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07杜贞栋
杜贞栋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 济南 250014)
1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主要成就
2009年以来,山东省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积极探索灌排体系建设和管理模式,重点县累计完成投资83.16亿元,新打配套机井2.2万眼,新建改造塘坝、池窖、小型泵站和堰闸2 470座,整治渠道6 747 km,新建改造渠系建筑物6.8万座,共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9.73万hm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6万hm2,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山东省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灌排体系得到明显改善,高标准节水灌溉规模迅速扩大,农业节水水平显著提高。到2012年,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14,约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6万t,粮食总产量突破了900亿斤。
二是有效缓解了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矛盾。2012年,山东省灌溉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60.1%,农业用水量降为133亿m3,由于自然降雨和节水灌溉工程的双重贡献,灌溉用水实现了“负增长”。在山东省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作为“用水大户”的灌溉用水量减少,有效地缓解了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了供水安全。
三是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在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同时,山东省生态用水特别是城市水系生态景观用水量显著增加,促进了河道生态恢复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的生境。同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还有效减少了农田肥料的流失,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了面源污染,促进了生态安全。
四是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了灌区现代化水平,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得到农民的广泛认可和拥护。
2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突出特点
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其突出的特点:
一是社会关注度高。所有项目县都非常重视和关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管理工作,并作为民生水利工程来抓,农民大都参与了建设、监督、管理,农民参与度高。
二是规划思路超前。项目建设之初就制定了“系统化规划,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建设,新技术支撑,文明式发展,用水户参与”的顶层设计思路,理念先进,超前性强。
三是管理机制有效。由于采用了“竞争立项,动态管理”的机制,项目县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部门之间的“分力”形成了政府的“合力”,几乎所有项目县(市)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工程严格按照“四制”要求建设,并大力推行了以用水者协会管理为主的农民参与管理模式,落实了产权主体,运行管理制度较健全,为解决重建轻管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四是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各个项目县(市)均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如:数字化量水技术,一站式墒情、降雨、地下水监测系统,IC卡无井房控制灌溉系统,变频恒压供水技术,山丘区风光电提水自压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喷灌技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提高了项目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五是示范带动作用强。各项目县(市)按照因地制宜、先进实用的要求,优选了适宜工程模式,如:平原井灌区“IC卡+无井房管道输水+小畦灌溉”模式、引黄提水灌区规模化管道灌溉模式、山丘区多库串联自压灌溉模式等,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了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如:“井长管理制”为核心的井灌区灌溉管理模式、“协会+公司+水管员”的管理模式、集约化承包(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中心+联合会+协会”管理模式等,创新了全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灌排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山东省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但随着土地经营方式、种植结构、水价政策、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加之部分项目区在统筹规划、工程质量、前期工作、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提升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仍需研究和解决如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趋势,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总体上有利于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对新建项目区节水工程形式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已建节水工程的更新改造、运行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二是种植结构的变化,对节水灌溉工程适应性提出了新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植结构调整是必然的,在人均土地少、分散种植区域表现的更为突出,由于作物需水规律不同,对灌溉工程类型、灌水技术的需求也不同,如果是分散“插花地”种植,灌溉形式的选择成为难题.
