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价值探析
2014-04-07刘文霞
刘文霞
(琼州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价值探析
刘文霞
(琼州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
海南中西部地区拥有宋元直至明清的古代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描述山水形胜,或记述相关史实,属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石刻资料的整理汇编和知识的介绍上,而从学术角度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进行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对这些古代摩崖石刻做一探讨,以期挖掘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具有的文学、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进而推进海南历史文化建设,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价值
引 言
海南中西部地区拥有宋元直至明清的古代摩崖石刻。从体例上讲,这些摩崖石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题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一类是散文,主要记述山水形胜的发现过程;一类是题名或题记,为山水形胜命名。从分布地域看,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万宁、三亚、乐东、儋州、临高、琼中、五指山等地,其中尤以万宁东山岭石刻、三亚落笔洞、大小洞天石刻数量为最。这些石刻作品或记述历史上就广为文人墨客、政府要员游览的山水胜景,或记述中原王朝征伐、平复海南的历史事实。尤其是那些描述赞叹山水之美的石刻题诗,意境优美,韵味醇厚,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带给人美的愉悦和享受。这些摩崖石刻形成的人文古迹与海南山水不断凝聚、积淀,相得益彰,赋予海南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目前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大多停留在资料的整理汇编和知识的介绍上,如石刻的时间、作者、地点、款式、内容以及相关掌故等,而从学术角度对其价值进行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因此本文拟对这些古代摩崖石刻做一探讨,以期挖掘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具有的文学、历史、文化、旅游价值,进而推进海南历史文化建设,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一、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简介
本文所说的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指清代鸦片战争之前刊刻在海南岩石或岩壁上的石刻作品。目前我们搜集到的古代摩崖石刻的资料共有三种类型:题诗、散文和题记。其中石刻题诗包括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诗作。这些作品主要以三亚落笔洞、琼中黎婺山为描写对象;散文主要为元、明两代作品,记述历史上旅游景点如石船、大小洞天的发现过程;题名或题记主要是对海南万宁、三亚、乐东、儋州等地山水形胜的命名。这些石刻作品或描述海南山水之美,或记述由山水美景衍生的神话传说,或记述中原王朝征伐、平复海南的历史事实,或记述古代官员为民造福的历史事迹,它们赋予海南以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以阳光、沙滩、海洋、雨林等山水形胜蜚声国内外的海南省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下面我们尝试从文学、历史、文化、旅游四个角度探析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具有的价值。
二、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价值探析
(一)古代摩崖石刻的文学价值
从文学角度考察,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不乏上乘之作,尤其是描写山水之美的石刻题诗,诗作者每每选择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极写海南山水之美,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秀丽的水墨山水画,这些表达技巧和创作手法值得后人借鉴学习,因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目前我们搜集到的古代摩崖石刻中最早的题诗当为宋代倭倭才的一首七律,描写三亚落笔洞周围优美绝伦的景致,以致作者产生“不忍归”[1]499去的情怀。诗作首先写到“峭壁凌空望杳微,层层烟锁雾云衣”。[1]499作者选取由下及上的视角描写仰望落笔洞时看到的景象:远望落笔洞,只见凌空的峭壁又高远又微小,洁白的、像宽大衣服一样的云雾与山间烟雾层层围绕在落笔洞周围。这里作者从云雾的量上直接设喻,把落笔洞封顶及周围漂浮的洁白云雾比作宽大的衣服,幻化出一幅亦真亦幻、亦隐亦现的世外仙境,这一精妙比喻使得落笔洞这一超然物外的形象跃然纸上,历历如在眼前。
宋淳熙年间吉阳知军许源有一首和诗,同样采用比喻手法极写落笔洞封顶岩石之奇异、烟云之盛大:“岩扃石壁真奇趣,烟盖云幢似远围。”[1]499相传落笔洞是古代仙人居住之所,因此作者以房屋直接设喻:岩石做成的门扃和墙壁带给人无尽的乐趣,既像巨大盖子,又像幢幢房屋的朵朵烟云围绕、漂浮在落笔洞周围。看到这样的诗句,人们仿佛看到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山水画,又仿佛看到了一幕超凡脱俗的世外仙境。明代成化洪爵和诗,同样采用比喻手法极写落笔洞封顶奇异的景象:“日筛封顶金千缕,云锁山腰玉一围。”[1]499站在落笔洞封顶,只见万缕金色阳光透过云层之间的缝隙直射落笔洞封顶,从山上向下望去,层层白云就像巨大温润的一圈白玉围绕在落笔洞山腰。面对如此美景,难怪诗作者发出“欲上雕鞍不忍归”[1]499的感慨。
