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水泥企业由竞争走向竞合
2014-04-07
榆林水泥企业由竞争走向竞合
2014 年 3 月 31 日,由山水集团山西分公司榆林公司销售牵头,联合榆林地区山水水泥、蒙西水泥、草原水泥、声威水泥四大知名水泥企业联合举办了“榆林水泥行业、榆林商砼行业产品质量技术交流会”。榆林地区水泥和商品混凝土企业 150 余人参会,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崔源声教授、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永胜高级工程师和张炜高级工程师、《商品混凝土》编辑部汪军编辑,榆林市主管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会上崔源声教授做了建筑工程对水泥的质量要求及国内外水泥行情和水泥行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发展方面的宏观报告,其他几位专家也和与会代表针对榆林地区水泥和混凝土的经营现状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探讨。榆林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的领导以及水泥和混凝土行业的代表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这次大会除了为业内同仁在专业方向的技术交流方面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外,还促使业内加强了行业自律,规范了经营,会议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取得圆满的效果。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大会并非像以往技术交流会议一样由某一家企业单独举办,而是几个知名水泥企业联合举办。这也向我们透露出了一个迹象:榆林地区一些水泥企业已有了从竞争向竞合转变的良好意识。
“竞合”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内勒巴夫和布兰登勃格提出的,他们认为攫取价值要通过竞争,而创造价值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孤军奋战,必须依靠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共赢。
榆林地处西北,水泥技术相比国际水平和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差很多;如果一味过度竞争,势必导致企业之间多败俱伤。而换一个思路,转而借助企业间的竞合,加强市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避免恶性竞争,则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类似此次这样的交流会,在榆林地区乃至全国,在水泥行业以及其他行业都是罕见的成功案例。
以往,传统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造成双方非赢即输,形成针锋相对的关系,企业间的关系紧张,相互拆台。不理智的争斗会使整个行业的经营环境恶化。目前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水泥市场恶性竞争。一些小企业为了生存,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或假冒品牌产品,给品牌厂家造成困扰的同时,也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频发。
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众多,有知名的大企业,也有规模很小的家族作坊,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知名企业间的竞合不但能使企业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还能促使水泥行业良性发展,让那些以次充好、无证伪劣水泥无迹可循。
竞争与合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实现共存共荣,协调发展,这是企业竞争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优秀水泥企业应与竞争对手有机联系在一起,走出孤立排他的阴影,进入相互联合的王国,获取更高层面的竞争优势,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榆林地区的四大知名水泥企业从单纯竞争走向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协调发展之路,无疑是给正在深陷恶性竞争之迷茫中的众多国内水泥企业引领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
来源:商品混凝土网
2014 中国海峡两岸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活动将举办
2013 年各地混凝土产量虽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增速趋缓,但由于我国基建及其它建设仍处于增长趋势,商品混凝土产量仍得到进一步增长,特别是中西部城市和大多数省份的乡镇及县级城市的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速明显。但随着国家对低碳排放、节能减排、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企业整合力度的加大,原材料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价格的大幅波动,这些都给 2014 年混凝土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对混凝土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在混凝土技术和管理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更高的管理水平,了解和吸进新的技术和产业链发展,应台湾混凝土协会邀请,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将于 2014 年 6 月 12 日至 2014 年 6 月 20 日组织为期 8 天的海峡两岸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活动,届时将组织代表参观学习深圳、台湾两地的优秀环保搅拌站,并与台湾地区混凝土行业协会及专业人士进行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对等合并创建拉法基豪瑞公司打造建材行业最先进的企业集团
