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
2014-04-07于洪洪
吴 婷,于洪洪
(哈尔滨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有关精神,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全面开展创业教育,为解决创业和就业培养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作出了更大的努力,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华中科技大学展开,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选择。随着大学生创业的不断发展,公益创业被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创业的新领域。公益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又称社会创业、公益创新、社会企业,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全新创业理念,旨在实施追求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公益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益创业教育还有待完善和发展,在解决就业方面还具有可挖掘的空间。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
公益领域不仅存在庞大的社会需求,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亚洲基金会调查,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和58%的社会服务组织以非营利组织形态存在。世界非营利组织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平均水平为10%,而中国仅为0.34%。所以我国公益领域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我国公益创业起步较晚,但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公益活动的普遍重视,使公益创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4年2月28日,由汇丰银行中国出资主办,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策划和执行的“汇丰中国社区建设计划”北京地区启动招标说明会,是迄今国内社区建设领域规模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也是首个在政府指导下,由企业发起、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合作的系统支持社区建设的项目。这标志着公益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新生的力量,政府、社会慈善组织、企业和高校都开始进行公益创业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迅速。
随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不断发展,国外高校例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都已开设了“公益创业”课程。在这种新的需求和趋势的推动下,我国高校在公益创业教育方面也进行了探究。2007年湖南大学成立了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建立了“中国公益创业网”和《大学生公益创业》杂志,并编写了《公益创业学》,采用公司运作模式创立了名为“滴水恩”的公益创业孵化器。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公益创业年会,2010年组织了大学生工业创业论坛。同年,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赛和“让志愿与微笑成为青年学生的习惯”公益论坛。此外还有复旦大学、宁夏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都相继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这种新理念的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使大学生通过公益教育从合格的学生向合格的公民过度,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
企业对公益创业实践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恒源祥是一家已有85年历史的老企业,因一直致力于公益活动,企业一直保持着年轻的活力。2012年恒源祥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青年恒好”大学生公益项目方案征集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100多所高校的280余份创业计划书,内容涵盖环保节能、医疗健康、教育扶贫、勤工助学等多个领域,出现了众多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公益项目方案。大学生不仅将各种创新、创意与自身的专业、兴趣相结合,更将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慈善、公民意识融入一份份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书中,这类活动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服务大学生创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联想公益创投计划是由联想集团出资创办的,为在中国境内的公益组织提供创业的公益计划。在2010年启动了“飚爱心创未来”主题的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引进公益创业投资方式,即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创业及发展资助,包括综合性能力建设及员工志愿者在内的全方位协助。主要面向大学生,同时还开设了公益创业培训班,扶持零基础的大学生尝试创办企业。零点集团开展了“黑苹果青年”计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一颗奉献社会的火热的心。公益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公益观念,如果学生对公益创业没有准确的精神上认同,就失去了公益创业最根本的意义。
2.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备
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但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公益创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度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目前开展的公益创业课程主要围绕着“创业基础”进行教学,主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开创未来职业规划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等,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课程体系。
3.公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乏
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仅有十年,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对师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目前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师并非专业出身,无论是知识结构、专业理论还是创业经验上,都不够深入。致使创业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展开。
4.公益创业教育的统管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公益创业发展时间较短,管理机制和规范制度建设滞后,对公益创业的市场导向把握不准,不能及时地满足社会需求。在资金和服务咨询方面也也不能及时跟进,使得公益创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障碍,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作用。
三、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公益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商业化管理技巧等等,但更需要社会的认同与肯定,才能增加公益创业者的创业动力,所以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对公益创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确定公益创业教育目标
