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2014-04-07张慧清
张慧清,李 娟,黄 茜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014)
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一期主体工程初设批复静态投资219.55亿元,动态投资约230亿元,目前,与通水密切相关的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完成投资222.42亿元,现正处于全线通水试运行阶段。山东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巨大,建设标准高,要求严,工程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计量支付规程都十分严格和规范,无形中为施工企业管理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由于施工周期长,工程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施工环境复杂,也相应增加了施工成本。能够参与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建设的必须是具有国家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二级以上资质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工程建设期间,各施工企业克服重重困难,凭借多年大型水利工程施工的经验,通过规范的施工组织、高效的现场管理和科学的成本控制工作,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也为企业创造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他们的管理实践,为广大水利施工企业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合理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成本管理也由事后核算相应地转移到事前控制上来,成本管理已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项目运作开始,即通过成本预测,为各部门控制成本提出明确的目标,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整个工程项目、贯穿施工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
确立成本目标工作从参加项目投标、确定投标报价即已开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即参与工程投标之初,就开始了成本控制工作。投标企业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和施工任务要求,结合掌握的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实际,制作投标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确定投标报价,其中就包含了企业预计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要经过反复预测和方案选优确定,水利施工企业必须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项目投标限价,充分利用企业成本核算的历史经验和既有的消耗定额,根据项目施工条件、单位技术力量、队伍素质、管理经验、施工生产能力等实际情况,通过对人工费单价、所需材料及费用、使用机械及费用以及间接费用等项目的预测,确定成本费用的控制规模,为完成施工成本的目标控制奠定基础。
2 抓住关键环节,严格控制消耗
2.1 人员配备
施工成本控制的主体是人,应提高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成本控制的自觉性。施工工程招标时都会对项目经理提出明确要求,能参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必须是水利水电工程注册一级建造师。这是业主从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角度提出的必然要求,就施工单位来说,一位出色的项目经理可以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管理目标,应付各种环境的变化,完成项目部管理任务。施工项目成本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项目经理有直接的关系。选择项目经理,要根据施工项目的需要,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通过签订奖惩合同,即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又对其有所约束,防止造成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失控。另外,还要选择技术素质高且工作稳定、劳务价格适中的劳务作业队伍和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2.2 材料管理
南水北调工程在发包时一般有两种材料供应方式,一种是由业主采购,一种是由承包方根据工程需要和业主要求自行采购,但无论是哪种供货方式,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为此,承包方在原材料管理上必须高度重视。材料采购要兼顾工程设计需要和节能降耗两项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同时,又要避免因过于追求低成本造成材料质量低下不能满足工程需求。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既要量方、点数、过磅,保证材料数量,又要进行入场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实行限额领料,提前制定材料使用计划,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盘点、清查,加强保管,防止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等自然和人为损失。
2.3 科学组织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利学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尤为关键。南水北调工程由于工期较紧,对施工进度要求严,甚至单位时间内主要人员和设备投入情况都会受到监理和业主的监督。各施工企业通过编制施工技术上先进合理、人员安排得当的施工方案,按照工程项目特点安排施工先后顺序,广泛推行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法,均衡合理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发挥科技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杜绝材料积压、人员、机械闲置等浪费现象,从而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3 强化成本意识,抓好细节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是需要全员参与、渗透于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成本控制既要有事前成本目标的确定,又要通过周密的施工组织和严格的现场管理来实现,为此,从项目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到现场管理人员均要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按照各自承担的成本控制责任做好落实工作,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定位,抓好细节控制,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1 编制企业适用的消耗定额
消耗定额是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工作量,需消耗的劳动力、原材料、机械等方面数量标准,既反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也反映施工组织管理水平。依据成本控制目标和企业管理实际,编制先进合理的工时(工日)、材料单位耗量、台时(台班)等项消耗定额,是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有了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有了定额,才能对细化到岗、到人的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消耗定额管理制度,防止日常管理中的跑冒滴漏。
3.2 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控制和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原始记录既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也可为其它各方面的管理(如文明工地管理等)提供原始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记录的过程也是对成本控制工作监督的过程,既有利于强化现场人员的成本意识,又为将来的成本分析提供了原始依据。为此,要制定科学易行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明确记录人员职责和记录标准,保证记录的真实客观、完整规范;同时,对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存放、流转、使用有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