豪瑞和拉法基公司今天表达了它们希望通过对等方式将公司合并的意愿,此提议获得了两家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并得到了这两家公司主要股东的全力支持。
这家植根于欧洲的新的全球企业将为其全体股东带来可观的利益。拉法基豪瑞将以最佳的姿态应对城镇化所带来的挑战,如经济适用房、城市扩张、城市交通等。新集团将通过规模创新、一流的研发以及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优化组合,为其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两家公司均是行业内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者,并承诺将把这方面的工作推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全球建材领域,拉法基豪瑞将成为水泥、混凝土和骨料市场排名第一的企业,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对产品和商业网络进行优化,使其全球业务分布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估计,拉法基和豪瑞公司的销售额相合将达到 390 亿瑞士法郎,约合 320 亿欧元,息税折旧前利润将达到 80 亿瑞士法郎,约合 65 亿欧元。
考虑到监管方面的要求,通过主动拆分进行战略优化后,拉法基豪瑞公司的业务将要起到互补的作用。合并运营的生产场所将遍及各大洲,超过 90 个国家,是行业内最为平衡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无论是在快速增长市场或发达国家市场,这都将带来引人注目的增长预期。在所有的营收当中,没有一个国家将超过 10% 的比例。
拉法基豪瑞将在苏黎世 SIX 证券交易所和巴黎 Euronext证券交易所上市,新公司的住所地位于瑞士,将根据瑞士当地法规监管运营。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由拉法基和豪瑞公司组成,双方人数各占一半。中央职能部门将在法国和瑞士进行有效分配。新公司董事长由豪瑞的下一任董事长沃尔夫冈 .雷茨勒(Wolfgang Reitzle)担任。 拉法基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乐峰(Bruno Lafont)将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豪瑞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Thomas Aebischer 将担任新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拉法基的现任首席财务官 Jean-Jacques Gauthier将担任新公司的首席整合官。新公司管委会成员将来自拉法基和豪瑞公司的管理层。
为了确保合并的有效顺利进行,双方成立了整合委员会,以便在交易完成后立即制定并实施整合计划。
豪瑞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伯纳德(Bernard Fontana)将继续负责主持豪瑞公司的工作,直到交易结束。他将担任整合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此项合并将会促进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已占用资本回报率。而强大的现金流以及良好的资产负责情况将成为强大的财力支撑。拉法基豪瑞将维持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股息分配政策。
预计合并后,拉法基豪瑞将达到如下效益:
(1)通过不断加强的协同合作,在三年内全力以赴,业绩提高超过 17 亿瑞士法郎,约合 14 亿欧元,其中在第一年实现这一目标的1/3。
(2)通过最佳应用、规模化以及多重使用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税前折旧前利润 12 亿瑞士法郎,约合10亿欧元。
(3)实现金融储蓄 2.4 亿瑞士法郎,约合 2 亿欧元。
(4)实现资本支出优化 2.4 亿瑞士法郎,约合 2 亿欧元。
此项合并的交易结构为公开发行,由豪瑞公司存档,对拉法基公司的所有流通股按照 1:1 的比例进行并购,并约定在宣告合并至合并完成之前,每股的分红股息相等。每位出售自己拉法基公司股份、参加预期交换收购的拉法基股东将会获得同等数额的豪瑞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该交换要约由豪瑞控股决定,在全面摊薄的情况下至少应占到其股本和拉法基公司的表决权的 2/3。
该合并取决于最终文件的执行情况,豪瑞公司股东的认可情况以及相关的监管授权情况。如果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合并计划预计将于 2015 年上半年完成。
在最终的文件执行前,合并双方将就该项交易所需的信息以及磋商程序同拉法基和豪瑞公司的相关员工代表组织进行商讨。该交换收购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后,需要在AMF 备案,并且需要通过法国的 AMF 机构审核。
该交换收购不对美国的民众或者其它法国司法管辖权以外地区的民众开放,法国的换购行为需要得到相关批准后才能进行。