公益创业教育是在尊重主体意识的前提下,注重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协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使学生在具有创业素质的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将对社会奉献精神与自己的创业理想相结合,成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
对于公益创业这个全新的领域,高等教育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在精神层面要提高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实践方面要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那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会有新的调整。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在拘泥于课本内容的学习,而是在思想上和实践能力上对学生有更高要求。教学内容方面,将公益创业教育知识与专业理论向结合,从而领会公益创业内涵,让学生理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支撑公益创业的知识结构。文化熏陶方面,让学生了解公益创业是什么,通过文化传播接受公益创业的思想,培养学生公益创业的意识,并且将个人价格与社会价值统一,将公益创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且长久地坚持下去。创业技能方面,公益创业也是创业的一种形式,仍然需要较强的创业能力,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忽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初步了解公益创业的流程和管理,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具有解决问题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2.设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
学校教育以课程教育为主,是为了达到学校培养目标设计的有计划的学习内动和学习进度,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在公益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也有不同。一是“专业+公益创业教育”,将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当做公共课或者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学习公益创业教育基础知识,从而对公益创业教育有更多的了解,自然形成公益创业的意识和好奇心,并主动学习公益创业相关信息,逐渐形成公益创业思维和公益创业能力。二是“公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将公益创业思想和公益创业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渗透公益创业教育,也可以运用启发的教学手段进行公益创业教育,或者运用文化环境的熏陶来进行隐形教育,使学生发现专业与公益创业之间的利益均衡点,增强对公益创业教育的理解。三是“专业公益创业教育”针对有公益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公益创业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就是为了不同公益创业需求的学生量身定制的公益创业教育计划,有计划地构建知识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培养模式的创新,达到预计的教育效果。
3.建设公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瓶颈就是教师缺乏公益创业的实践经验,不能更生动和深入地讲解创业知识和技巧,从而剖析和指导学生公益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公益创业素质的影响不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公益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起到决定性影响。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所培养的是创业型人才,它在客观上需要具有创业能力的教师。高校必须尽力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使教师得到深造和实践,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师。此外社会上有许多成功的公益创业人士,他们具有丰富公益创业经历,而且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原有的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无形围墙,使教师的聘用标准较高,关注较多的是高学历,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忽视了社会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必须走出学校的封闭系统,校门要向全社会敞开,引进有公益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强强联合,包括高校教师、学术专家、政府官员、成功企业家等多方面人士共同参与的“公益创业导师”队伍。
4.健全公益创业教育管理
加强公益创业领导组织的建设,例如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大学生公益创业指导中心等,带动全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渗透公益创业文化。并且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办以公益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与企业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加强公益创业的实践教学。完善公益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将公益创业活动纳入毕业设计范畴,开展多样的公益创业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公益创业,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教育参与率,促使公益创业教育实现在校大学生的全员覆盖。
5.搭建公益创业教育保障平台
要促进公益创业教育良好发展,一定要健全相应的保障措施。首先要制定促进公益创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明确公益创业教育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还要制定鼓励学生公益创业的激励性政策,调动学生公益创业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多种融资渠道,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相关帮扶政策,寻求政府拨款,或者通过校企合作减少一部分费用开支,还可以通过高校自身出资成立公益创业基金以及科研经费等部分资金用于公益创业活动及其教育发展。再次,通过公益创业类社团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公益创业孵化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场所,使在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公益创业,可以在学校成立专门的公益创业孵化中心,整个过程包括组织培训、实习实训、提出课题、解决问题、跟踪辅导等,一方面实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公益创业吸引更多地人从事公益事业。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利用媒体中介对外进行公益创业活动宣传,树立公益创业教育良好形象,吸引更多地企业进行公益创投,保障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顺利进行,打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
公益创业在我国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大学生创业中有突出的特点和成效。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要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状,从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调整教育体系,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配合,共用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发展。
[1]韩寒.公益创投开启企业公益新路径[J].社会管理研究,2009,(9).
[2]唐亚阳等.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68.
[3]钟啸灵.精耕公益创业[R].I T经理世界,2010,(1).
[4]唐亚阳.公益创业类社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N].企业导报,2010,(10).
[5]李筱静,万军.利用公益创投促进公益组织发展[J].理论与现代化,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