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地质人的风水宝地

2014-04-07

生物进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峡地区震旦系古生物

卷首语

三峡:地质人的风水宝地

"滚滚长江东逝水",自江源奔腾了4300多公里后,江水穿越中国大陆第二级阶梯巫山山脉,形成了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大峡谷,因而该区域被合称为"三峡"。

三峡的壮丽与雄奇自然无需多言,文人的笔墨早已汗牛充栋。从地球历史的角度看,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出露的地层除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上统和下统、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等部分缺失以外,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

1924年,李四光和赵亚曾合作发表了三峡地区地质考察的论文,建立了三峡地区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剖面和古生代地层序列,其中震旦纪地层剖面后来经过无数地质工作者的努力,成为国际公认的震旦系标准剖面。

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数十年的系统研究,目前三峡地区各时代的生物化石、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等方面均已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奥陶纪就建立了赫尔南特阶底界和大坪阶底界2个"金钉子"(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新元古代大冰期地层和埃迪卡拉纪(震旦纪)的系列化石生物群,更是当今国际古生物学研究多细胞生物起源、早期辐射及其环境背景的重点。现如今,三峡地区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术界,以及学子们学习和野外实习的圣地。

为了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逐步培养他们对地质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殊学科点基金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每四年都会组织一次三峡地区的野外实习。实习过程中,通过科研人员的指导,同学们会迅速掌握地质历史中主要的沉积地层现象及生物和环境的演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期刊登了最近一次三峡野外实习的部分成果,莘莘学子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三峡地区岩层中保存的沉积构造现象和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对地质历史中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地质古生物是一门与石头打交道的学科,了解各种石头就成了登堂入室的必经之道。在本期,我们既可以了解到竹叶状灰岩的形成之道,也可以了解到在前寒武纪曾经辉煌的叠层石有如何在奥陶纪再次出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欣赏德国的美丽风光和化石之美,在显微镜的帮助下"看见"那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花粉。

猜你喜欢

三峡地区震旦系古生物
徐淮震旦系九顶山组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古生物地理学和宏演化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
武夷山归来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湖南保靖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原角龙
三峡地区摄影文化
三峡地区宋明墓葬的防腐措施研究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