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的实效性思考

2014-04-07刘志敏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老年人农村

刘志敏

(塔里木大学 体育工作部,新疆 阿拉尔 843300)

1 西部农村地区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现状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东部发达地区大力扶持和援建西部地区,使得西部在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西部与中东部的现实差距依然巨大,即使是西部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西部农村地区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输出地区,农村男性和未婚女性流入城市或发达地区,而留在农村的人口多为老人、已婚妇女和儿童[1]。在这一群体中,妇女承担着农业生产劳动及教育孩子、照顾老人等责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2]。老年人大多丧失了农业生产劳动能力,虽然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但身体健康程度较低;儿童是农村中最具活力的人群,但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家人照顾,且其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见,当前西部农村体育活动的主体为老年人和妇女,要提高农村体育发展的实效性就要针对这两类人群的人口特征开展体育活动。

2 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现状

2.1 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目前,在西部农村地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其年龄在58岁到75岁之间,因为这一群体不再具备较强的生产劳动能力,且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所以既有增进健康的强烈需求,也有较多的闲暇时间[3]。调查显示,西部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中,43%的是为了强身健体,30%的是为了度过闲暇时间,17%的人是为了与大家进行感情交流,10% 的人出于个人爱好。

农村留守妇女群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仅承担着家庭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责任,而且还承受着来自婚姻和情感的压力、经济与生产劳动的压力,以及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的压力,因此这一群体中经常性地参与体育运动的人较少。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参与体育运动的留守妇女人群中,63%的人是为了身体健康,8%的人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7%的人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22%的人是因为其他原因。

少年儿童群体属于未成年人群,大多时间在学校学习,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主要是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及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

2.2 体育运动的形式及体育组织

西部农村地区老年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主要为个体参与和与朋友一起进行锻炼两种,无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留守妇女参与运动也是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与朋友一起进行的,同样出于自发的无组织的活动状态。这是由于留守妇女生活压力较大、闲暇时间较少导致的。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主要是在学校或课余时间进行的。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和科学的指导,而在课余时间内依然为自发性的活动形式。三类人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及其体育组织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在社会和家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当然也不可忽视社会对不同人群的关注度存在差异。笔者对西部农村体育管理组织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职能一般由村委会承担,其组织成员也是村委会成员,其指导专业性、工作参与度、专业精神及时间、精力的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2.3 体育运动项目、时间和场地情况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多是那些运动量和运动负荷较小、运动安全性较高的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爬山、棋牌,以及本地的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农村留守妇女选择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娱乐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舞蹈、秧歌、棋牌等。少年儿童则倾向于选择集趣味、娱乐、时尚等元素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舞蹈、武术、轮滑、跳皮筋、跳绳、丢沙包、踢毽子、踢瓦片等。在运动时间的选择上三个群体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老年人一般选择早上9点到10点或下午2点到4点参与体育活动,妇女群体一般选择在下午6点到8点进行体育锻炼,少年儿童一般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在场地选择上,老年人多在自家庭院、乡村小路及离家较近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妇女多选择在庭院和家里进行体育活动,少年儿童则多在学校或自家庭院进行体育活动。这三大农村社会群体对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场地的不同选择,主要是由各自的身体生理状况及闲暇时间等因素决定的。

2.4 西部农村地区群众对体育工程的了解与参与情况

为促进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缩小城乡之间体育公共服务差距,国家近年来实施了“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这些体育工程的实施短期内推动了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但长期来看其效果不佳。这是因为这些工程投建的健身路径、健身场地器材多集中在乡镇一级的区域,多数远离乡镇的村庄并无专门的健身路径和健身场地器材;而且这些体育健身场地器材一般都集中于村委会院落内,对于居住比较分散的西部农村居民来讲,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同时这些健身场地器材大多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健身器材损毁严重。此外,健身器材的使用没有科学的指导,也大大影响了器械的使用效率和健身效果。调查显示,只有7%的人表示使用过这些健身器材。

本次调查还发现,有61%的农村留守人群不知道“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工程”,有28%的农村留守人群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仅仅有11%的留守人群知道且大概了解这些健身工程的内容和目的。

2.5 西部农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限制性因素

调查发现,阻碍西部农村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依次为: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专门的体育指导、运动场地的安全性、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场地器材匮乏。阻碍留守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依次为:生活压力大、思想观念落后、无人组织及指导。阻碍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依次为:学习压力大、运动器材不足、专业指导缺乏。虽然,三类人群体育参与的限制性因素各不相同,但是缺乏专门体育人员指导是共同的阻碍因素。

