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五大理念全力推进汉江综合整治工作
2014-04-06省水利厅副厅长魏小抗
◎省水利厅副厅长 魏小抗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最大支流,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江河淮汉”,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实施汉江综合整治,是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加快民生水利的重大举措。自2013年初全面启动实施以来,省水利厅协调和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和汉中、安康市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前期和资金筹措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全力推进汉江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一、求真务实,汉江综合整治全线铺开,成效初显
依据《陕西省汉江综合整治规划》,按照“江堤标准化,水系生态化,景观优美化”的综合整治目标,着眼解决汉江防洪能力低下的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安康东坝区等一批事关汉江防洪安全的重点段防洪工程,涉及沿江11个县(区)、19个单项工程。当前,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渐进高潮,势态强劲。截止2013年10月底,全省累计下达中、省投资10.2亿元,完成投资21.2亿元,建设堤防(护坡)131.6公里。其中汉中市城区汉江中林滩段全面竣工,城固县江湾滩段主体完成,汉台区桥闸至曹营段、普陀至杨庵段均完成主体90%。安康东坝区防洪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白河、旬阳、石泉县城防洪工程进展顺利,为确保安全度汛奠定了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全力加快前期工作,组织审查项目可研10个,单项初步设计27个,总概算投资32.92亿元。批复项目可研1个,初步设计19个,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奠定了项目基础。
总结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有以下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工程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等省上主要领导先后检查汉江综治工作,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赴汉中、安康市调研工程建设,省水利厅和汉中、安康市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工程建设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加快前期工作是基础。在督促市、县加快项目初步设计、可研报告编制步伐的同时,省厅协调整合技术力量,全力开展项目审查、审批工作,为工程全面开展奠定了项目基础。三是加大投资是保障。在加强与各级沟通汇报,积极争取中、省投资的同时,督促市、县各级,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最大限度满足了工程建设需要。四是重视质量是抓手。严格工程建设“四制”和资金管理制度,加密检查频次,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二、认真研究,着力解决汉江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差,编制进度滞后。由于国家基建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加之地方勘察设计力量薄弱、前期经费短缺,致使项目可研和初设编制进度缓慢,质量不高,审批周期长,直接影响资金下达和开工建设。汉江综合整治规划涉及13个分县可研、约120处(段)子项目初设。截止目前,批复项目初设19个,仅占总项目初设的16%。国家重要支流治理汉江流域治理项目可研报告仅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技术审查,也直接影响到中央资金的争取。
二是投入不足,制约着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开工以来,省上两年下达治理任务总计为新修加固堤防150公里。据初步估算,需建设资金约30多亿元。按照规划投融资方案,需中、省资金13.5亿元,市、县配套16.5亿元。但截止目前,仅落实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8.2亿元。由于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地方配套资金几乎未落实,资金缺口很大,严重制约着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三是工程整体进展缓慢,治理理念需进一步转变。汉江综合整治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整治内容涉及防洪、水保、水生态保护和水景观等四大项。但目前仅实施了防洪工程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且进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规划的治理计划进度安排。目前防洪工程完成124.3公里,仅占总治理任务578公里的21.5%。在实际建设中,设计观念守旧、治理措施单一,仅围绕防洪安全布设传统措施,没有与城镇发展、水生态保护、水景观旅游等有机结合,“人水和谐”理念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项目管理有待加强。面对量大面广的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但由于各级机构不健全,市、县专职人员较少,致使工程管理比较薄弱。工程启动实施已近两年,但项目管理办法、实施标准、考核规则等相应的制度均没有建立,致使工程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和抓手,成为加快工程建设的又一制约因素。
五是舆论宣传工作薄弱。汉江综合整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水利工程,理应大力宣传,吸引、引导社会各级广泛关注和参与,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但由于“重工程建设、轻舆论宣传”的思想制约,从上到下,宣传报道较少,特别是正面宣传严重不足。在项目检查中,有些人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工程建成,就永远不再遭受暴雨洪灾了。防洪工程是有设防标准的,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强化宣传工作,及时肃清这种思想倾向。
三、树立五大理念,全力推进汉江综合整治工作
(一)切实更新观念,树立人水和谐和大汉江、大流域综合治理理念,打好总体攻坚战
