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现象分析
2014-04-07程唐明
张 艳,程唐明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引 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使得众多投资者景仰的金融巨头倒下,贝尔斯登、著名的对冲基金凯雷资本、花旗银行均在此次金融海啸中因陷入资金链断裂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后的研究表明资金链断裂是导致这些金融巨头倒下的根本原因,陈志斌(2009)发现成功渡过金融危机的公司都具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经营现金流运营稳定健康。金融危机使市场认识到经营现金流的重要性,现金流量表开始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关注。
随着经营现金流量决策有用性的提升,资本市场开始担心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经营现金流量来掩饰真实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相关研究也验证了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存在性,揭露了一些经营现金流量造假的行为。对经营现金流量操纵行为的研究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与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相关的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委托代理广泛存在经济形象中,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同样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信息,这为现金流量的操纵提供了机会,一旦现金流量操纵的收益大于支出,管理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进行现金流量的操纵。
(二)决策有用观
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年首次提出决策有用观,该观点认为“假如我们不能提供理论上正确的财务报表,至少应该使财务报表更加有用”,并于1973年在影响广泛的Trueblood委员会报告中得到了强调。不同于受托责任观的过去导向,决策有用观强调未来导向。它认为,财务报告应该提供了这样一种信息系统,能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如投资者、借款者、管理者、工会、准则制定者以及政府等各团体预测未来公司收益或者现金流量,从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作为财务报告四表之一的现金流量表,它提供的现金流量信息同其他会计报表信息一样重要,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投资者可以根据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得的信息,作出增资、减资甚至撤资的决策;根据现金流量信息,债权人会作出要求公司提前还款或展期还款的决策;政府监管者会透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的信息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其他利益相关者也能够根据各自获得的现金流量信息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仍存在漏洞,因而有必要识别以管理者为操纵主体的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提高现金流量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国内外学者对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研究的相关结论
Burgstahle 和Dechive(1997)最早提出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观点,他们是在研究管理层操纵净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操纵经营现金流的行为。
Defond 和 Hung(2003)、吴联生(2007)通过研究也发现会计盈余的操纵并不是上市公司粉饰企业业绩的唯一方式,操纵经营现金流量也是方式之一,并且广泛存在。
王啸(2004)以我国A股市场2002年再融资的4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这些公司在再融资前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再融资前一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显著高于再融资当年,表明这些公司为满足再融资要求而进行了经营现金流量的操纵。
Roychowdhury(2004)研究表明公司通过虚构销售收入的盈余管理行为,必然会影响经营现金流量,从而间接证实了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行为的存在。
王啸(2004)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手段,一是利用准则的原则导向在各活动中进行分类转换;二是控制经营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如利用关联方交易,有意减少期末库存,提前收回应收账款,推迟支付应付账款等方式;三是对经营现金流量进行造假。
张俊瑞、郭慧、王玮(2008)指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加快收回应收账款、提前销售大量积压存货、获得一次性税费返还、延迟支付税费等。
叶志铃、胡玉明、纳超洪(2009)重点研究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结果发现上市公司为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存在将微负经营现金流量调控为微正经营现金流量的经营现金流量管理行为。
孟艳玲、张俊瑞(2010)研究认为,应当将“确保经营现金流量为正,符合分析师的测以及超越上年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作为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三大动机。
郭慧婷、张俊瑞、李彬(2011)认为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三大动机——经营现金流量为正,符合分析师的测以及超越上年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的强烈程度是逐渐递减的。他们还发现管理层操纵经营现金流量往往存在多重动机。
Lee(2012)实证研究指出,公司在四种情况下存在经营现金流量管理的动机,它们分别是:财务困境、分析师的预测、投资信用评级临界值以及经营现金流量管理和股票收益之间高相关。
三、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原因
经营现金流量和会计盈余是反映企业业绩好坏的两大基本项目,会计盈余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众多研究显示人为操纵会计盈余的可能性大,其可靠性受到外界普遍的质疑。而相比会计盈余,经营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受会计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王啸(2004)认为经营现金流量比会计盈余可靠,信息含量更高。然而,随着对盈余管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操纵经营现金流量是上市公司粉饰企业业绩的方式之一,经营现金流量管理广泛存在(Defond and Hung,2003)。从操纵现金流量不同出发点考虑,我们可以将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原因分为两大点:现实原因和制度原因。
(一)现实原因
企业所处市场以及自身状况是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现实原因,因此我们可以从资本市场、管理者个人利益以及监管要求等方面来分析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现实原因。
1.基于资本市场角度而产生经营现金流量操纵
在20世纪初期至30年代中期,收付实现制曾经是财务报告中广为采用的基础,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曾经侧重于采用收付实现制确定经营收支和收益计算。但此后随着是收益表的重要性上升,会计理论中主流观点认为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好地反映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以及净收益。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财务会计中才以“现金流量表”的形式正式对外报告。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发展标志着财务会计理论对现金流量报告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FASB于1984年公布的SFAC No.5中明确肯定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应报告期间内的现金流量。因此,它于1987年正式公布了SFAS 95现金流量表。FASB解释现金流量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更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企业现金流动前景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方面的信息,能更好地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人士评估企业在未来创造有利的净现金流量的能力。近几年学者们对现金流量信息的研究层出不穷,绝大多数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分析,市场应当给予现金流量信息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正如学者们呼吁的,市场已经对现金流量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股票价格、企业的市场价值也越来越多的与现金流量相关,市场对现金流量的认可激发了管理当局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动机。
2.基于资本市场管理者自身利益角度而产生经营现金流量操纵
当经营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被整个资本市场所认可后,管理者便有了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动机。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为管理者操纵经营现金流量提供了可能。一旦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存在一定预期或者某种要求,尤其是管理者自身利益与其挂钩时,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进行经营现金流量的操纵,以使经营现金流量数据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基于监管要求而产生经营现金流量操纵