Thomas Schmidheiny, GBL 以及 NNS Holding Sarl已就支持该合并事项达成一致。
关于豪瑞:豪瑞是全球领先的水泥骨料生产和销售商,主要产品涉及碎石、瓦砾、沙子、以及其它产品如预拌混凝土、沥青和相关服务。该公司控股或参股的企业遍及四大洲的 70 多个国家。2013 年豪瑞的净销售额达到 197 亿瑞士法郎。由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架构、产品创新、工人熟练的技术以及高效的环保管理体系,多年来,豪瑞在业内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关于拉法基:拉法基是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遍及62 个国家,员工达 6.4 万人,2013 年的销售额为 152 亿美元。作为水泥、骨料、混凝土领域的领先企业,拉法基通过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世界各地的城市建设,为建设更多住房、构建更密集、更持久、更美丽和更四通八达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拉法基始终将创新放在首位,为可持续建筑和建筑创新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拉法基
乔龙德:“三大利器”破解水泥行业“十对矛盾”
2013:合力爆发的临界点
2013 年,在全国经济增长整体下滑的形势下,水泥行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量达 24.14 亿吨,同比增长9.6%,利润 766 亿元,创仅次于 2011 年的历史第二好水平。乔龙德把去年水泥行业发展归结为四大进步。第一,从长远角度来讲,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已确定了 8 项创新方案,提出了在 2016 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研发目标,并已落实具体分工,这项工作是行业的一件大事,已经定论、定调、定案,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第二,节能减排工作成为历年来力度最大、亮点最多、认识程度最深的一年,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协会正在制定实施的行业政策、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企业在思想认识、行动准备、达标措施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这一切为今后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行业的自律和协调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中国水泥协会制定、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水泥行业自律与协调公约》,把行业自律与协调上升到制度的层面,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广大水泥企业在自律与协调方面的理智增强,使这项工作的有效性与历年相比得到充分提升。第四,在遏制新增产能、市场秩序好转、优化存量控制成本多轨齐下、多项作用形成合力之后,行业经济效益从去年年初低谷到中期弹起再到年底回升,逐步走向正常的市场运行轨迹。
在剖析经济效益提升的原因时乔龙德指出,一是源于市场的拉动,全年水泥用量增长 2 亿吨,说明市场的刚性需求拉动还是存在的;二是在成本构成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有限,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使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三是新增产能得以控制,同比上年新增产能减少了 100 多条生产线,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四是水泥企业通过强化管理、能效对标、降低成本、优化存量,效益有了明显增长;五是各级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与协调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乔龙德强调,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与完善,法律制度与市场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协会工作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我们尤其要注意分清市场竞争和无序竞争的区别,分清反垄断和自律协调界限的区别,分清成熟的市场经济和进入市场经济后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区别,市场经济的目标一定要清楚,现实实际更不能忽视。竞争与协调都是手段,提升进步与盈利才是目的。市场竞争也要在供需、价格、竞争三大规律方面有较完善的资源配套系统,要有法律法规政策和健全的规则支撑才能站立,而不是名义上打着市场竞争的旗帜,实际上以单纯的价格大战引发的无序竞争叫市场竞争。竞争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实现行业结构调整,检验竞争的标志应是以行业整体进步作为衡量的标尺。中国水泥协会组织行业认真学习《反垄断法》的同时,对协调工作也应赋予新的内容,在行业能效对标、制度管理、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兼并重组等方面都可以开展工作。
