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千阳县灌溉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

2014-04-06张同辉

陕西水利 2014年1期
关键词:千阳县灌溉面积水费

张 瑾 张同辉

(宝鸡市水利工程与管理处 陕西 宝鸡 721000)

1 千阳县灌溉发展现状

千阳县位于渭北旱塬西部丘陵沟壑区,南北长45km,东西宽40km,面积996km2,耕地2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5%,农业在该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展灌溉事业成为该县农业工作的重点。该县灌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了千丰渠灌溉工程,控制灌溉面积3.1万亩,后经历次改建、续建,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第二个阶段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先后建成大沟水库灌区、夜叉木水库灌区、桐花庄水库灌区、郝家坡水库灌区、柳家塬水库灌区、跃进渠灌区等骨干灌区,到九十年代该县设施灌溉面积达到9.80万亩;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后,该县先后对原有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和末级渠系配套,对原有灌溉设施采取建筑物维修、田间渠系配套、渠道防渗处理等措施,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批小型灌区,截至目前,该县有中型灌区5处,设施灌溉面积9.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85万亩。各类小型灌区16处,设施灌溉面积2.2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11万亩,有力地保障了县域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2 千阳县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千阳县川窄、塬小、沟壑纵横,山岭重叠,地形北高南低,山原自北向南倾斜。由于特定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现有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工程总量不足、规模偏小、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区域内有效灌溉率偏低,大量耕地缺少完善的灌溉水利设施,水利化程度不高;投入资金不足,田间配套不完善,春灌用水高峰时,灌区内上游有水下游旱,水事纠纷经常发生,供水很不安全;水利工程覆盖率低,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问题,致使水资源利用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一些提灌工程由于抽水扬程高,运行成本高,群众无法负担水费,人为造成灌区农田受旱,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威胁,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3 千阳县灌溉事业发展思路

在规划灌溉发展时,先系统收集相关基础资料,然后利用千阳县水利普查成果,分析评价灌溉发展现状及水土资源平衡状况;在巩固现有灌溉面积及调整种植结构、缩减不合理灌溉面积基础上,统筹考虑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等对粮食的刚性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发展灌溉面积,合理制定灌溉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建设标准,提出灌溉发展总体布局与分区策略,提高灌溉保障能力。笔者认为:千阳灌溉发展,应在该县北部低山丘陵小型灌区,重点抓好高崖河自流灌区建设;中部塬区重点抓好以冯坊河水库灌区为主的新灌区建设和节水改造,突出抓好林果草灌溉工程建设;南部千河川道区,重点抓好以渠道修复和改造为主的设施维护及节水建设。

4 千阳县灌溉事业发展内容

4.1 灌溉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灌溉要发展,水源是关键。以冯坊河水库为龙头,在夜叉木水库灌区通过新打机井15~20眼,其他小型灌区新建泵站提水灌溉,县城内水库联合运行,弥补县域水源不足,建起灌溉水源保障体系。其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在千阳县一级支流冯坊河中段新修冯坊河水库,蓄水能力为2500万m3,根据已成水工程和灌区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地理地貌特征条件,放水高程以1000 m为宜,其优点是能与已成工程联网,90%的农田为自流灌溉;渠系建筑物规模大大缩小;减少大量工程占地和群众搬迁,灌区由郝柳灌区、桐花庄灌区、大沟灌区、皂角树沟灌区、斜道巷灌区、闫家庵灌区、牧羊沟灌区、洋湾河灌区、段家塬灌区、黄里村灌区、赵家塬灌区、冯坊河自流灌区、谢家沟水库灌区等13个已成灌区组成,改善灌区面积6.6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98万亩。按照灌区地理位置和地块分布现状,工程区划分为东、西2个区,依据工程整体布置形式,每个分区为一个独立的灌溉系统,在灌溉期间,各区应按顺序进行轮灌,保证灌溉质量。

