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黄土地上的那片红
2014-04-06◎黄兵
◎黄 兵
延安,中国地理版图上黄色土地的一块。说起黄土地,总让我想起黄沙,想起窑洞,想起陕北的煤和石油,这是2008年4月第一次到陕北延安时的印象。其实,除了黄土、窑洞和煤炭,那一次的延安之行,当地的红色氛围和当地人红火般的热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下半年,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党务干部赴延安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我有幸再次踏上延安这片黄土地,再次重温这片黄土地上炙热的红。第二次来到这片充盈了革命红色的黄土地,少了第一次相见的陌生,像多年未见感情依旧的朋友,我的心,激动、兴奋,它跳动得更加欢腾,更加热烈。因为这一次,我做了功课,临行前对延安那一件件红色的往事进行了认真回顾,我是怀着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敬意,揣着对现今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激,带着学习艰苦奋斗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使命,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报到的那一晚,我望着窗外的宝塔山,迟迟难以入睡。
培训第一天,我们听取了安振华教授主讲的《延安整风与群众路线》、《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报告。安振华教授是延安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也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是多年来长期研究延安红色革命的专家、学者。安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贴合实际,大量引用历史史实、图片资料和诗词歌谣,让我重回了那个时代,重回到延安整风运动的那段历史岁月,让我深切地走进了延安的文化精神,走进了延安人的生产生活。安教授的报告,可以说是一堂政治理论课,也可以说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电影,还可以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科书。听完报告,我的心中又多了很多红色的故事,多了一份传承红色革命传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心中的那片红,更加清晰,更加明亮。
接下来的两天培训里,我们现场参观了宝塔山、张思德广场、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圣地,接受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宝塔山顶,我们紧握右手,庄严重温了入党誓词。那一刻,我觉得我也是一个革命青年了,我的心情澎湃激昂,我的斗志昂扬意气。这不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个承诺。在张思德同志纪念广场,当看到张思德同志高大的雕塑,我油然起敬,这个小个子的四川青年,用他不到30岁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做出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人生价值不在于做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能把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做好。作为一名四川同乡,也同为小个子男子,我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好每一步的人生路程,我们也可以很高大。
说延安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因为我们党是在延安发展壮大,长征后红军的主力是包括延安在内的陕北儿女。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十余年,是延安人民和延安这块土地供应了物质基础,同时也给延安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历史遗迹。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回顾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再忆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革命领导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参观后,我真切地感受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深深为革命领导人们艰苦奋斗、利民为民的精神折服。我想,只有具备坚毅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才会取得如此的胜利成果。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对延安这片土地和它养育的儿女产生了敬意。如果没有延安,也许就没有我党的发展壮大,没有新中国的崭新面貌,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延安,它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源泉地,它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栖息地。
在抗大纪念馆,我接受的是,对学习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精神的教育。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十多二十岁的姑娘小伙们,面对物资匮乏和敌人封锁,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只有学习,才能提高生产生活的能力;只有学习,才能开阔思维进行建设。想我们现在的青年,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对学习却没有那么敬业了。只有学习,才能进步;不学习,就会倒退,今后,我想我应该加强自己的学习了。
杨家岭、枣园,这些革命领导人在延安战斗、生活过的地方,从这里,党中央的决议决定被发出;在这里,一批正确的作战思维形成著作,指导我们的战斗。还有清凉山、凤凰山、王家坪……延安的每一处土地,都为我们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成功延安功不可没,延安人民感激党中央感激毛主席情真意切。在延安,我见到的男男女女,都是那么善良,那么热情,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是那么唯美,充满神奇,因为其中,蕴含延安人民对主席的敬意。为展示延安的文化精神,展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丰功伟绩,延安市精心打造了大型歌舞剧《延安颂》,这是延安的一张名片。所以,我们没有错过观赏这样一部剧作的机会,整个观看的过程中,我们是那么投入,那么忘神,我想,那是因为那份红,像火焰,已深深深烙入我们的血管。
黄土地的那片红,你会像一团火,在华夏大地,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