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经贸合作继续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
2014-04-08苏振兴
□ 苏振兴/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经过十多年的大发展之后,这个历史机遇期还能延续吗?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拉美之行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今后十年,中拉经贸合作将继续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
新世纪,新局面
最近十多年间,中拉经贸合作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一、贸易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双边合作的主要引擎。中方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中拉年度贸易额149亿美元,2012年增至2612亿美元(见图1)。2000—2012年中拉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8.7%。双边贸易处于总体平衡状态,说明双方进、出口市场呈现同步扩张态势。短短几年间,中国即跃升为拉美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测,到2014、2015年,中国占拉美进、出口市场的份额将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1]拉美已成为中国能源、部分矿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二、中资企业作为重要的外国投资者出现在拉美市场。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拉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达到682亿美元。其中2010、2011年,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年度流量都超过100亿美元的规模。[2]2010年,中国是继美国、荷兰之后拉美第三大外国投资来源国。[3]随着投资进入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开发和电信、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众多领域,一批中国企业家在拉美这个原本陌生的市场上熟悉环境,积累经验,增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例如,中国铝业公司在开发秘鲁特罗莫克铜矿项目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就具有某种典型意义。[4]
三、金融合作成为中拉双边合作的新亮点。近年来,随着中国开展对外金融合作能力的提升,并先后成为加勒比开发银行和美洲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国,中拉金融合作正在日益发挥双方经贸合作重要助推器的作用。例如2009年,正当拉美国家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时刻,中国分别与巴西、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三国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总金额达190亿美元。在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双边合作中,“贷款换石油”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延伸。2007年,双方商定建立中委联合基金(fondo conjunto chino-venezolano, FCCV)。最初基金额为60亿美元,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贷款方式注资40亿美元,委内瑞拉社会发展银行以投资方式注入20亿美元。中方贷款由委方通过增加对华石油输出偿还。基金自建立以来已先后几次增资,向委内瑞拉200多个发展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中国与阿根廷(2009年)、巴西(2012年)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金额分别为700亿和1900亿元人民币。
图1 2000—2012年中拉贸易变化趋势
四、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创新。随着中拉经贸合作规模的扩大,合作机制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中国与巴西等国落实双边经贸合作十年规划;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能源矿产十年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委建立双边联合投资基金;定期举行中拉企业家峰会和中拉“智库”论坛等等。
五、中拉关系朝着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快速提升。经贸合作是中拉关系全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为依托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贸合作的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在政治、人文、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此同时,经贸合作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中拉关系全局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中,双方政治互信的不断加深更是促进经贸合作的重要前提。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相互借鉴,共克时艰;协调多边外交立场,争取建立有利于新兴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双方加强合作的政治意愿。最近十多年间,中国和拉美国家领导人之间不仅频繁互访,而且在诸如“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种国际场合举行会晤,为双方加强直接对话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历史机遇期的形成与变化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拉经贸合作虽然不断发展,但其合作规模在双方各自对外经贸合作的全局中始终只处于某种边缘地位。为何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拉经贸合作就迎来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期?笔者认为,这个双方合作历史机遇期的出现,不是用某个单边或单一的因素可以解释的。它的出现既得益于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得益于中拉双方多种因素在一个特定时间点上的汇合。这后一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转型过程具有某种同步性。中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逐步实现由中央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由过去相对封闭走向日益开放。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智利的改革开其先河,20世纪80—90年代形成地区性全面改革的高潮,到世纪之交基本实现了两大转变:由内向发展模式到外向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所不同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一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拉美地区则由于债务危机的困扰及某些改革举措的失当,经济长期处于相对低迷状态。统计数据表明,拉美地区经济于2003年走出低迷局面,进入一个新的扩张期。这就是说,新世纪之初,中拉双方都处于经济强劲增长期。
二、拉美国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国际影响有一个认识与适应的过程。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起,拉美地区曾出现某些不利于中拉合作的舆论,如担心中国在国际上与拉美国家争抢外国投资,担心中国商品在拉美市场以及在美国等第三方市场上排挤拉美商品等等。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新世纪之初,拉美以及部分欧美国家的学术界曾围绕拉美应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成长的问题展开讨论。其中有些文章的标题非常引人注目,如“拉美应当惧怕中国吗?”“天使还是魔鬼?——中国对拉美新兴市场的贸易影响”等等。[5]应当说,这场国际范围的讨论对于澄清上述舆论偏差起了重要作用。更有学者强调,崛起的中国,连同其他亚洲国家,构成了拉美外交的“第三个支点”,能使拉美国家减少对美国与欧洲这两个传统的“大西洋支点”的依赖。“对拉丁美洲而言,中国重新崛起是一个头等重要的地缘经济变化。拉美地区如今更加依赖于人民币的浮动和来自北京或上海的需求。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对拉美的需求出现了更大的地理多元化。”[6]因此,在新世纪之初,“拉美国家都在做出决策以适应因中国崛起所形成的新的国际舞台”。[7]
三、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和转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前期的重点目标是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西方发达国家、某些亚洲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就成为重点合作对象。中国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并成为“世界工厂”之后,国内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扩大。这种巨大需求恰恰成为拉美国家、特别是南美国家自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扩张的主要拉动因素之一,表现为这些国家能源、矿产和某些大宗农产品出口量的大幅增长和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即所谓“中国效应”。拉美的初级产品“出口繁荣”促进了政府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培育了当地市场,拉动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因此,过去的十多年间,中拉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双边贸易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在国际上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对外投资能力迅速增强。中国加快了“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在经济崛起方面实现了一次大跨越……国民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贸易方面已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中国还是全球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商,并拥有世界外汇储备的将近四分之一。于是,这一大跨越就表现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广泛存在,其中特别是与拉丁美洲经济关系(包括贸易与投资)的大发展。”[8]
