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初探
2014-04-07杨国庆
杨国庆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大学生核心能力是伴随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职业生涯始终。为了做好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本文面向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研究主线,主要解决“为什么”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学生核心能力内涵“是什么”,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怎么办”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具备程度是高等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依凭。
1.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培养目标看,国家部委为高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培养指标。根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就业为导向颁布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1这7种能力标准的提出,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确立了一个主要参考指标。从培养内容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确定了学生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位置。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一般理论,职业能力从适用范围上分为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二者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无论学生学习任何专业,一旦具备了核心能力,其专业能力都会得到更好的展现。但是,如果学生所学专业不同、所从事职业不同,那么,学生对于上述核心能力的需求也自然会不同。
2.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举措。从人才需求情况来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高校所培养人才的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能力,有数据显示,81.8%的大学生认为“就找工作而言,沟通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90%的大学生期待所在高校开设“学习沟通交往”课程,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
从高校人才培养情况看,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还存在着“短缺”现象。由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周期长、课堂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专业教师队伍更擅长专业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课内教学方式短期内尚且无法有效完成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任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需求迫切。
二、学生核心能力内涵“是什么”
不容置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可以作为思考学生核心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笼统而抽象地进行上述7种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而应当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能力为依托,具体思考学生核心能力问题。
1.学生核心能力包括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由于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我们应该以是否促进专业能力作为思考核心能力内涵的出发点。一般而言,学生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两个方面,因而,学生核心能力可以概括为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考虑到各个专业的相互差异性,我们研究学生核心能力只能从某一专业角度出发,才更有具体性和针对性。基于这一原因,本文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例,在深入破解上述7种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用人单位的一般需求,以及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确定了4种用于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和4种用于运用法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2.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具体内涵。一方面,掌握法学专业知识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识记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调研能力等4种能力,这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中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革新能力的具体破解。具备知识记忆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法学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具体掌握;具备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对于法律知识、证据事实的准确把握;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掌握演绎、归纳等逻辑技巧,具备社会调研能力,有助于证据材料的收集,增强对于客观事实和社会现实的了解。
另一方面,运用法学专业知识的核心能力包括书面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这是对《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中的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破解。具备书面写作能力,有助于运用法学知识撰写法庭书状和法学论文;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运用法学知识完成法庭辩论、法律咨询等工作;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促进证据收集、法庭询问等的顺利开展;具备职业道德修养是依法办案、诚实守信的必要条件。
三、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怎么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一般途径,但是,考虑到课外活动便于灵活调整的方式,以及课外活动能够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因,本文从学生工作主动思考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入手,具体探索并开展了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活动。
(一)学生文化活动
主要针对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学方式限制和教师水平参差的问题,通过课外学术活动方式,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术视野和文化素质。
1.“影视沙龙”。坚持“赏析影视经典,洞悉百味人生”的指导原则,指导学生成立“影视沙龙”学生社团,每月播放一部经典艺术影片,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2.“人文讲坛”。坚持“领略大师风采,开阔学术视野”的指导原则,由“人文讲坛”学生社团每年邀请20位左右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座,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学术文章,现场聆听专题讲座并进行学术交流。
3.“读书会。坚持“精读学术经典,增进学术能力”的原则,每月邀请专业教师为学生指定阅读书目,学生阅读后按照主报告、主评论和其他报告人的形式进行专题报告,其他学生参与交流讨论,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点评。
(二)学生科创活动
主要针对既有实习实践环节观察较多而参与较少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通过参加科创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1.“初级赛事”。在大一年级开展“应用文写作大赛”和“求真调研”竞赛,普遍提高学生的社会调研和论文撰写能力。
2.“中级赛事”。在大二年级开展“模拟法庭”竞赛,提高学生法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高级赛事”。大三、大四年级开展提高型的科创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训练并检验学生掌握并运用法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职业资格考试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择业、就业和职业能力。
1.“分层设计”。大二年级参加“人力资源师”考试,大三年级选择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大四年级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能力。
2.“激励引导”。分析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强调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选择和安排;对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认真备考。
3.“学业指导”。建议学生参加专门培训机构培训,邀请学院专业教师组织专题讲座,邀请已通过上述考试的高分学生进行经验介绍,做好复习指导工作。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0.
[2]陈宇.国家技能振兴战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2).
[3]周金声.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
[4]杨国庆.学生工作视角下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工作模式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