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管理分析与探讨

2014-04-07彭桥吴超张凯峰冯涛涛赵世冉支江涛

商品混凝土 2014年4期
关键词:搅拌站混凝土质量

彭桥,吴超,张凯峰,冯涛涛,赵世冉,支江涛

(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6)

混凝土搅拌站技术管理分析与探讨

彭桥,吴超,张凯峰,冯涛涛,赵世冉,支江涛

(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6)

随着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企业面对各种生存压力。搅拌站技术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混凝土产品利润的重要手段。作者结合混凝土的行业现状和自身的工作经历,将搅拌站技术管理工作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主抓基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五个方面;外部管理以项目对接、上级关系拓展维护作为重点。同时就搅拌站现存的质量风险防控以及员工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搅拌站;技术管理;风险防控 ;人员培养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日益突显,预拌混凝土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脏、乱、差”行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整顿规范的主要对象。由于对混凝土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各个地区的预拌混凝土行业都在重新洗牌和再造升级,搅拌站作为混凝土企业的履约主体,其在运作中越来越体现服务的概念,管理机制也必将朝着专业化方向迈进。混凝土企业已经逐渐从低端行业转变为专业化较强的生产服务型行业,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生产服务型运作模式和专业化的管理也是大势所趋。

在各类主材价格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如何保证搅拌站利润率和加强其技术管理工作,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搅拌站技术管理是质量和效益的双重保障,同时在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营运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搅拌站的立足之本。作者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的工作经历,把搅拌站的技术管理工作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

1 内部管理

1.1 基础管理

搅拌站的基础管理工作应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一方面应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应该遵循PDCA 循环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1.1.1 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搅拌站试验室的建立基本都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实验室资质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是考核实验室运行情况是否合法及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重要依据。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判定为资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实验室,轻则要求整改,重则撤销实验室资质并责令停止运行。

尽管该项工作是如此的重要,但是目前搅拌站高层领导的整体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加上由于该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技术人员未能对实验室资质的相关工作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导致实验室的日常运作和规定要求相去甚远,面对大力度的上级检查时就显得捉襟见肘。由于作者曾多次参与搅拌站实验室计量认证工作,对资质认定的各项要求有了一定的实践认识,进一步体会到这项工作对于实验室以及搅拌站的重要性。因此,作者认为现代化混凝土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对资质管理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支撑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1.1.2 团队建设

搅拌站技术员工跟其他系统员工相比,受专业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有利于其专业化态度和行为的形成。但是由于普遍年轻,进入企业后所接受的专业化培训不够,导致在实际中随意性、粗放性的操作很多。再者搅拌站技术团队所从事工作相对枯燥,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技术比武、专业培训等形式,不断丰富、健全、极具技术专业特色的团队文化,以团队凝聚力、协作力、创造力推动技术质量标准化管理高效开展,打造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未来实现以标准化向技术要质量。

技术管理必须要抓好员工质量意识的培养,在一开始就必须进行先入为主的灌输,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认识,只有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才会得到强有力的保障。其次在站内针对不同岗位开展混凝土基础知识培训,明确其工作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落实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

1.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一方面依靠健全的制度,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岗位对混凝土质量的责任,理顺关系,分清职责,强调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对质量的控制。另一方面依靠高效的执行力,由搅拌站领导牵头组织,将管理措施分解到各个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将质量管理切实化、正式化、扩大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技术部门更需要发挥督导职能,定期将质量管理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1.3 技术管理

合理的原材料选择、科学的产品设计、严谨的质量控制、供应中的技术服务等均依赖技术手段去实现,专业化的打造更要以技术知识为支撑。所以技术管理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展开,以搅拌站专业化的打造和促进履约过程的完整性为主线,对技术资源进行组织和分配。

1.3.1 原材料检测管理

目前,一些搅拌站试验室没有将原材料和混凝土性能检测工作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到用试验数据指导实际生产。搅拌站各项基础试验工作对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状况、性能的影响重大,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对原材料与混凝土进行各项性能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加以运用。原材料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进场材料验收起指导作用,对年度物资招标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月度定时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析,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可为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1.3.2 配合比设计与管理

产品的开发设计是搅拌站技术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产品实现过程的关键,其重要性就不再赘言。混凝土产品的开发设计最终表现在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关乎到产品质量及企业经济利益,是平衡技术和管理两者关系核心的着力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采用规范的步骤和方法,其使用也须严谨。在实际中,由于原材料品种多、变化调整频繁,影响混凝土最终质量结果的因素更多,使得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不断进行试配调整,才能找到最优的生产配合比。但是许多搅拌站由于生产任务繁重就放松了混凝土的试配工作,导致配合比优化调整不及时,这样既无法很好的保证质量又不能够做到很好的控制成本。

1.3.3 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管理

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管理是搅拌站提供给项目的书面质量承诺,资料的出具与管理应在态度上予以重视,确保每一份报告、每一个编号、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应加强试验员、实验室主任与技术总工的层层检查和审核。

对于新开项目应督导资料员和项目资料员的密切联系,落实项目的一些特殊要求,对于特定部位的工程资料,可以邀请项目一起做验收,共同确保工程资料出具的准确性。

1.3.4 不合格品的控制

搅拌站技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验收后不合格的原材料,一种是经调整后无法满足设计与项目要求的混凝土。面对以上两种情况,搅拌站应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对于关键指标必须坚持质量底线,而对于非关键指标,可适当放宽条件来处理。同时对不合格品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到解决措施,减少不合格品原材料的进场和不合格混凝土出站。