除了描写落笔洞周围的景物,诗作者还展开想象,采用设问、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落笔洞历史之悠久、落笔之巨大、景象之奇异。如明代纪纲正的绝句:“化工造笔是何年?顿在穷荒绝岛边,笔下烟云常自起,想应多是济元元。”[1]499诗作者通过设问,遥想“化工造笔是何年”极写落笔洞历史之悠久,并由“笔”顺势写到洞内漂浮、缭绕的烟云“笔下烟云常自起”,令读者产生无尽的想象。
清人描写落笔洞的诗作同样聚焦于落笔洞历史之悠久、洞内落笔之巨大,不过角度更为新颖,手法更为新奇。如吴成和的绝句:“五指挥毫百万年,烟云绘出绕山边,化工久矣悬幽洞,留点人间独占元。”[1]500诗作通过“五指挥毫”“悬幽洞”这两个具体的意象描写刻画落笔洞内巨大的、如笔一样的钟乳石,通过“百万年”“久矣”极写落笔洞历史之悠久,诗句描写印象深刻,意境深远。其他描写山水形胜的诗作也多采用这些手法,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如东坡岭伪托为[宋]苏东坡的诗句“黎婺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胜江南”[2]691同样是写山间云雾,把山头上的漂浮缭绕的白云比作人头顶上的白玉簪,恰当贴切。
比喻之外,诗作者还大量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描写海南林木山水之盛。如倭倭才诗句“深林古木高千丈”[1]499颇有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神韵,再比如清代梅先氏运用夸张手法极写落笔洞内凌空而落的如椽巨笔,“凌空落笔如椽大,占尽人间第一元”[1]500。作者借助这些手法,不仅抒发了作者对海南山水林木的热爱赞美之情,也激发了读者对海南盛景产生无尽的想象和憧憬。
除了大量采用修辞手法,诗作者还运用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述海南山水之美,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作者热爱赞美之情。如倭倭才题写落笔洞的诗句:“空有石衔仙体骨,想应人逐彩云飞。”[1]499“空有石衔仙体骨”写眼前之实景,“想应人逐彩云飞”描写作者想象之意境;“石衔仙体骨”描写眼前静景,“人逐彩云飞”描写幻想的动景,动与静、虚与实相结合描述落笔洞的奇异景致,抒发作者的所见和所思,从而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再比如“天马高蹲岭树碧,玉泉细流石苔青”,“天马高蹲”描写远处静景,而“玉泉细流”则极写眼前流动之景,“天马”对“玉泉”;“高蹲”对“细流”;“岭树碧”对“石苔青”,这些景象交相辉映、一动一静极写落笔洞周围景象的高远闲逸。
韵律和谐,讲究平仄、对仗是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另一重要特征。如倭倭才的诗句“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绕四围”[1]499,上联和下联音节和谐,平仄相对。“深林”对“怪石”;“古木”对“青苔”;“高千丈”对“绕四周”。出句句尾“丈”为仄声字,而对句句尾“围”则用平声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诗句如:“空有-石衔-仙体骨,想应-人逐-彩云飞”,[1]499“岩扃-石壁-真奇趣,烟盖-云幢-似远围”,[1]499“日筛-封顶-金千缕,云锁-山腰-玉一围,啗果-玄猿-惊客啸,衔花-青鸟-傍谁飞”,[1]499“乳悬-自结-乾坤液,形怪-犹疑-蛟蜃精,天马-高蹲-岭树碧,玉泉-细溜-石苔青”,[1]499这些诗句音韵和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用典也是海南摩崖石刻题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诗作者或借用历史人物故事,或化用前人诗句来叙写今日之事,引发读者对山水美景产生深远的想象。如倭倭才诗句“洞中仙子今何在”[1]499,则化用了王勃《滕王阁》中的千古名句“阁中帝子今何在”,藉此描写落笔洞仙人的神话传说。再比如琼中东坡岭曾忠的和诗:“列星棋成阵八,柱标功盖横分三,飞鸟尽空天色白”[2]855则巧妙地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以及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以此描写明代游击将军邓析取得的赫赫战功,通过用典也刻画了战争过后战场上的阴森肃杀:“飞鸟尽空天色白”。
(二)古代摩崖石刻的历史价值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其历史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些摩崖石刻记述了古人的活动轨迹,如从北宋至明清,不断有文人墨客、军政要员观光游览海南山水美景,或题诗,或题刻,留下了称颂古今的千古诗文;一是摩崖石刻记载了历史人物的政绩和功绩,这为我们了解海南历史、了解海南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政治关系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这些石刻记述的内容是正史有力的佐证和补充,尤其是后者,其历史价值尤为重大,具有考证补充史阙,辨别旧说讹误的作用。
托尔斯泰的“成功”是因为他守规矩(照顾了某些流行的理论),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成功”是因为他不守规矩,即以“我想要的绝对正确性对抗全世界的我理解”。 罗扎诺夫说:
明代洪武、万历年间都曾对海南用兵,这些历史事实有的则未见诸史书。如尖峰镇的“大明洪武下琼州,耿天璧军民至此,开通道路”,[3]665这一石刻资料记述了明代中原王朝对海南的征伐,同时也记述了中原军队在征伐、平复海南的过程中也曾惠及百姓,为民开山通道。再比如万宁北坡镇保定村摩崖石刻“衍丰渠记”,则记述了明代万历年间地方官员带领百姓开沟挖渠以荫官民之田的历史事实。
其他如琼中东坡岭的明代刻石“平黎勒石”[2]854,“平黎”则说明刻石与平定黎族动乱有关,“勒石”则表明平定黎族动乱取得了成功,因而勒石纪念。另一石刻资料为“万历二十有七年邓将军,……斩一千八百有奇”[2]854,落款为“万历岁次丁未,中秋之吉,管理太平营兵务把总曾忠勒”[2]854。这一资料至少表明,历史上明代王朝在平定黎族叛乱的过程中,残酷地镇压了黎族百姓的起义,黎族同胞损伤惨重,有一千八百多黎族百姓在平黎之战中丧生。摩崖石刻记述的这一历史事实,据有的学者考证,正史未予载入。
