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利益关系
2014-04-07张绰庵
张绰庵
(1.北京体育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2.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青少年体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印发之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行动,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多年来,政府一直在通过行政手段强化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但事实上学校体育却不断被弱化、被边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变[1]。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
青少年体育工作成效不理想,关键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思路仍然局限在传统的行政管理思维。对于与青少年体育所关联的各种利益关系缺乏深入的分析,自然无法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核心就是利益的调整。如何从调整相关利益着手,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2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思想
利益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利益问题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也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力,站在利益的角度可以透视整个人类社会,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1 马克思的利益观
马克思的利益观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因,是思想的基础,它决定和支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利益纠纷是阶级斗争的物质根源,利益冲突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其次,生产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实质和具体表现;第三,非自愿的分工是引起人们之间利益产生及其矛盾的根本原因,阶级社会中,共同利益实际上是特殊的阶级利益[2]。
马克思的利益观认为,一个社会首先要满足的就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即物质利益要求。“任何社会变革归根到底都必须重新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和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的利益需要”[3]。
2.2 马克思利益观的中国化
马克思的利益观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利益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生产力、先富共富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三个有利于”标准等理论思想,这些理论思想的出发点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思想[4]。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的民生观,给邓小平利益思想注入了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统率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核心理想。“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5]。“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梦”是个多维度的概念,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内涵之中,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合法利益追求,并使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共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3 青少年体育的利益关系分析
利益关系主要是指不同利益主体基于利益所发生的社会联系,一切利益主体都有其利益关系。在任何情况下,利益主体都离不开利益关系的制约。在人类历史上,利益关系是永恒存在的。自从有了人类,就有利益关系。离开利益关系的人与离开利益主体的利益都是不存在的。利益追求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最终动因,也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之源。
青少年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必然存在利益关系,不同的利益关系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围绕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利益关系推进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进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3.1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就是通过教育把青少年培养成国家未来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特别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6]青少年体育关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现代化战略实现的瓶颈,从国家利益出发,必须强化青少年体育。
从青少年自身利益来说,青少年体育直接关系个人利益。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运动的参与不但可以直接促进青少年身体的发育、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青少年体育发展视域下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调整,应当是国家强制性推进与调动个人积极性的结合。
3.2 学校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关系
学校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其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和用人机制的不完善,各单位选人用人不是综合素质的选拔,只是看重学历,更看重“学校出身”;而高校录取只看分数,学生身心健康不是影响因素。这些使得高考成为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从而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推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社会上甚至教育主管部门单纯以考试成绩衡量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教育评价理念,使得学校只重个别学生利益,更多地围绕文化考试开展教学,集中优势资源培养文化尖子生。这一方面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尖子考生的陪衬者、选拨考试的失败者、未来发展的失意者。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对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特别是严重削弱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学生本应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人生未来事业发展、生活幸福的利益追求。但在现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要想取得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不断的考试,才能选择到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获得更高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从而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利益追求。
正是因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和用人机制的利益导向,高考成为学校和学生及家长的指挥棒。更由于高考制度本身的缺陷,从根本上弱化甚至是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造成了青少年体育难以落到实处[7]。从利益分析来看,目前更多的学校、学生及家长只有顺应应试教育的要求,才有机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青少年体育并不能为学校、学生及家长带来最大的利益追求。这就是为什么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学生及家长却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推进青少年体育参与,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
3.3 教师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关系
教师的利益追求,应是贯彻和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考利益的驱动,教师又有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胜和实现自身利益的需求。面对只有文化课高分才能带给学生及家长最大化利益并进而带给教师自身利益的无奈现实,广大教师只能作出变通和妥协,造成了一切教育教学只能围绕“应试教育”来开展的局面。甚至一些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和赢取利益的工具。社会、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和考核,都密切联系在学生的考试结果上,这进一步导致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异化。在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学生成为弱势群体,在学校里被迫学习,被动上课;在课下,是无穷无尽的补习班、课外辅导和五花八门的学习资料。目的只有一个——争取考试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促使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将全部精力用在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上,客观上限制了青少年的个性成长,阻碍了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制约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3.4 体育教师利益与文化教师利益的关系
所有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体育教师更是重要的一员。但由于当前学校教育的片面性,文化课教师倍受重视,体育课教师日趋边缘。不同教师在利益上差距明显。目前,文化课教师不只是显性待遇高于体育教师,隐性收益(课外辅导、教材辅导资料编写、学生家长答谢等)和社会地位也都较体育老师更高。
体育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其获得职务晋升、培训进修的机会少,职称评聘不占优势等方面。此外,体育教师严重缺编,造成现有体育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如果学生再出现体育意外伤害,体育教师的压力就更大,甚至有的学校把学生意外伤害的补偿从体育教师工资中扣除。以上种种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学校体育工作难以落实、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8]。
3.5 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
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都与青少年体育密切相关,但由于职责分工不同,考核指标各异,造成各政府职能部门在青少年体育的利益诉求上存在偏差。教育部门受社会环境影响,应试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直至今日,青少年体育教育改革仍然步伐迟缓。体育部门受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响,更侧重于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卫生部门则侧重青少年饮食营养和疾病预防等。从表面看来,上述问题似乎是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造成的,但从本质来说是部门利益决定的。在政府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各职能部门都不便于参与或者涉及其他职能部门利益的领域,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利益贡献给别人。“体教结合”说了很多年,但落实起来总不尽如人意,根源也在于此[9]。但是,青少年体育恰恰是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协同推进。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利益上需要进一步整合,如何使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成为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部门利益的最大追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结构日益多样化,各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各方面的利益结构,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利益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也为我们分析和解决青少年体育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单纯地就体育论体育,或者单一地强化学校体育一个方面,都无法破解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困局。必须加快推进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特别是应当认真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各种利益因素,合理调整、分配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考虑各方面利益诉求,找出利益共同点。国家在政策制定、法律规范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和尊重人们的合法利益追求,通过利益调整引导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重视青少年体育,通过利益驱动使大家都来积极、自觉、主动地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这才是根本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关键。
[1]马秀梅.青少年体质健康与素质教育——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91-94.
[2]卢迎春.马克思物质利益理论研究综述[J].中天学刊,2011,26(4):16-19.
[3]石曲.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4]郭大俊.马克思的物质利益原则和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1(6):10-13.
[5]汪玉奇.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3.
[6]张建华,包毓鹄.中国体育发展之我见[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47-52.
[7]石宏,范颖茵.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校体育“边缘化”现象的反思[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3)97-98.
[8]贾丽娟,彭小伟.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学因素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1):54-56.
[9]秦立忠,邵凯,苏继革.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