2013 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反垄断调查正在进行,因产能严重过剩引发的经济效益滑坡使行业笼罩着悲观情绪;到年度中期,在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整个行业实现利润仅为 2.33 亿元,1/3 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当时,乔龙德果敢地提出了目前水泥行业主要任务就是遏制新增产能和提高经济效益。他不断向政府直面呼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协会应对工作方案,组织媒体跟进宣传。回顾当时的情景,乔龙德说:“即使在那样的困难时刻,我对水泥行业依然保持着坚定乐观的态度。”之后,国家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政策的出台,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水泥协会以及各地水泥(建材)协会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在优化存量、加强管理的同时,行业自律的理性也大大增强,几种力量终于在下半年这个临界点形成了巨大的合力并持续爆发。这才是到年终水泥行业回归到正常运行轨道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一举扭转长期颓势的关键所在。看似一切来得突然,实则尽在情理之中。
当行业乐观情绪普遍抬头,甚至一些企业高层已认为2014 年企业利润将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乔龙德却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索。
十对矛盾:由水泥在建材行业中的作用与影响力而引发的思考
乔龙德身兼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与中国水泥协会会长双重职务。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得他能及时而敏锐地发现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乔龙德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建材行业中,水泥工业无论是从整体比重,还是技术装备水平的角度看都是处于前列。水泥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建材工业的22.35%,利润总额占建材工业的 24%。然而,能耗却占建材工业的 73%,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亦居建材工业之首,粉尘排放量约占 75%,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 55%。作为行业的龙头,其发展水平、经济运行、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都直接影响到整个建材产业的发展。他认为,不管谁来当会长,牵牛要牵牛鼻子,抓建材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第一个就是要抓水泥的进步与发展。
水泥工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尖锐的矛盾与问题。有些是客观形成的,有些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有些是由于政策不配套所造成的。乔龙德通过缜密思考,总结了当前制约水泥行业发展的十对矛盾。
一、创新提升式发展与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建材行业的发展战略是要超越引领世界先进水平。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离开了新的生产线的建设就无立足起点,新的技术肯定是要在新的生产线中形成的。所以这个行业要超越和引领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要有新的发展作支撑,但目前现有水平的重复建设达不到创新提升的目的,所以更要控制产能的过剩,这样就形成了矛盾。
二、研发瞄准世界领先的创新技术与研发系统的单位技术分割且研发技术储备不足的矛盾。技术创新必须要瞄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们的研发单位和机构,包括技术的掌握都是分割的,研发的技术力量不足且无法形成合力,所以这又形成了矛盾。资源分割、机构分割、技术支撑点分割与行业科技形成合力的发展方向不匹配。
三、行业走高强度等级减量化的发展道路与应用标准制定是分割的,提高水泥生产质量,发展高强度等级水泥或者特种水泥走减量化的道路应该是对的。但是现有的应用标准不改革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现在的发展格局。实际上就是行业发展与国家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长远的根本的问题步履维艰。现阶段,现有水平的重复建设亟待遏制。从长远看,应用标准问题解决得越早,对化解行业产能过剩越有利。减量化是个目标,但是减量化的真正路径还没有出现。
四、优化产能的目标与目前的路径狭窄、潜能挖掘程度有限之间的矛盾。由于实现优化产能、优化存量的路径狭窄,挖掘潜力有限,所以企业在优化存量的工作中,无论从精力上、时间上还是从投入的财力和物力方面都不太够,尽管优化存量我们也喊了好多年,但是步子很慢。如果能把现有的 32.9 亿吨产能进行优化,其效益是无量的。优化存量还缺乏系统的设计,缺乏路径,实施非常艰难。
五、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与缺乏根治技术和有效政策支持进程缓慢的矛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节能减排,无论是环境治理需要还是达标需要,可能要关停的企业很多,政府将越来越加强约束性、引导性、限制性地推行节能减排方略,对水泥企业实施更大的动作。目前北京、河北等地已经开始行动,会砍掉一大批难以达标且规模较小的水泥企业。现在既要推进节能减排但又缺乏根治的技术和有效的政策支撑。氮氧化物排放目前通过技术工艺的进步解决的减少排放不占主体,而脱硝虽然是个好办法,但还不是最理想的办法。关键是要治本,但现阶段不推广达标更没有办法。没有治本技术的突破,造成了与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紧迫性之间的矛盾。