除了勒兵刻石,一些题诗也记述了中原王朝发动的平黎战争,如伪托为苏东坡的题诗,描述了拥有庞大势力的中原平黎部队、胸怀凌云壮志的三军将士,以及他们在战争中取得的赫赫战功:“黎婺山头白玉簪,古来人物胜江南,春蚕吃叶人千万,秋鹄凌云士十三。去日黄花香袖满,归时绿草映袍蓝。荒山留与诸君破,始信东坡不妄谈。”[2]691诗句颔联“春蚕吃叶人千万,秋鹄凌云士十三”作者采用比喻手法描写中原士兵众多,三军将士志气之高,还渲染了中原王朝部队一路披荆斩棘、不可阻挡的强大气势;诗句颈联“去日黄花香袖满,归时绿草映袍蓝”通过景物描写记述战争之久,以及战争结束后士兵凯旋时的兴奋心情。
明代曾忠和诗同样记述了中原王朝对海南黎族的战争。“婺剑耸插银簪”[2]855描写锋利的宝剑似银簪插在黎婺山顶上;“百万貔貅捣指南”[2]855极写征伐海南的士兵之多、士气之大。作者还通过用典的手法描写中原平黎部队取得的赫赫战功:“列星棋成阵八,柱标功盖横分三,飞鸟尽空天色白,良弓藏己裳尘蓝。世平不用追风犬,猿臂勋名傍石谈。”[2]855
有些摩崖石刻题诗则抒发了将士壮志未酬的遗憾。如水蕉岭山顶题名“万历庚子温陵庄渭扬题”的五言诗:“泽布千秋永,攻成六月奇。驱除志尚远,遗恨早班师。”[3]666此诗首联记述了中原王朝取得的战功,颔联则抒发了三军将士因早日班师回朝,未能完成长远志向的遗憾。
其他刻石资料,如儋州的“洗兵桥”刻石、乐东尖峰岭的“大元军马下营”[4]石刻都与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平复征伐海南有关。“洗兵”之意历来有二:其一认为让士兵洗浴,以祛除中原士兵初到海南时所受瘴气之苦;其二是就此罢兵,汉族和黎族和睦相处,和谐生活。无论选择哪一点,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断定,那就是洗兵桥石刻与历史上的征伐海南的战争有关。“大元军马下营”刻石的落款为“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十日”和“十一日到黎婺山”,[4]这两条石刻记述的正是历史上陈仲达、陈谦亨父子、都元帅朱斌等带兵征剿黎族的历史事件,此史实见于明《万历琼州府志》:“至元二十八年,本路安抚使陈仲达上诣阙陈平黎策。授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命同廉希恕等,将蒙古军,顺化军七千二百人人,益以民兵一万四千收诸黎。仲达病卒。湖广行省平章阔里吉思以分省都师,命仲达子谦亨领万户,统制兵……至又明年七月被召还朝,乃以余贼付诸都元帅朱斌。朱斌统兵深入人际不到之处,黎巢尽空,明年甲午春,刻石五指、黎婺而还,凡历三年。”[5]
总之,这些古代摩崖石刻资料记述了海南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对于研究海南历史,研究中原王朝与海南少数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是正史资料的有力佐证。
(三)古代摩崖石刻的文化价值
从文化角度考察,海南摩崖刻石涉及山水、佛教、历史、旅游、文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和艺术,这些石刻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海南的历史和文化,铸就了海南的历史人文景观,因而具有重要价值,成为海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题名或依据景物所具有的特征展现海南奇异风景,或记述与宗教有关的传说。如三亚落笔洞的命名则因洞内有一巨大的钟乳石,其形态像巨笔,因而以落笔洞命名它,人们还由此幻想出优美的神话故事,仙人升天而去,留下如椽巨笔挥毫百万年。有些则与历史事件有关,如万宁的“衍丰渠记”则与官员开沟挖渠以荫农田有关。万宁东山岭摩崖石刻的题名大多采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写景物,如“仙梯”之名描述山中道路之高远,犹如通往仙境之梯,或描写景物在海南山水形胜中所占地位,如“南溟第一奇”“海南第一山”“万山第一”“南天斗宿”,或者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景物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如“海山奇观”“临江天濑”“东山耸翠”“天造地设”“天开古洞”“鳌驾石”“云壁凌霄”“青云直上”“奇甸岱宗”“同云洞”等,有些题刻命名则与文学作品有关,如万宁东山岭上的石刻题名“桃源”,则取自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桃花源记》。万宁东山岭石刻大多与宗教故事有关,因而被称为“仙山佛国”,如“华封岩”的传说就与佛教徒修炼之所有关,因此海南古代摩崖石刻可以促进海南历史文化研究,提升海南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以山水形胜蜚声内外的海南增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还保留了宋元明清不同朝代人的书法作品,从书法角度考察,这些作品笔 势苍劲有力,书体多样,尤其值得后人学习,如万宁东山岭上的石刻“东山耸翠”“仙山佛国”等书法作品笔势遒劲有力,早已成为人们临摹的典范。
(四)古代摩崖石刻的旅游价值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古代摩崖石刻是与海南山水相伴的历史文化遗产,而目前海南旅游主要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如果能在自然风光旅游中融入历史文化要素,开发利用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人文旅游资源,则不但可以充实海南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还可以提升海南旅游的历史文化品味,促进海南目前的旅游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创造高额经济效益。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大多分布在历史上就已颇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上,这些旅游景点至今仍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如“天涯海角”“东山岭”“大小洞天”“落笔洞”等。