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研究
2014-04-07王富百慧
王富 百慧
新形势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研究
王富 百慧
阐述目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中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现状,认为引发供求矛盾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复杂性,并从个体与全国两个层面深入分析。总结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面对大众体育需求多元化,政府部门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前提应问需于民,改变服务模式,转变政府角色。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服务路径
“公共服务”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始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工作侧重于经济领域改革,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短板,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势在必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
公共体育服务理念应运而生是政府职能转变在体育领域的延伸和实现[1],是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身先示范。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刻有时代的印记,竞技体育首先起步,从名古屋决议恢复奥运合法席位到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逐渐完善。体育在发挥外交作用的同时,更鉴证了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奋斗历程,中国由此开启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局面。然而,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角色是多元的,在竞技体育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群众体育却始终不温不火。《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早已颁布和实施,建立起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框架。政府开展了为百姓参与健身提供身边的场地、身边的组织和身边的活动的“三边工程”,提供力求满足百姓日常健身基本需求的全民健身路径,组建具有引领作用的社会指导员队伍等。希望以此营造根植大众的体育健身文化,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大众对体育的态度正在由欣赏性向参与性转变,从关注金牌向关注自身健康转变[2]。长期以来重竞体轻群体的发展模式导致体育部门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性,体育转型的步伐已跟不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大众需求。
1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现状
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碰撞,归根结底,原因在于需求的复杂性。就个体层面而言,大众健康管理意识薄弱,科学健身素养尚未形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但健康管理意识却十分薄弱。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国民的心肺功能、力量耐力、柔韧性等重要指标不断下降,百姓的体质正在逐渐“变差”,但人们仍在盲目的追求“吃的好”忽略“动起来”。近些年来,随着糖尿病、“三高”等“富贵病”患病人群持续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吃动两平衡的重要性,但却表现出被动性和盲目性。“无病不健身、健身为治病”、“盲目的关注中医养生”、“健身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屡见不鲜。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目的是为增加体力活动、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减肥等,健身的功能定位仍是维持健康的工具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国层面看,需求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服务水平的差异。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域跨度大、气候环境不同、人口分布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客观上影响了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城乡差距为例,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不仅带来经济发展不平衡,更引发诸如国民体质、经济水平、生活方式的差异,并已投射到体质健康状况。无论留守还是流动,农村人口面临多重健康风险,城镇不复存在抑或不甚普遍的健康问题在其身上依旧突出。人口流动、城市化、健身资源城乡分配不均等问题不断影响农村人口的需求与获得,健身资源获取不公已成不争事实。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体质特征的差异注定需求的多样化,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其健身需求。因此,地域、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的存在导致我国在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上存在差距,最终落实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第二,大众需求的差异。当前,我国锻炼人群呈增长趋势,但却存在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锻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2013年20至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公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马鞍形”,参加健身活动仍以老年人为主,呈现锻炼时间自由充沛、对场地要求简单、锻炼形式单一等特点。相比之下,中青年人健身比例处于较低的水平,“无时间”依然是制约其参加体育健身的首要因素,由于中青年喜好的体育项目较多,对场地类型的需求较高,而目前政府提供的公共健身场地种类较少,“无场地”客观上无法满足其健身需求。此外,健身需求也存在城乡差异。城镇老年人参与日常健身活动的人数稳定增长,中青年健身人群以缓解压力、健身塑体为主要目的,二者都具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和场地需求。与城镇不同的是,农村尚处于健身意识不强、公共健身场地利用率不高的阶段。
2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近些年体育部门不断的举办全民健身展示活动,主题立意高、场面规模大、覆盖面较广,但人们对体育的满意程度并未同步增长,全民参与的热情度不高,很难和体育进入生活画上等号。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却呈现出蓬勃的活力,摈弃以往全民健身活动中存在的展示性、象征性的做法,大众真正成为体育的主角,并从中收获健康和快乐。究其原因,公共体育服务的缺失是关键,已有的公共体育服务仍存在较多不足,具体表现为:
2.1 公共体育服务总量不足、公益程度较低
供给总量和公益程度是判断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总量和公益性却差强人意。近些年体育部门不断的增加财政投入,但仍然难以弥补因长期服务缺位和资源不足导致的公共需求亏空。与此同时,优质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更为有限且公益程度较低,逐渐成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2.2 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体育服务分布失衡
尽管公共服务理念提出已有近十年,但我国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仍不健全,出现差异化与同质化并存的现状。其中,差异化表现为公共体育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人群间分布不均衡,分类指导不足。同质化则体现在服务内容与结构高度同质化与单一性,即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方式单一、供给对象单一、服务内容单一。长期以来,体育部门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提供者和决策者,在产品和服务配置过程中,决策依赖“政府偏好”、供给均由“政府包办”,惯性的供给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多样化与多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
2.3 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和能力不足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仍存在“全能型政府”的管理模式和惯性思维。构建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具有十分明显的政府意志,包揽公共体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即便在购买服务时仍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色彩,政府角色定位仍存在偏差,将政府职能狭义的理解为政府主导。同时,公共体育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能力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公共体育资源供给仍盲目参照体育部门行政目标设置,既未体现社会进步引发的特征变化,也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2.4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缺位、决策机制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有效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体育部门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但仍存在不足,制度缺位是导致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3]。存在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激励、评价制度仍不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程序、内容、监管、评估机制尚需改进;人才队伍的招聘、培养、福利制度仍不到位等问题。一系列制度缺位严重制约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2.5 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分析不足,供给与需求存在偏差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源于公众的需求,政府的责任要求其恰当履行服务职能。在积极回应群众需求的同时,理应通过各种途径保证回应的科学性和持续性。然而,对于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我国仍存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有限、需求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问题,供求矛盾凸显。目前无论是体育部门还是学术界,专门针对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分析不足,仍依赖经验与政府意志提供非群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出现严重偏差。
