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进展

2014-04-07李秀云冯晓丽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民间组织转型期民间

李秀云,冯晓丽

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进展

李秀云,冯晓丽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民间体育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数量不断增多,学术界开始高度关注对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研究民间体育组织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培育和发展的进展,并总结其发展特点。

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1];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的建设将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政府在不断的“放权”,将更大的权利交给社会,要社会组织分担政府职能,这对社会组织在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无疑是一种肯定和认可。近些年,在体育法规方面,民间体育组织也得到了积极的认可。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也在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呼唤着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12年底,全国按服务主要领域划分的社会团体中体育类仅占到5.56%,在全国22.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体育类8490个,仅占3.77%[2]。由此可以看出,关乎到每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民间体育组织却达不到全国民间组织总数的10%。因此,民间体育组织目前所处的状态是政策支持、人民需要、自身发展不足。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进展的综述,总结其发展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民间体育组织提供参考。

1 社会转型期的相关理论研究

1.1 社会转型的涵义研究

“社会转型”一词是源于西方的舶来词,1992以后开始在我国流行。“转型”一词在《辞海》[3]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二是转换产品的型号或结构。我国社会学及管理学方面的学者在对转型的研究上,主要是针对转型的第一层涵义展开研究。严振书[4]认为转型,是指事物从一种运动形式向另一种运动形式转变的过渡过程,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过程。

1.2 社会转型的实质研究

对于社会转型的实质学术界有3中观点: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1.3 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点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社会利益结构主体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来的历史问题与市场经济新秩序建立过程中发生碰撞所交织于一起的“高风险时代”——社会转型期。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下,人们原来所熟悉的社会大环境也发生着整体性位移,一些在大家看来陌生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新事物、新的行为方式等相继出现在我们周围,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要得到普遍认同,大致需要一定的调整期、适应期和整合期,这“三期”就是今天所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景象:网络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成了人们进行各种交易和活动的平台,一些体育网络组织也不断出现,并且人人在网络上都具有发言权,都是一个播音员,人们可以自由言论;社会风气的转变使人们的思想逐渐开化,不再局限在自己狭小的范围之内,能够放眼未来、融入社会,这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与人交往,这种社会风气将在一定时期内渗透并影响着每一位公民的内心。

2 民间体育组织研究述评

2.1 民间体育组织概念研究进展

1)中国民间组织演进历程:NGO一词正式进入中国始于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因为按照国际惯例,需要在同时同地召开世界妇女NGO论坛,于是之后在北京怀柔召开的世界妇女NGO论坛成了NGO一词正式进入中国的标志。1998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成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与研究。民间组织属于我国官方的固定称谓,在2008年以后,官方逐步又有社会组织的概念来取代民间组织用语的倾向,在国际社会中相对应的称谓有很多,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公民社会组织(CSO)”、“志愿组织(VO)”、“慈善组织”、“免税组织”、“草根组织”等,由于世界各国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不同,至今这类组织在国际上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称谓。

2)民间组织定义的研究:萨拉蒙[5]提出的“五特征法”,目前是世界比较流行的NGO定义;俞可平[6]认为,作为公民社会主体的民间组织,应该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相对独立性、自愿性四个显著特点;清华NGO研究所就认为:中国的民间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很多,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基于上述各个特征,王名[7]等将民间组织的概念界定为民间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并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社会组织。

3)民间体育组织概念研究:民间体育组织也有多种称谓,如:“民间体育组织”、“体育非营利组织”、“非政府体育组织”、“体育类民间组织”等词语。综合整理并分析,其内涵并无根本性区别,只是称谓有所不同。杨伟林[8]和魏来、石春健[9]等人认为体育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包括在民政局注册的正式组织和在街道办登记了的社区体育组织以及民间草根组织三大类。陈泽兵[10]认为民间体育组织是为了满足人们某一方面体育需求而自愿结合起来的社会团体,包括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等。它是我国大众体育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中间力量,是政府联系、沟通、管理和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桥梁与纽带。

2.2 民间体育组织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体育组织理论的研究是基于西方理论基础之上,我国本土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

1)理论研究的缘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西方非营利组织研究的热潮,自Weisbrod(1974)开启了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研究先河后,西方学者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和政治社会学角度解释了现代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代表观点有经济学角度的政府-市场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为主;政治社会学角度主要以人的社会交往需求、公民社会的需求、治理与善治的需求为主。