近几年,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提出,海南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因此加强海南摩崖石刻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对于充实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海南旅游的历史文化品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古代摩崖石刻也是研究海南旅游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我们见到的这些摩崖石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此后代有佳作,文人墨客、政府要员每每赋诗题刻,赞美海南山水之美,古代摩崖石刻与风景优雅、令人留连忘返的山川形胜融为一体,不断积淀,赋予海南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内容,提高了海南的历史文化品位,同时也为海南提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些石刻壁书负载的历史文化与这些山体有机地融入了海南旅游资源体系,使得文化与山水相得益彰。
海南旅游资源中,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开发,而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摩崖石刻资源的开发则相对滞后,这与海南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总体战略不大协调,而且海南古代摩崖石刻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有的已经湮灭难辨,重新镌刻这些历史人文古迹,使得游客在忘情于自然山水的同时,享受到海南浓郁的历史文化,这对于增进海南旅游的历史文化品味,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文学、历史、文化、旅游四个方面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所具有的价值做了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人们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重视和研究,从而丰富海南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建设,进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1][清]张嶲,邢定纶,赵以濂.崖州志[M].郭沫若,点校.北京:中央文史出版社,2010.
[2][清]莫家桐.宣统定安县志:下册[M].[清]宋席珍,续纂.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3]梁定鼎,陈垂梁,谢晋颀.琼中县志[M].海口: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5.
[4]乐东黎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乐东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726.
[5][明]戴熺,欧阳灿,蔡光前.万历琼州府志: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424.
TheAnalysisontheValueofHainanAncientInscriptiononPrecipices
LIU Wen-xi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Qiongzhou University, Sanya Hainan 572022, China)
Hainan has the ancient inscription on the precipices from So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in its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These inscriptions on the precipices either describe the beautiful scenery or narrate the historical figures and events, and they are the valuabl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which contain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Until now, most researches are about the material compilation and knowledge introduction. There are few papers talking about the value of ancient inscriptions on the precipices from the academic perspective, so we want to analyze their literature,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value, which has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in promot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province, and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construction.
Hainan; ancient inscription on precipices; value
2014-04-08
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3-41)
刘文霞(1968-),女,河北石家庄人,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史、篇章语言学、语言与文化。
K877.4
:A
:1008-6722(2014)06-0103-05
10.13307/j.issn.1008-6722.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