随着现金流量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增强,监管部门逐渐意识到单一的会计盈利指标不再适合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条件。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证监会就开始要求上市公司于财务报告中披露“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这一指标。2001年证监会要求在报表中披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减额”等指标。2006年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要求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平均不少于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最新颁布的《证券法》中,对经营现金流量的规定也相当严格,如在主板或中小板首发股票的上市公司要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
可见,监管部门在证券发行方面越来越关注经营现金流量的信息,一旦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数据不符合监管要求,要么受到惩罚,要么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这将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无法进行,直接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因此对现金流量监管的加强无形中给上市公司增加了压力,也就产生了操纵现金流量的动机。
(二)制度原因
我国于1998年正式出台了《现金流量表准则》,将现金流量表列为第三大财务报表,同时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作出了规定。根据现金的不同用途,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三大类列示于我国现金流量表中。相比于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产生于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它更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带来的收益,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除此之外,2001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要求,上市公司还需要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披露。同时,中国证监会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相关经营现金流量财务指标只有在满足要求时才可以公开发行股票。随着政策制定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对于经营现金流量的关注不断的增加,经营现金流量相关指标的地位也不断凸显。现有的制度体系无形中也为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量的操纵创造了条件。
四、经营现金流量操纵的方法
与会计利润不同,经营现金流量是无法凭空创造的。因此也就有了经营现金流量比会计盈余可靠,信息含量更高的观点。虽然经营现金流量的总量无法人为改变,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经营现金流量的方向以及重新分配经营现金流量在不同项目中的金额。现实生活中,企业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虚构交易来操纵经营现金流量
虚构交易来操纵经营现金流量是最直接、最极端的非法手段,一般企业是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来实现经营现金流入的增加。东方电子和蓝田股份都曾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来操纵经营现金流量。以东方电子为例,在2000年,东方电子同时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公司将10亿元投资收益纳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至于东方电子报告当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3.75亿元,相应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也达到11.09亿元之多。直到2002年,公司才被迫将2000年每股收益由0.52元调减到0.107元,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0.41元调减到0.12元。
(二)通过在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之间的分类转换来操纵经营现金流量
我国现金流量表格式目前采用国际上比较普遍的“三分法”,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的现金流量三部分。正是这种“三分法”为会计人员的现金流量分类提供了一定的选择和操纵空间。对于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公司来说,公司运营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主营业务突出且收入稳定,而主营业务收入又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因此相比于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财务报表使用者往往更关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为了美化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量,公司会利用会计准则存在的选择余地或判断空间,甚至是违反会计准则,将原属于投资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流入纳入到经营现金流量流入,将原属于经营现金流量流出归集到投资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会计实务中由于缺乏明文规定,公司通常将原本属于公司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行为的应收账款出售和中长期票据贴现的现金流纳入到经营活动现金流中。
(三)通过影响经营现金流入及流出的时间来操纵经营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使公司越来越重视经营现金流量的“包装”,而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给了公司“包装”经营现金流量的机会。在准则法规允许范围内,出现了很多“合法”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行为。为了使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现金流量数据更加美观,公司会利用一系列的理财策略或营销手段加速经营现金流入尤其是第四季度,同时放弃信用政策推迟采购付款,从而实现报告期经营现金流量的短暂提高。这种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手段,虽然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要求,但却是以牺牲未来经营现金流量为前提。
推迟支付应付账款,能够减少会计期间内经营现金支付,提高了经营现金净流量。美国家得宝公司曾经就采用这种方式来调节经营现金流量,家得宝公司在2002年大幅增加了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限,相比2001年提高了7天,比2000年提高了19天之多,这一举措使得家得宝公司2002年经营现金流量有了多达8亿美元的 司要想再获得持续增长的经营现金流量,就只能靠提高盈利能力了。
小 结
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来看,经营现金流量操纵在企业中已经普遍存在,而且操纵方法多种多样,经营现金流量操纵这种行为的存在不仅与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相关,还会同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操纵经营现金流量的最大受害者,为了保护相关者的利益,就要求必须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严格限制有关经营现金流量计量的选择方式,加强监管,严惩经营现金流量造假的行为。
[1][加]William R.Scott.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7-80.
[2]王啸.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纵现象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4(5).
[3]郭慧婷,张俊瑞,李彬.上市公司现金流操控动机选择研究[J].管理科学,2011(5).
[4]吴超鹏,吴世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
[5]叶志铃,胡玉明,纳超洪.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现金流量管理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商业会计,2009(5).
[6]孟艳玲,张俊瑞.上市公司现金流量操控程度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5).
[7]张俊瑞,郭慧婷,王玮.再融资公司现金流操控行为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0).
[8]陈志斌.现金流管理水平与金融危机应对能力的考量—合俊控股集团破产案例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
[9]Burgstahler D.,Dichev I.Earning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decreases and loss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
[10]DeFond M.,M.Hung.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na⁃lysts'cash flow forecas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5).
[11]Lian Fen Lee.Incentives to Inflate Reported Cash from Operations Using Classification and Timing[J].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