2.6 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的优劣势比较

相较于城市群众体育,西部农村地区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其优势在于:①农村老人及留守妇女作息时间灵活,对时间的支配自主性较强;②农村群众体育开展的场地较多,几乎每家都有相对宽敞的庭院;③农村进行体育运动的自然环境较好,空气污染相对较低;④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运动项目选择余地较大,特别是有很多群众基础好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但其劣势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①运动场地及器材缺乏、安全性较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运动场地器材更少。即便是场地器材比较集中的学校,其体育运动器材也较为落后单一,仅能满足教学需要[4]。②缺乏体育专业人士指导,锻炼缺乏科学性。学校专业体育教师配备率低,且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也相对单一。③农村妇女的社会家庭生活压力较大,运动时间不足。④体育观念落后。⑤所能支配的资金较少,体育消费能力低。⑥通过学校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在西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较差,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西部农村学校的消失率较高。据统计,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 所初中,而存留的学校大多都设在乡镇,无助于西部广大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5]。

3 提高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发展实效性的途径与措施

3.1 在场地建设和器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

西部农村地区在进行体育场地器材建设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身体生理特点和健身需求,格外注重场地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老年人体育文化艺术活动室,配备适合老年人群使用的运动器材[6]。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人口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根据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片区,在各片区建设一个简易的体育场所,目的是便于老年人群进行体育锻炼,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而达到农村老年人群老有所乐、强身健体的目的。

3.2 加大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首先,大学生村官作为目前农村文化水平最高、思想意识开放的人群,具有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应对这一人群加强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鼓励大学生村官带领和指导广大农村群众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成为其所辖行政村区域内的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第二,西部各县体育行政机构可以针对当地农村的现状,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各行政村选派至少1名热爱体育运动、文化水平较高、认真负责的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满足农村群众体育锻炼指导需求。第三,组织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或利用节假日到农村进行体育知识宣讲与技能指导,为农村地区群众体育的开展注入活力。

3.3 积极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西部农村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时,应优先开展那些群众基础好、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在传统节庆期间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端午节龙舟比赛、重阳节登山比赛,农闲时的各种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特点的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以及少数民族的原生态体育项目。同时,各地的体育组织机构还应积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如行政村内各生产小组之间的体育竞赛、村与村之间的体育竞赛、镇与镇之间的体育竞赛等。旨在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切实提高西部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推动西部农村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3.4 充分发挥乡镇体育的示范带头作用

乡镇政府驻地是一个乡镇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因而乡镇驻地的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乡镇区域内的各行政村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目前,一些研究者提倡农村体育的发展要以城镇体育为突破口,应该是符合我国农村体育实际情况的。在西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实践中,应重点对小城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行投入,积极开展小城镇体育文化活动,打造具有体育特色和示范作用的“标兵”体育小城镇,进而影响和带动所辖农村区域群众体育的发展[6]。

3.5 积极发挥返乡农民工的影响力与带动作用

返乡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期间,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城市人群体育健身观念和健身行为的影响,其体育活动及健身知识会更加丰富,其健康意识会有所增强,其健身手段方法也更加科学。此外,务工人员所在企业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更为他们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实践平台,相对于农村留守的老人年、妇女和儿童来讲,他们在体育健身方面更加“见多识广”,因而也应该成为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7]。在农民工返乡期间,应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将其接受的新的、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留守人群,并利用其体育实践带动广大留守人员的体育活动。

3.6 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经济落后的西部农村群众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保障,解除大多数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部农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等精神生活提供了保障[8]。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来讲,完善和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其开展体育活动、增进农民健康、丰富精神生活、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应在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户生产的指导和扶助,以及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险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农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尝试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村社保制度,为西部农村体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4 结语

农村体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也是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中的一个短板,其开展的实效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而经济落后且偏远的西部农村区更是群众体育开展的难点。近几年,国家体育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向西部农村倾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的落后面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其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当前和后续的西部农村群众体育建设与实施中,要根据西部各地方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重视群众体育开展的实效性,使有限的体育资源效能最大化,解决西部农村群众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与体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矛盾,促进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水平的提升,切实提升西部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健设贡献力量。

[1]肖伟,田媛,马永明.农村体育发展之小城镇体育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6):7-10.

[2]黄彦军,徐凤琴.制约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9):54-58.

[3]黄山,李显国,薛鹏,等.中国中部农村地区老年体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以皖大别山区村镇为调研个案[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3):31-34.

[4]张波,毛晓荣,李继军.“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西部农村中小学校体育资源优化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8-92.

[5]刘巍.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6]关博,董秋新.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若干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1):60-63.

[7]陈升.社会极化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的边缘化与消解[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21-24.

[8]王恒志,石永红.努力让亿万农民运动起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见成效[N].中国体育报,2007-03-16(6).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老年人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呆呆和朵朵(13)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