2)民间体育组织的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对于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民间组织的不断兴起与发展,学术界对应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呈现出了多维度视角,涵盖了各个学科。在整个民间组织理论研究氛围的笼罩之下,民间体育组织理论的研究也应运而生,逐渐发展到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如:熊振强、赖齐花[11]从法学的角度按照其法律地位是否合法将民间体育组织分为法定体育民间组织、草根民间体育组织、准民间体育组织。马志和、黄亚玲等从市民社会理论角度论述了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功能异化等问题;魏来、卢元镇等参照或依据法团主义理论,以中国现实社会为背景,分析了非营利体育组织和体育社团生存于国家法团主义式的制度环境中,缺乏自治性和自组织机制;刘次琴、肖林鹏运用治理理论解释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应然发展方向;肖林鹏、俞琳从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模式出发,认识到在“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下,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可以有效解决供需矛盾;苑丽、汪流、王凯珍等运用合法性理论,分析出有社会合法性的体育非营利组织却面临没有法律合法性的尴尬境地。

3)民间体育组织的实证研究:我国学者在对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方面比较全面,张翰文[12]的体育新苗基金研究是对登记注册的体育基金会进行的调查研究;高慧[13]运用网络访谈的形式,对一种比较新形态的民间体育组织——网络化民间体育组织进行了实证研究;黄亚玲[14]调研了全国和省级的97个体育社团,对国家和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中国体育社团改革提出了具体步骤和路径;其它调研成果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福建、晋江、金华、上海、陕北、台湾、库梅县等地区)民间体育组织的现状调查。许月云[15]等调研了福建省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现状和困境;谢军[16]等对台湾民间体育组织的缘起与现状进行了调研。这些成果为认识和分析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类型与特色提供了实证依据。

3 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的相关研究

3.1 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1)培育民间体育组织重要性的研究:“培育”一词在《辞海》[3]中有三个解释:①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②指使某种情感得到发展;③培养教育。本文对于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的研究主要取其第一层意思。学者们目前通过研究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来说明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性,如:周强、丁世聪[17]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日本妈妈排球运动的形成背景、发展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启示我们应加强政策扶持和民间体育组织的培育;虞重干、张基振[18]在对中国现代风筝运动及其对民间体育发展的研究中也通过风筝运动的发展提出了加强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的工作的必要性。

2)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类型研究:胡仙芝[19]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提出培育社会组织应该将社会组织明确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实质上就是政府放权给社会组织,让社会主导组织的发展;邓国胜[20]对于政府关于组织培育内容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个政府培育与发展慈善组织的思维政策模型,就是在政府主导型的;张戟阵和吴津、毛力熊[21]的研究则侧重于非营利组织孵化器,孵化器是以初创期组织为核心的,包括一系列服务提供者、中介连接者、资源组织者以及环境管理者的多功能服务系统,就是除政府和社会外的第三方管理系统也可以说是政府和社会共同主导。目前,对于培育民间组织研究较为全面是蔡礼强等从政策工具角度对培育扶持民间组织的研究,该研究成果指出,培育民间组织的主要措施也就是政策工具,重要政策工具主要有九个类型:政社分开、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招标和公益创投、资金扶持、凭单制、社会组织孵化、税收优惠、人才建设。

3.2 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的实证研究

有关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实证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还很缺乏,但可以从民间组织培育的文献中借鉴经验。

1)实体型培育机构研究:王园园[22]以三家培育机构为例对培育机构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了研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甄骁龙[23]从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政府与基金会合作型培养三种培育模式,挑选了3个实体培育机构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各个机构诞生的背景、培育机构培育社会组织的过程、不同模式主导下的培育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王劲颖[24]在政府如何培育民间组织中提出:理顺民间组织及其相关者的关系,从培育特定民间组织入手,为其他民间组织提供人才;明确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各种职能,鼓励民间组织通过竞争获得政府项目,承担政府剥离的职能,形成良性循环。

2)民间体育组织培育管理探索:自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政府对民间体育组织实行的双重管理体制以政策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关于培育管理的研究,学者集中在管理体制的改革即双重管理体制的突破、政府职能的下放。其中,黄晓勇、蔡礼强[25]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其在中国民间组织(2011—2012)总报告中指出:近些年,各发达地区率先开始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培育改革,深圳是双重管理体制的先行者;上海是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建民间组织的综合培育方式;北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探路者;广州则率先全面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

3)民间体育组织实证研究:黄彦军、徐凤琴[26]从民间体育社团与其相关者的关系入手,认为在运作过程中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与民间体育社团职责之间应互相合作、明确各自职责。此外,对于民间体育组织培育与发展的研究工作已经被一些省市列为研究项目,如:2012年7月11日广东省社工委委员单位发布的第二批社会创新观察项目中的第29项,由省体育局创建的《群众体育组织培育与发展》项目,省体育局已经委托广州体育学院全民健身研究中心承担项目研究工作,截止2013年7月,项目组已完成了一些工作:完成现状调查,该项目组按预定计划对广州、中山、韶关等三地的体育社会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学习考察。江苏省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处于全国领先,调研组根据江苏省体育总会的推荐对南京、盐城、苏州等地体育社会组织进行了考察;并对相关政策法规及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全国不断重视对于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的研究。