汉江综合整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实施好综合整治规划,切实维护汉江水质安全,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处,对于陕南循环发展乃至全省、全国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此,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安澜汉江、资源汉江、生态汉江、人文汉江、数字汉江”五大理念,全力推进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要创新治理思路。克服墨守成规的做法,树立大汉江、大流域思想,力争在规划和工程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规划理念上要突出人水和谐,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突出弘扬汉江厚重的区域文化特征;治理范围要立足全流域;功能开发要突出生物、环境多样性;河道整治要力求断面多样化、自然化、生态化;堤防建设要强化湿地保护,保持水陆联系;防灾减灾和水资源调度突出信息化;治理效果要突出生态环境优美化,增强汉江的时代魅力。二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整治标准。要在充分借鉴渭河全线整治经验、认真总结分析当前工程建设中好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要求,在汉江整治功能规划和工程建设上,要顺应群众盼水、亲水、居水的强烈愿望。通过汉江再造带动陕南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向沿江聚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促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三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打好攻坚战。“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抓到底”。我们必须坚持省、市、县协同作战,各级水利、发委、财政、城建、交通、林业、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合作,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共同完成汉江综合整治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壮举。
(二)创新机制,务求高效,全力推进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决定着汉江综合整治整体进展和工作的水平。一是创新前期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借鉴渭河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经验,尽快研究出台有关技术指导意见,推行设计总承包,面向市场,聚集各方设计力量,加快工作步伐。要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更新设计理念,合理选定防洪标准,既要有效防御洪水,又要给洪水安排出路,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改变前期工作模式。在做好与国家重要支流汉江治理可研和汉江综合整治规划衔接的基础上,要分项目、分阶段研究简化有关程序,将部分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市、县办理,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完善前期工作管理办法。从省、市财政资金中划拨一定份额,作为前期工作经费,满足前期工作需要。实行前期工作月报制度,立足实际,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要求,彻底扭转前期工作滞后局面。
(三)深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
资金不足是推进汉江综合整治的又一“瓶颈”制约。各级地方政府是汉江综合整治的投入主体,但陕南经济发展缓慢,各级政府财政困难,加之引进社会资金不足,致使工程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为此,一是积极跟踪协调,推进汉江重要支流治理项目国家尽快批复立项,加大中央补助资金力度。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强与省发改、财政等部门汇报沟通,尽力提高省级财政支持比例,增大投入额度。三是市、县各级在加大财政硬投入的基础上,将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南水北调生态补偿费等规费中省级返还部分进行整合,用于汉江综合整治。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体制,准确把握和用活用足国家投资政策,通过金融信贷、土地置换、企业共同开发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吸引企业、经济组织、个人各尽所能参与汉江综合整治,推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四是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建立稽查、审计、督察等联合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效用。
(四)切实强化管理,全面推进,提高综合整治整体水平
一是围绕汉江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和治理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在抓好堤防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保生态、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启动防灾减灾、水资源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设,真正做到各项措施整体推进,综合治理。二是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使汉江综合整治的所有工程都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推进,确保所有工程都是精品,真正把质量这一百年大计落到实处。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责任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施工安全、工程安全、人员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建立宣传发动工作机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特别要突出工程建设的理念宣传,切实提高各级各界的认识水平,坚定信心和决心,形成强大合力,扎扎实实开展治理工作,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堤标准化、水系生态化、景观优美化”的综合整治目标,打造一个“堤固洪畅、水清岸绿、滩平航通、人水和谐”的新汉江,彰显“玉带绕秦巴、汉水润三秦”的人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