4.2 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在县城南部和北部着力实施灌区节水措施,具体是在千丰渠灌区、夜叉木水库灌区这两个中型灌区和跃进渠灌区、仰塬抽水站灌区、千川自流灌区、新民机井灌区、涧口河自流灌区、安坡自流灌区等6个小型灌区实施末级渠系改造和配套,全力修复和完善灌区的末级渠系,主要对流量1m3/s以下的斗渠和分渠进行衬砌改造,发展灌溉面积5.7万亩,同时改变这些区域的灌溉模式,对地势平坦或连片区域,推广滴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模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节水增效。

4.3 建设林果草灌溉工程

在县域中部地势平坦、水源工程分布较好的地区,可实施林果草建设工程。由新建冯坊河水库加上现有6座水库联合运营,可使该区水资源达到3148万m3,完全保证该区林草果建设工程的水源供给。目前,该区群众居住集中,对新生事物认识高,接受较快,相对其他乡镇经济基础好,对发展高效节水工程较为有利。分别在张家塬镇、南寨镇和崔家头镇建立两个万亩苹果基地,带动经济林、果品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建设,发展林果草种植面积6.3万亩。该工程实施,将彻底改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作物产量,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为大面积发展林果草等经济作物夯实基础。

4.4 做好三个方面的改革工作

其一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双轨道投资体系,对于小型农田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原则上由各级政府负责投资,田间工程续建配套由用水户协商解决,政府给以必要的补助;其二是建立项目区效益补偿回归机制,实现水费由事业性收费转向经营性收费的过渡,力争使农业水费趋近成本定价,在水费核定中,不应该将过去欠账摊入新的水价之中,增加农民的不合理负担,在水费征收中,考虑由公共财政给予合理补助,使管理单位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实现良性循环;其三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保障体系,以渠系为单元设置管理机构,坚持一条渠道一个管理单位。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工程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

5 灌溉效益预测

5.1 农业效益预测

千阳县灌溉发展规划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8.98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10万亩。粮果比例为6∶4,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粮食平均亩产由320 kg/亩增加到380 kg/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8.8%,作物复种指数由150%提高到180%,每亩可净增粮食60 kg,即可增加粮食412万kg,粮价按现行市场价2.0元/kg计算,可增收824万元。

经济作物每亩增收按300元计算,可增收2090.88万元。

5.2 节水效益预测

亩均节水按下列公式计算:(W前/Y前-W后/Y后)×Y前

式中,W前——改造前现状作物亩均用水量(m3/亩),按120m3/亩计;

W后——实施节水改造后拟种作物的亩均用水量(m3/亩),按80m3/亩;

Y前——改造前现状作物亩均产值(元),按512元计;

Y后——实施节水改造后拟种作物的亩均产值(元),按608元计。

灌溉发展区亩均节水52.6m3,换算成节约电费表示其增量效益,即可节约电费为190.75万元。

5.3 项目实施前后水费对比

节约水费计算公式为:W无×U无-W有/Y有×Y无×U有

式中,W无——无节水设施现状作物亩均用水量(m3/亩),按120m3/亩计;

W有——实施节水改造后拟种作物的亩均用水量(m3/亩),按80m3/亩计;

Y无——无节水设施现状作物亩均产值(元),按512元计;

Y有——实施节水改造后拟种作物的亩均产值(元),按608元计;

U无——无节水设施水价(元/m3),按0.25元/m3计;

U有——有节水设施水价(元/m3),按0.2元/m3计,

经计算,亩均节约水费16.5元,节约水费287.50万元;在增量效益上,由于项目实施,可增收3393.39万元,水的分摊系数取0.4,故灌溉净收益为1357.36万元。

6 结论

千阳县灌溉发展规划选项正确、布局合理,建设指导思想正确,经济效益显著,并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项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程项目,应尽快组织实施。

猜你喜欢

千阳县灌溉面积水费
陕西宝鸡千阳县南寨镇:防病防虫保增收
千阳县文化馆传承人培训
千阳县剧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缩短进城农民的“适应期”——千阳县抓党建引领进城农民融入城市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没付水费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