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水系沟通规划探索与实践
2014-04-07王晓燕贾永飞
王 青 ,王晓燕 ,贾永飞
(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近几年来,各个省市加大了对城市水系、水景观的整治力度,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武城县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做好城市水利生态综合治理,对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 存在的问题
1.1 水资源比较贫乏
武城县多年平均径流量2 401万m3,低于德州市平均水平,更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地下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6 287万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4 015万m3,灌溉入渗补给量2 272万m3。
1.2 水环境质量差,河道水质恶变
武城城区污水管网不配套,管网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还不及设计能力的50%,县城污水多由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河道污染较严重。沿河企业及高新区企业废水排放量大,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或下渗,造成河道水体总氮超标。另外,运河水水质指标波动较大,时有污染,经吕洼闸流入堤下旧城河、赵庄沟、六六河、利民河东支等河流,影响城市水系河道。
1.3 城市水系萎缩,防洪排涝设施落后
现状河道两侧垃圾遍布,部分河道断面萎缩严重,水系沟通性差,降低了河流蓄滞洪水及排水能力,加剧了洪涝灾害,破坏了水体应有的生态、景观功能。武城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部为恩县洼滞洪区。为防止汛期高地涝水入洼,采用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调度办法,并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封闭恩县洼。
1.4 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丧失
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了由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导致水体生态功能的丧失。
2 水系沟通规划布局
2.1 河道沟通规划
1)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框架,河道地势,通过河道整治,建筑物修建,将清水引入城市,适时调蓄,防洪排涝、观用结合;将污水收集,达标排入生态湿地深度净化。
2)结合岸坡地形,现状植被,通过滩地、驳岸、堤防生态整治,营造综合生态水环境。
3)通过工程措施,恢复利城河中断部分河道,使夏王河与姜庄沟、赵庄沟以及青龙河沟通。
4)六六河、利城河、夏王河、青龙河、姜庄沟及赵庄沟六条河道贯通,连接处均设有控制性建筑物,合理调节水位和流量。
2.2 引水和蓄水规划措施
1)引水规划。城市水系的水源优先考虑潘庄引黄灌区引进的黄河水和天然径流,当水量不能满足要求时,使用周边河道拦蓄的中水,最后考虑使用引卫运河水。充分利用现有引水条件,在规划姜庄沟主要引水线路的同时,考虑赵庄沟备用引水线路作为调节补充。
2)蓄水和排涝规划。蓄水规划主要是利用城区6条主要河道和堤下旧城河以及水库、湖泊进行蓄水。武城城市水系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除涝标准为5年一遇。设计洪水采用排涝模数法分析计算。根据鲁北区马颊河、德惠新河对口水文排水模数,5年一遇除涝流量采用64雨型排水模数计算,20年一遇防洪流量采用61雨型排水模数计算。
2.3 除涝规划
采用水力学明渠均匀流公式对城市水系河道5年一遇、20年一遇排涝能力进行推算。现状河道结合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后,对河道的排涝能力计算分析,六六河现状部分河道断面不能满足防洪排涝要求,必须进行生态综合治理。
除六六河以外,现状河道的排涝能力储备值较大,综合考虑生态景观河道的蜿蜒度、植被配置和驳岸变化,规划实施后的河道排涝能力满足要求,涝水汇入六六河和改碱沟,最终排入六五河和利民河。
2.4 排污规划措施
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统一收集,经武城县利民污水厂处理后排出。
2)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水质较复杂,含有难降解及有毒废水,主要是含重金属离子的无机废水、有机磷废水、化学肥料废水、制革废水、纺织印染废水等,不能够直接排入市政生活污水管道中,工业废水出厂前须由产生企业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工业废水管道,由工业废水管网排出县城。
3)管网布置。武城县城地势平坦,总体西南向略高,东北向略低,生活污水管网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管道,调整部分管道流向及管径,新建部分污水管道,县城内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主管线分别沿东西向的广运街、南北向的德商路汇入县城东北方向的利民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入改碱沟中。管道过河处采用倒虹吸管。
2.5 景观规划
1)姜庄沟。以满足过水功能为基础,结合休闲、绿化、生态等功能,建设具有原生态特色的景观公园,使规划区成为城市周边良好的休闲空间、游憩场所。
2)赵庄沟。作为县城东边的一条轴心河流,赵庄沟污染严重,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河道水污染未得到遏制,沿线污水排放仍大量存在。
综合考虑与武城水系并行的绿地系统及城市布局,将赵庄沟沿线的湿地植物景观作为设计主轴,并融合生态、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对规划范围内赵庄沟进行总体布局,形成了一轴三区的格局,为市民提供一个自然、生态、绿色的滨河空间。
3)夏王河。夏王河离城区居民密集地较远,周围以农田和树林为主,本着节约成本和节省用地原则,景观规划设计以生态绿化为主,主要种植各种植物作为景观主体。
4)青龙河。青龙河依托武城文化源远流长,既烙有黄河文化的烙印,又闪烁着运河文化的风采;既有齐鲁之风的韵味,又传承着燕赵之风的古韵。其景观规划以体验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
5)利城河。利城河是贯穿武城东西城区的一条河道,范围西起姜庄沟,东至赵庄沟,全长约5 520 m,规划将形成以一河、两岸、三区为布局,集休闲娱乐、商业、居住、工作于一体的多功能型城市景观河道。
6)六六河。六六河是武城县城区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潜在面源污染因素。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六六河的规划首选是开发人工湿地,达到净化水质、科普示范、生态体验等主要功能,兼顾休闲、娱乐、度假。结合六六河自身的功能定位,六六河的景观规划主题定位为“生态、自然”。
3 结语
城市水系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景观的重要资源,对城市规划建设意义重大。武城县城市水系沟通规划以水系沟通为基础,力求在引水规划、蓄水规划、排污规划及景观规划等各个方面贯彻人水和谐、生态水利的理念,以提升武城的生态、景观、游居及隐形生态经济环境,实现以水系生态建设引领高端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