而使职业教育真正根据市场进行合理调整[6],邓丽明更加明确地指出,职教集团通过内部重组、精简冗余的跨部门跨层级操作环,能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效能[7],姜维则认为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发展是一条有效的扩展路径和制度创新。[8]总之,理论界对职教集团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和积极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如有利于集团成员在资源、师资等方面的共享,实现规模效应;有利于各成员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性建设;有利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和高度融合;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顺利对接与协调发展,等等。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者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职教集团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种种优势,充分肯定了职教集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职教集团的试点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归纳了职教集团的类型与模式

关于职教集团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种划分,于永在其硕士论文中的归纳最为全面,他根据校企地理位置隶属关系、组建及主导、发展角度、扩展方式、联结纽带、层次、合作范围和成员组成等八项分类标准,将职教集团共划分为23种,具体见表5[9];教育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题组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分类则采取的是按所处位置及其隶属关系的标准来划分的,将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5]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职教集团的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归类,对较有特色的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也进行了较为中肯的归纳,有助于我们对于职教集团有更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进一步推进职教集团的深入发展。

(四)梳理了职教集团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职教集团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不少学者开始着手对其进行梳理,以便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预测其发展的方向与态势。孙芳芳认为,职教集团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诞生之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县级职教中心办学阶段、校级合作办学阶段和校企联合办学阶段,而且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与侧重点[10];叶峰则以标志性事件为依据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划分为四个阶段:酝酿探索、有序试点,模式构建、先行实践,政策配套、快速发展,市场导向、深化改革,并分析了各阶段办学形式与组建特点[11];王雪莲则对十余年来我国各地主要的职业教育集团进行了梳理与研究,并分析了各地职教集团的发展变迁及其区域性差异[12];俞建伟则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入手,对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进行更为全面的梳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设想:组建形式更加多样化、成员单位越来越多、采取民办机制、注重内部发展、扩大融资渠道、扩大业务范围等等[13];郭苏华则认为,职业教育集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政府管理方法转变、职业学校办学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枢纽功能、集团形态会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14]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或职教集团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它提供了清晰的脉络,同时,也为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预测,既对职教集团今后的发展与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也为今后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理论空间。

表5 职教集团类型

(五)调研了职教集团的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职教集团的办学情况,一些学者通过实际调研对其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教育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课题组通过对各地职教集团办学情况的全面调研,认为我国组建的职教集团大都属于松散型教育集团,并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如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为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进行了很好的探索[5];胡颖蔓则主要对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针对性地归纳:职教集团法人身份缺失、松散型组织以及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与积极性不高成为阻碍集团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瓶颈”[15];梁艳清也认为,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困境主要是组织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同时,指出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以及合作形式单一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16]这些成果较为全面地调研了职教集团的办学现状,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归纳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诸多改革建议,进一步助推了职教集团的健康发展。

(六)总结了职教集团的办学案例与成功经验

在全国各地大力试点职教集团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形势下,一些学者对某一个或某一地区的职教集团的办学实践进行了个案研究。蒋亚琴结合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的办学实践对高职教育的集团化办学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17];尹华丁则以湖南建筑职教集团为例探讨了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的组建与良性运行问题[18];崔永华、张凯和聂瑞睿则对江苏省的职教集团的发展运用SWOT分析等工具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了江苏职教集团在办学实践中运到的困难,并提出了解决方案[19];此外,刘宝对安徽职教集团[20]、陈有锦等对海南省职教集团[21]、滕勇等对陕西省职教集团[22]的办学实践都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成果总结归纳了职教集团诸多亮点与成功经验,为我国职教集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此外,一些学者还介绍了国外职教集团的办学经验[23],对中外职教集团进行了比较研究[24],等等。这些成果虽然不多,但角度比较新颖,进一步丰富了职教集团的研究成果,并对职教集团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打开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路径。

三、研究展望

(一)加强动态研究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发展历程,只有全程跟踪方能全面把握,对于职教集团也不例外。目前对于职教集团的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内容可谓丰富,但多为静态研究,即某一时间节点的研究,缺少动态研究。尤其是在个案研究中,动态研究必不可少,如要全面掌握某一地区或某一职教集团的办学实效,检验一个政策或方案是否真正有效,必须对其进行长期或不间断的跟踪调研,而目前在职教集团研究领域恰恰就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这可能也是导致我国职教集团办学一直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

(二)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研究

职教集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而有效的体制机制,但目前我国职教集团,不管是组建,还是日常运转,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一旦政府撒手,绝大部分的职教集团将会分崩离析,不复存在,究其原因在于职教集团一直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难以脱离政府的呵护。为了职教集团能够独立而健康地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加强完善其体制机制,而学界也必须加强相关研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学界对职教集团的体制机制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大多仅停留在纯理论层面,缺乏操作与实践,还须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林琅藩.改革的新尝试-北京市西城区组建职业教育集团[J]. 教育与职业,1993(3):8-9.

[2]陈嵩.论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62.

[3]谢根生,成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产生和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5):29.

[4]马成荣.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l):83-86.

[5]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2,17-19.

[6]谢缓.建企业运行机制走集团化办学道路[J].职业技术教育,1997(2):8-10.

[7]邓丽明,等.高职教育集团的成长路径选择与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4(6):103-104.

[8]姜维.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5(7):89-92.

[9]于勇.湖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6.

[10]孙芳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D].保定: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0:10-11.

[11]叶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7-22.

[12]王雪莲.国内职教集团十余年发展概观[J].教育与职业,2008(5):9-11.

[13]俞建伟.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发展及趋势[J]教育与职业,2008(20):5-7.

[14]郭苏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态势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31):42-46.

[15]胡颖蔓. 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8):113-114.

[16]梁艳清,米娜.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困境及应对措施[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8(4):19-20.

[17]蒋亚琴.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33-34.

[18]尹华丁.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组建与良性运行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南建筑职教集团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64-166.

[19]崔永华,张凯,聂瑞睿.江苏省职教集团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9):10-12.

[20]刘宝.安徽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31-34.

[21]陈有锦,符晓亮.海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5-47.

[22]滕勇,田和平,丁敏旭.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29-32.

[23]何丽霞.荷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科技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1):35-37.

[24]匡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6):63-68.

猜你喜欢

集团化研究成果职教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