4 社会转型期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研究的特点

4.1 基础性理论研究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我国学者对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民间体育组织的特性等已有研究,但至今对民间体育组织概念的研究仍有分歧,至今称谓仍未统一。这说明了民间体育组织的复杂性决定了与之相关的概念的分歧,许多研究的差异实际上是研究对象界定的不一致所引起的。这种状况一方面是与中国民间体育组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民间体育组织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此外,民间组织的理论研究大多还是在借鉴西方研究的基础之上,我国本土化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发展到体育领域内研究则是少之又少;实证研究也仅是对较少的一部分民间体育组织进行了研究,完全不能涵盖民间体育组织所覆盖的内容。

4.2 研究内容与社会环境呈现出相分离的状态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环境,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社会机遇不断增多。在这个复杂的背景下,众多研究仅从民间体育组织的源起、概念界定、分类等几个方面将民间体育组织作为一个个体进行宏观研究,并没有深入微观层面,将其放在社会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中来探讨民间体育组织是如何发展的。中国社会管理领域的学者率先开启了对民间组织培育的研究,学者们对民间组织培育主要是以民间组织培育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机构的研究来了解对民间组织的培育。他们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培育除了培育机构所发挥的作用外,还有整个社会背景、社会氛围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正在培育着民间组织。因此目前,民间体育组织培育和发展的研究与社会大环境是相分离的,应将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探讨、去研究。

4.3 各类民间组织的全面发展成为研究的主流趋势

法定民间体育组织是指在工商部门和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这一组织一直是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研究的主流,这是因为这类组织队伍一般发展比较壮大,较容易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研究资料也比较便利,可以直接到有关部门获取。近年来,国家提出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放宽对各类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的限制。因此,除法定民间体育组织之外,一些准民间体育组织和草根民间体育组织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各类学术刊物对一些新形态的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明显增多,各类民间体育组织的全面发展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更为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

4.4 民间体育组织的多学科研究已十分普遍

20世纪70年代非营利组织(NPO)兴起于西方,最早被经济学家所关注,后来逐渐发展到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研究时,民间组织已经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重叠、覆盖,因此民间体育组织的学科周界比较模糊,其不专属于哪个学科,是各个学科相互交融的产物,各学科集体攻关、横向联合将是民间体育组织今后研究的显著的特点。

5 展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新时期之下,民间体育组织将逐步发展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管理理念的转变赋予的民间体育组织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束缚和阻碍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的双重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全面突破。由此可见,民间体育组织的研究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的道路还很长研究者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顺应时代潮流、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促进民间体育组织更好更快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13-8-1(01).

[2]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 cn/gzdt/2013-06/19/content_2428923.htm.

[3]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4]严振书.转型期中国社会建设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0.

[5][美]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王名,刘培峰.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8]杨伟林.长沙市市区体育非营利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9]魏来,石春健.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界定[J].体育学刊,2005,12(3):129-131.

[10]陈泽兵.社会转型期我国民间体育组织的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27-29.

[11]熊振强,赖齐花.政府职能转变下我国法定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437-440.

[12]张瀚文.我国体育民间组织可持续性研究——以体育新苗基金为例[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3]高慧.网络化民间体育组织及其对大众体育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1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5]许月云,陈亚华晋江民间体育组织资源现状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4-6.

[16]谢军.台湾民间体育组织的缘起与现状[J].体育学刊,2007,14(6):52-55

[17]周强,丁世聪.日本排球妈妈的发展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29(1):13-15.

[18]虞重干,张基振.中国现代风筝运动及其对民间体育发展的启示[J].体育科学,2006,26(1):13-17.

[19]胡仙芝.社会组织化发展与公共管理改革[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0]邓国胜.慈善组织培育与发展的政策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6,27(05):25-29.

[21]灵津,毛力熊.公益组织培育新机制一公益组织孵化器研究[J].兰州学刊,2011,31(06):35-39.

[22]王园园.培育机构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的角色研究——以三家培育机构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3]甄骁龙.社会组织培育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24]王劲颖.政府如何培育发展民间组织[J].社会科学,2001,21(08): 67-70.

[25]黄晓勇.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6]黄彦军,徐凤琴.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培育发展民间体育社团运作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11(02):1-3.

Research of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LIXiuyun,FENG Xiaoli

Social transition is a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period,during this period,as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takings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ent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the number increased,academia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began to mature.By review of 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big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ition,the paper studies it's progress of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folk sports organizations;cultivate

G812.1

A

1003-983X(2014)07-0593-04

2014-03-10

李秀云(1990-),女,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041000

猜你喜欢

民间组织转型期民间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实践能力与实践方式分析——以2014—2017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年度十大事件为例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高人隐藏在民间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