六、有序市场的经济运行需要规则但尚未形成与建立规范,造成需要与无序竞争的矛盾。现存的问题是优质不能优价,竞争缺少规则,容易形成无序竞争。市场竞争应是多方面的,包括产品质量、实物消耗量、排放量、成本等,仅落实到价格上,就不是公平竞争,在成本构成中,因区域、生产条件不同,有很多不可比因素。
七、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增加产能集中度,推进兼并重组与地方政策、利益导向冲突的矛盾。目前企业数量仍有3500家,既不利于资源能源效率利用,也不利于提升管理与效益。近几年来,兼并重组仅在大企业中推行,总体进展缓慢。既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又要增加集中度,但在政策、观念、利益导向方面却有很大阻力。
八、行业自律、协调与一些企业尚缺理智,以利用价格下跌占据市场份额之间的矛盾。尽管去年行业利润有了提高,但亏损企业仍占 23%,有的是自身缺乏竞争力,有的是为了占市场不惜血本拼市场份额。行业理智虽有所提升,但对自律、协调仍有不同声音存在。
九、 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与地方利益保护主义的矛盾。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现还有1亿多吨该完成淘汰任务的立窑产能尚未淘汰,影响了整体产业升级的进程。
十、坚持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与配套政策不健全、企业自身能力受限的矛盾。现存状况是:国外有需求,但缺乏政策支撑,很多企业自身也缺乏“闯天下”的能力。
这十对矛盾,高度涵盖了当前水泥行业发展道路上所存在的问题。乔龙德说,矛盾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破解矛盾的手段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更不可能单纯依靠主观意志和协会单方面去解决,而是需要系统、需要时间、需要努力。
三大利器:破解矛盾的关键及有效手段
乔龙德认为,要破解这十对矛盾,关键要抓好以下三点:首先,在新一代技术装备没有成形之前,必须严格控制现有的同类水平的重复建设。新增产能如果无法控制,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重点表现在抑制了未来技术创新的提高空间,造成了资源与财力的浪费,给市场增加混乱,扰乱行业战略的发展;同时,使现有的存量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损失。
其次,要以最大的努力加快技术装备创新提升,要将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进步瞄准世界顶端的、领先的水平实施攻关。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的步伐,同时还要在国际上提升影响力,掌握话语权;还要在国内引导现有的水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与改造。“二代”的研发意义在于:下一步的发展要以二代技术为标准,从而全面实现水泥工业转型升级;要给全行业带来启示,技术创新与提升是无止境的。
再次,要下大力气将节能减排视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新的能耗标准必须达标,并努力同国际接轨;强制执行国家、行业、协会排放标准的达标,并要对能耗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达标评估、检查,排放控制要一年上一个台阶。节能减排搞好了,水泥行业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处。
乔龙德进一步指出,控制新增产能,加快创新提升,搞好节能减排是破解行业矛盾的三大利器和有力措施,这三项措施做到位了,其他的矛盾有的会迎刃而解,有的会消失、淡化,最终必将为行业的转型升级、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四三二三”:中国水泥协会今年的主要工作
作为中国水泥协会的掌门人,乔龙德继 2013 年在建材行业推行“两个遏制、三个加快”,在协会内部进行“三定”、提升管理整合之后,又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包括:掌控四条主线,摸清三个家底,提高两个能力,加强三个合作。简称:“四三二三”。
乔龙德表示:掌控四条主线,就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四条主线上来。
第一条主线:坚决控制新增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结构调整的主线。
从市场需求和现有的 32.9 亿吨产能来说,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已经部署,无论是新增项目,还是以前以各种名目批的或以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已建的不合理的项目都要进行清理,而且要求清理干净;对违规顶风上马的,不但要停建,还要追究决策人的责任。国家将下放水泥投资项目的审批权,这次下放的概念不是权力下放,而是机制调整、制度的改革,是对审批制度的改革,所以下放的概念不是放权,而是要改革这一存在弊端的审批制度。解决并不是这种审批制度的延续,而是一种约束与责任的建立与落实。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到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力求实现机制的转变而非权力的转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 41 号文件精神,化解产能过剩的“六个一批”当中最关键的是遏制一批。不遏制,其他几项就无从谈起,正所谓“前门堵不住,后门关不上”。对继续违规者要发动企业举报,媒体要调查曝光。对经过实践检验的一些有效措施应继续推进实施,紧抓不放。要全方位梳理优化存量,包括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技术改造,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塑再造等。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优化重点,要抓若干个正面典型,开现场会,树立先进样板进行企业对标。