三是农业水价和补贴的政策,与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密切相关。面对山东省“人多、地少、水缺”的省情,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必然趋势,农业用水也将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但水费征收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生产成本,甚至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因此,逐步实行定额内优惠,定额外加价收费,研究和制定灌溉水费补贴政策,对保护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发展节水灌溉至关重要。
四是气候变化对节水灌溉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气候变化导致灌溉不确定性增加,极端干旱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既要考虑设计灌溉保证率的灌溉问题,也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干旱年份的非充分灌溉问题,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变化的适应性。
五是个别项目县农田水利项目不能实行统筹规划建设。由于现状多部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致使技术标准和投资标准不统一,验收评估要求不一致,工程管护要求不一样,缺乏统筹规划,对重点县项目建设和运行也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造成工程达不到节水灌溉规范要求、重复投资、项目区重叠等问题。
六是水源保证问题。新建灌区大多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可能会造成多个工程争水、水源不足或者地下水超采等问题。
七是部分项目县前期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在验收评估中发现,前期工作不到位是工程形式选择不合理、工程建设阻力大、运行管护困难多的主要原因。有的项目未经现场勘测,没有结合农民的灌溉需求,拍脑袋定地点、定工程形式,结果设计完成后施工难、运行难,农民不欢迎。
八是工程质量标准问题。个别县(市)质量意识差,局限于传统的低标准、低寿命,工程建设贪多、贪大、图便宜,如:部分灌区给水栓质量参差不齐,保护性差,使用不方便,寿命短,造成很多“后遗症”;有的泵房形式陈旧、砌筑简陋、墙面处理粗糙、房顶未做防水处理;有的输水管道价格低廉、质量差,试水时漏水;个别灌区管道密度、单个出水栓控制面积达不到规范规定要求等。
九是项目建设管理问题。个别项目设计变更过于随意,造成部分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标准偏低等。特别是有混凝土、金属结构、电器以及隐蔽工程建设内容的项目,缺少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质量检测,缺少混凝土抗冻、抗渗等检测指标。
十是项目的运行管理问题。从验收评估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项目县均采用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方式,其手续、章程管理制度健全,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
4 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建设合力
以项目县为责任主体,加强部门协调,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的要求,重点做好规划实施、水源配置、工程技术标准的统一,建立县级“规划一张图”制度,不符合规划的不能批准建设。
4.2 完善建设内容,提高工程标准
按照生态灌区建设的要求,以灌排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五网一体系”(灌排网、路网、林网、电网、信息网,工程管护体系),完善建设内容,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
4.3 科学选择工程模式,加大管理措施
加强用户调查和技术论证,做好项目区勘察和测绘工作,合理选择工程形式;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如设计人员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农民管护组织培训、新技术应用培训等。
4.4 注重实效,探索可持续管理模式
搞好产权移交和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按照管理有效性、适应性的原则,不排除其他管理有效的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与农业合作社等群众组织有机结合;拓宽筹资渠道,建立管理基金,按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农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
4.5 严格项目县级验收,逐级落实验收责任
以项目县(市)为工作“重心”,严格落实分级责任,规范市级验收评估之前的验收工作。项目县应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的要求,及时完成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县级初步验收等验收工作,县级工程没有验收或不具备验收条件的,地市水利、财政部门不进行初步验收评估。
4.6 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监督,委托专门的技术咨询单位和人员不定期抽检,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加强过程管理,并及时下发整改意见要求整改;二是严把年度实施方案审查关和设计变更关,明确责任,建立设计变更省级备案制度;三是针对灌区给水栓、射频卡、混凝土施工等质量问题,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抗冻、抗渗检测,加强金属结构和电器的质量监督;四是科学合理优化工期,尽量避免冬季施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
4.7 进一步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要在奖励建设经费的基础上,建立奖励管理机构的管理经费、人员培训经费、先进工程模式的推广经费、技术创新人的奖励经费等机制,体现奖励机制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8 因地制宜,灌排一体,推广成功节水模式
要因地制宜,灌溉排水统一规划实施,在平原易涝区和滨海盐碱地区,注重建设排涝体系,在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的基础上,在平原井灌区,推广桓台县井灌区综合节水模式;在山丘区水库自流灌区,推广墙夼、青峰岭等水库灌区自流渠道灌溉模式、丹河水库灌区自压和提水相结合的管道输水灌溉模式;在山丘区分散水源区,推广莒县多库串联节水灌溉模式、沂源县风光电提水节水灌溉模式;在引黄灌区,推广德州市引黄灌区自流渠道防渗灌溉模式和规模化管道灌溉模式;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区,推广多水源联网高效节水模式,如:龙口市威龙葡萄酒基地微灌节水和管理模式;昌邑的林下食用菌微喷灌模式;青州花卉固定式喷灌模式。在大田作物中,开展喷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同时大力推广小畦灌溉技术,沟灌、穴灌技术,脉冲(波涌)灌溉技术。全面推进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