1.4 成本管理

混凝土企业发展到现在,单纯通过配合比的优化和调整来降低成本的路子已经基本到底,成本管理应该从各个环节着手,各个部门同时努力。成本管理的核心是“降本增效”,作者认为可以在四方面下足功夫:①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基础上,从原材料替代品上下功夫,在技术上挖掘实现经济效益。②对承接项目进行商务策划,发掘盈利点和亏损点,在特种混凝土、特殊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策划,同时就亏损点进行整治,提高盈利能力。③做好配合比的设计优化以及动态使用、调整工作,对配合比进行精细化管理,根据原材料、施工部位、特殊要求等合理设计使用配合比。④每次退货和堵管造成的损失都很大,同时也对企业声誉造成很坏的影响,技术管理工作应减少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堵管和退货,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度,树立全面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概念。通过技术组织措施,不断挖掘成本潜力,尽量减少无谓的消耗,从而实现成本目标值,效益最大化。

1.5 风险管理

混凝土科学是一门试验加实证的科学,与经验积累密切相关,目前混凝土行业从业人员相对年轻化,经验积累较少,欠缺质量风险的辨别以及应对能力。因此搅拌站技术团队应定期组织对质量风险源进行排查,对各种重大质量风险进行确定和制定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于突发质量问题应该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降低质量风险及损失。

2 外部关系管理

2.1 客户对接

与客户的沟通协调和关系处理工作反映在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前期的项目对接以及技术沟通;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服务、施工及质量问题的协调和处理;质保资料出具、取样试块送检等问题的配合。若客户对接工作开展得到位,可以使技术人员在前期做好充足的技术储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较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前期对接需要提高层次和力度,要先入为主,加深了解认识,在后续工作中,加强互动和信息反馈,在过程中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升形象,与施工方进一步加深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后期的结构验收工作。

2.2 上级关系管理

与行业各级监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实验室的运行,受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建委等相关部门的多处监督管理。搅拌站技术管理者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区行业要求,规范管理场站实验室的运行,及时上报所需信息资料,配合做好各部门的检查工作。

3 目前技术管理工作的两点体会

著名的管理学之父 Peter F.Drucker 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技术管理亦是如此,随着生产实践的进行,会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它、完善它。作者将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在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两点体会。

3.1 质量风险防范重点在于关键岗位的控制

商品混凝土是一个过程产品,其质量不仅仅由实验室决定,而是与参与生产、运输、浇筑过程的每一位成员息息相关,但员工总有疏忽大意的时候,管理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监控到每个岗位。但如果挑选出几个关键岗位重点加以培训和监督,就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从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角度出发,作者认为质检员、机操工、现场客服人员是三个最关键的岗位。

质检员负责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的输入,直接决定着出站混凝土的质量。众所周知,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是一成不变的,原材料质量波动很大,质检员要随时根据材料情况和施工情况做调整,确保出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适宜泵送,且后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目前一些搅拌站生产方量大,堆放的材料无法做到先进先出。那就导致了生产所用砂石的含水波动大,质检员不可能一直监测砂石的含水率波动并对配合比做调整,大部分时候都是由机操工在根据混凝土搅拌时的电流大小和下料时的情况,凭经验进行用水量的调整。而用水量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水胶比,水胶比又决定着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所以说机操工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出站混凝土的质量。

现场客服人员是站内与项目上沟通的纽带,实时地将现场情况反映给站内,以便站内调度合理安排车辆调配,其在施工现场的一言一行又体现着公司的形象。

处于风险防控考虑,应该对以上三个关键岗位进行重点监督和控制,从人员选拔、培训上岗、绩效考核等方面从严考虑,特别要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绩效考核管理,增加相互打分机制,通过关键岗位的风险控制将搅拌站的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3.2 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必不可少

目前混凝土行业从业人员参差不齐,部分工作岗位的员工甚至未经培训直接从其它岗位转岗而来,责任意识不强,业务技能熟练程度不够,质量意识匮乏,由此引发相关质量问题并重复出现。此时对新进人员的轮岗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该行业水平低、人员水平低,没有长时间轮岗培训的特殊情况,作者认为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小组,该小组由各个系统的管理骨干组成,包括生产、技术、物资、办公等。每当有新员工进入场站后,就由该培训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培训数天,强化其质量意识,对混凝土企业和生产流程熟悉后再上岗。

4 结语

搅拌站的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影响工作结果的因素繁多而复杂。因此,作为搅拌站的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工作过程中做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技术质量管理为中心,不断思索,不断探讨,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如此才能在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柯军昌.商品混凝土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2):373-375.

[2] 戴会生.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技术及质量管理[J].混凝土,2007,3:84-87.

[3] 强万明,毛增恒,张春生.浅谈预拌混凝土公司的技术管理[J].混凝土,2004,10:54-57.

[4] 周群.现代混凝土生产和技术管理[J].商品混凝土,2008,6:48-52.

[通讯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王寺镇西街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沣渭站(710116)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Peng Qiao, Wu Chao, Zhang Kaifeng, Feng Taotao, Zhao Shiran, Zhi Jiangtao (China Construc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CO. Ltd of Xi'an, Xi'an 710116)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ady-mixed concrete industry, the situation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rporations are facing all kinds pressures.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to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profit of concrete products. The author combines the concrete industry situation and his own working experience,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work points inside and outside parts. The inside focus on basic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outside treats project do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ior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s a priority.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xisting risk control station and staff training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staff training

彭桥(1979—),男,中建商品混凝土西安有限公司沣渭站站长。

猜你喜欢

搅拌站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搅拌站循环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混凝土,了不起
质量投诉超六成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