第二条主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带动行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既有实实在在的技术装备的先进性,又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指标和节能减排指标的先进性,还有一个体现理念的先进性。技术创新无止境,所以必须创新提升,从而带动现有存量的技术进步。今年是“二代”研发的关键时期,一是顶端技术的定位与攻关,其中,攻关的内容、责任与落实是关键;二是用创新思维抓“二代”,这是个重要前提,因为技术进步是动态的,我们不能完全满足已定攻关技术,还要在创新中攻关,否则“二代”领先难得保证。要抓关键的技术制高点,同时加快现有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带动行业全面升级。
第三条主线: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以提升标准、创新政策,全面实施能耗新标准,着力推进以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为主要目标的水泥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表明我国高投入、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要增强企业的紧迫感。要系统研究财税、价格、信贷、担保、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如垃圾焚烧、处理危废等方面的政策,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扶优限劣的作用。要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创建节能减排产业链。要制定政策,抓试点。设立节能减排分会和达标评估、检测机构,执行者要把柔性管理变为刚性管理,全方位强化技术、装备、政策、组织等各个环节。要创新标准,空气污染排放标准要细化,全方位实施能耗新标准,不仅要检查落实,而且要分类确定达标时间,今明两年内不达标的企业予以黄牌警告。
第四条主线:继续推动兼并重组,拓展政策,积极实施兼并重组方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资源、能源效益利用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要解决政策不统一,地域利益阻挡等问题,创新政策。还要创新兼并重组的谈判机制,改变一对一的谈判方式,要有中介评审机构参与,评价、作价、询价、讲价都要有透明度。对兼并企业要有补贴,保留现有职工和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地方协会、专业协会、联合会要共同联手,成立组织,穿针引线,专门协调。
乔龙德继续说,摸清三大家底:一是要全面摸清全国水泥生产线规模、数量与分布,以及各省、市产能产量;二是要全面摸清全国水泥企业技术装备情况、经济效益情况、节能减排情况,并分三类排列出提升型、改造型、拟淘汰落后型的名录,把这项工作做好难度很大,但必须要做;三是要全面摸清各地拟建和在建水泥生产线的企业数量和分布情况。
乔龙德指出,提高两个能力:一是要努力提高水泥协会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的能力,尤其在行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节能减排、经济运行等宏观层面作出适时的引导与指导,继续提高水泥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2014 年全行业要朝着实现利润总额 1000 亿元的方向努力;二是要努力提高水泥协会自身的创收能力,从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着手,创新管理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协会经济实力。
乔龙德强调,加强三个合作。一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促进中国水泥国际化,继续加强与国际间同行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中国水泥企业走出国门,同时提升中国水泥在国际上的地位,发挥中国水泥协会在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有关规则中的作用。二是要加强与各省(自治区)市水泥(建材)协会的合作。在凸显四条主线、摸清三大家底等重点工作中,必须与地方协会深度合作并取得地方协会的支持,共同推进行业各项工作的落实,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三是要加强与重点大企业的合作。大企业对行业发展和实施各项重点工作具有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对抑制产能过剩和自律协调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技术创新中的转型升级示范作用,要进一步严格执行水泥协会领导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联系重点企业的工作制度。
乔龙德最后说:“对于今年的展望,如果把上半年工作抓好,今年行业整体就不会差。在和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有句话对我深有触动,那就是‘行业好了,企业才能好’。的确,行业如果好了,企业就能够形成平稳增长和协调发展,就不会完全受制于外部因素制约。做好行业的事情全靠我们自己,要把工作细化,关键在于抓落实。”
来源:中国水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