作为一种历史机遇期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如果只是某种短暂的机会也就算不上历史机遇期。历史机遇期在其延续的过程中,会因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内涵与条件的变化。就中拉经贸合作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合作的需求会不断变化,合作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合作的层次必须不断提升。例如过去十多年里,中拉双边贸易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原来的贸易规模小、起点低。在中拉年度贸易额达到2600多亿美元的规模之后,今后十年再要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是不可能的。中拉经贸合作再依靠贸易这个“单一引擎”也就不够了。及时地察觉这些变化并对双方合作的布局进行调整,是有效把握这个历史机遇期的重要一环。
从拉美方面看,在经历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拉美地区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一是自2003年开始的经济扩张期已经结束;二是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价格回落,部分拉美国家很难再单纯依靠“初级产品出口”拉动新的一轮经济扩张;三是拉美向欧盟、美国等国的出口减少;四是国际融资环境有所恶化。在上述背景下,拉美一些主要国家出现经济增速下滑、通胀反弹、资金短缺等困难。从整体上讲,拉美国家在继续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同时,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振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抓紧突破基础设施不足的瓶颈制约,在增加国内商品供应的同时,努力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拉美国家对华合作的需求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例如在对华输出能源、资源类产品的同时,要求扩大工业产品的出口;加强产业领域合作成为新的合作重点,意味着投资与技术合作被赋予突出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另一个合作重点,其中包含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如此等等。
就中国而论,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国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围绕这个中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外需拉动转为以内需拉动为主;经济增长速度从前期的两位数增长而有所放慢,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外开放转为进口与出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产业结构转型与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等等。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对拉美的部分原材料需求可能会有所减少,但中国的整体市场需求会更大、更趋多样化,为更多的拉美商品提供市场;中国的出口将着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从而减少与拉美国家在一些低端产品上的竞争。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拉美从事国际化经营;中国的投资会更多地进入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非能源、资源领域。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中国金融界参与中拉经贸合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未来十年的新机遇
据笔者观察,早在几年以前,中国政府就根据上述形势变化开始为拓展与深化中拉经贸合作而进行调整和布局。例如2008年11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强调“新形势下,中拉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率先提出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明确表明了中国愿在政治、经济、人文、社会、和平、安全、司法等领域与拉美国家建立全方位合作的立场。[9]此后,中方根据《文件》的精神对拓展与深化中拉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其中就包括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的倡议,得到拉美国家的积极回应。
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出访拉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将中拉经贸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继续利用好双方合作的历史机遇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
在习近平主席到访的四国中,中国和阿根廷、中国和委内瑞拉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和巴西、中国和古巴原有高水平的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与拉美领导人举行的首次会晤中一致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2008年在《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提出的目标。习主席还明确提出,要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体现了中国对拉美国家作为一支不断上升的国际力量的高度重视。
二、“中国—拉共体论坛”正式成立
中拉论坛作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的建立无疑是中拉关系发展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中国愿同拉美国家利用这一平台,开展集体对话,提高合作水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愿在论坛框架内,同拉美和加勒比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开展对话合作。这一表态不仅阐明了中国推动建立这个平台的根本宗旨,而且表明,中国希望这个平台能在中拉整体合作中发挥核心机制作用。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首届部长级会议的举行,论坛将很快进入正式运作阶段,中拉经贸合作将形成地区性整体机制与国家间双边机制“双轮驱动”,互为补充,从而进入一个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阶段。
三、“1+3+6”合作新框架出台
习近平主席在和拉美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了“1+3+6”合作新框架,即一个规划:《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三大引擎:贸易、投资、金融合作;六大领域: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规划”的提出显然是将以往中国与部分拉美国家间合作的成功经验创造性运用于地区整体合作之中。确定“三大引擎”与“六大领域”不仅适应了拉美国家对华合作的新需求,而且为中拉经贸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体现了双方合作的拓展与深化。习主席还宣布,今后十年力争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对拉美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正式实施200亿美元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提供100亿美元优惠性质贷款,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向拉美国家分别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和赴华培训名额,2016年举行“中华文化交流年”等。这些目标充实了“1+3+6”合作框架的具体内容,是鼓舞人心的。
四、150多项新签协议彰显合作新局面
在习主席此次出访拉美期间,中国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四国累计签署各类合同和框架协议150多项,涉及金额约700亿美元。在中拉交往史上,领导人单次出访中签署合作协议数量之多,涉及金额之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协议不仅涵盖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而且其中还包括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这预示着中拉经贸合作在经历过去十多年的“新局面”之后,又一个合作规模更大、合作层次更高的“新局面”正在出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10]报告同时强调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等等。习近平主席这次拉美之行,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为今后十年中拉经贸合作的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规划了明确的路线图。不过,同时要看到,我们在开拓拉美市场的过程中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国内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协作,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个合作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前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力争将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使中拉双方都能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