3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供给”模式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尚且不足,而大众健身需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下,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体育服务成为体育部门面临的首要难题。面对复杂的需求,体育部门理应率先承担起社会责任。向大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应首先“问需于民”,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和管理方法来迎合社会期待,赢得大众对体育工作的口碑。公共体育服务是个高度社会化的问题,解决如此复杂难题仅靠体育部门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实际上,公共体育服务不应也不能由政府包办的思路早已成为各界共识,也是体育部门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所在,突破与创新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1 首要问题:公共体育服务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呈现复杂性,群众体育需求处于不同阶段,多样化特征明显。以健身为例,个体因性别、年龄、身体条件不同,健身项目、时间、运动量等也因人而异,如果不尊重科学指导、不因人因地制宜,健身效果非但不好,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面对个体需求差异,如何提供有效的科学健身指导,是对体育部门服务能力的考验。随着中国社会对体育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大众体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类似的考验必将与日俱增。满足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建构以公民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型政府。首先,重新定位政府职责。尽管近年来政府的服务意识逐渐增强,但仍会流露出“管理者”心态,强调政府在社会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彻底转变心态并非一蹴而就,但应时刻谨记以服务者的身份对待群众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确定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标准,最终确立服务型政府的地位。其次,承担政府应有的责任。转变角色不代表听之任之,而应在相应职责范围内承担责任。政府行为是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应明确为谁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如何提供服务、以及如何改进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回应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以保证尽职尽责。
3.2 改变模式: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多途径、供给对象全覆盖、服务内容有创新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思路由来已久,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的政府财政投入有限、需求信息不对称、供给效率低下引发的“政府失灵”、甚至出现“权力寻租”等问题,多数源自于单一政府主体供给模式带来的弊端。以往体育部门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存在“越位”和“错位”,管的过多限制了社会积极性的发挥,该管的事因为力所不能及而没有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公共体育服务应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提供。科学地界定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及作用范围,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经历政府转变职能和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体育部门也应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突出指导职能,而非凡事亲力亲为。
供给方式也应由单一投入转变为多途径供给。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不是体育部门一己之力可为,需要多方协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新型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盘活存量是体育部门当下应着力破解的难题,但未来的发展还要依靠更大力度的结构性改变。公共体育服务强调均衡性,理应实现供给对象全覆盖,但均衡不等于齐步走。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应坚持“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急于求成;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留有余地”的原则,需求的复杂性要求采取“有条件均衡”的战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率先在有能力的地区升级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梯度发展、逐步覆盖。同时创新服务内容,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鼓励发展差别化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3.3 转变角色:实现权力让渡与必要集权相结合
创新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创新职能首当其冲是转换角色。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不应再以垄断者姿态提供政府偏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应将重点放置于确立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价值导向、设计公共产品行业标准、提供公共服务运行机制、规范供给方式和途径、完善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服务规范,实现权力让渡。政府角色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由垄断者向竞争者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变,从而达到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帕累托最优。当然,适度放权不等于完全让权,监督监管、建立标准、绩效评估等监督权力必须牢固的掌握在政府手中,避免竞争与自利性带来“市场失灵”。
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体育工作改革的试金石,服务理念与内容仍需不断调适以期适应社会进步和满足大众需求。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非均衡发展的“跛脚”现象,一定程度限制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体育的社会功能和多元角色与时代进步不相适应。随着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新型政府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体育将逐渐还原其社会属性、丰富文化内涵,真正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传承下去。
[1]戴永冠,林伟红.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结构及人本思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5-10.
[2]范佳元.关于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思考之四:民间体育呼唤释放空间[N].人民日报,2014-01-09(5).
[3]肖林鹏,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1-4.
[4]郑家鲲.“十二五“时期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6.
[5]武东海.多中心治理视阈下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5):36-40.
[6]荆俊昌,冯欣欣.服务型政府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6):65-67.
[7]王艳.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的创新途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2):12-15.
[8]肖林鹏,等.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8):1-4.
[9]曹可强.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导向——以上海市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1-4.
[10]张宏,陈琦.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不同供给主体的职责划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2):4-7.
Research on Public Sport ServiceMode in 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ANG Fubaihui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mbalance situ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our country's public sport service.The complexity requirement is the reason of contradiction,and in depth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 individual and national.The defects of public sport service were summarized.Sport department have to face complex requirement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ublic sport service.Change the servicemode and transform government role.
public sport service;demand and supply;service path
G80-05
A
1003-983X(2014)07-0588-03
2014-05-1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资助项目(基本14-20)
王富百慧(198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群众体育研究、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Beijing,1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