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水资源条件分析
2014-04-06惠仲德
惠仲德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 西安 710068)
1 区域概况
1.1 自然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关中中部、展布于渭河两岸、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占地面积882km2。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光照总时数1983.4 h,年平均气温13.6℃,7月份最热,平均可达26.8℃,最高气温4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最低气温-19℃。无霜期219 d。
天然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匀,夏季降雨多,冬季相对较少,雨量多集中在7、8、9月。降水量明显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4%。以西风为主,平均风速1.5m/s,最大风速17m/s。
渭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区,河谷阶地包括以下几类:渭河河道,渭河漫滩(分为低漫滩和高漫滩),以及渭河一、二、三级阶地;发育的微地貌有冲沟、洼地及人工坑塘、人工陡坎、人工土堆等。
区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沣河、皂河、涝河五条河流。
1.2 社会经济概况
新区面积广阔、土地平整、光热自然条件好,是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的粮食主产区。现状大部分区域为耕地,总面积103.4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83.81万亩,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渭河以北、泾河两侧的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泾河新城分别属于关中九大灌区的宝鸡峡灌区和泾惠渠灌区范围;渭河以南的沣东新城位于中型灌区沣惠渠灌区,沣西新城有小型涝店抽水站灌区。
西咸新区涉及西安、咸阳两市7个县(区)、23个乡镇(街道办),2010年总人口77.95万人,城镇化水平19%,全区生产总值约170亿元。现状经济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内陆空交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及国道跨区而过,关中环线围绕四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空港新城。
2 水资源情况
2.1 水资源量
根据《陕西省水资源调查评价》(2011)报告中相关区域成果,西咸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41.6mm,渭河以南普遍高于渭河以北,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多年平均降水深731.7mm;泾河新城最小,多年平均降水深561.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0.3mm,径流深的分布情况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总体是渭河南岸普遍高于渭河北岸,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967万m3;西咸新区位于关中盆地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约16.41万m3/km2,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476万m3。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4920万m3,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7523万m3。
2.2 水资源特点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西咸新区人均、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25m3、169m3,分别为全省的20%、17%,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11%,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渭河以南水资源总量占区内45%、渭河以北占55%;渭河以南、以北每平方公里水资源量分别为26.16万m3、16.56万m3。区内水资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分布与降水同步,7月~9月份约占全年的60%以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3)河流含沙量高、落差小、开发利用难度大。
境内渭河、泾河均为多泥沙河流,年输沙量分别为1.69亿t(咸阳站)、2.67亿t,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沣河、涝河、皂河在本区均位于下游河段,落差较小,不具备修建工程的条件;加之沿河两岸工业生活废污水的排放,河流污染严重。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现状供用水情况
区内现状供水以地下水为主,水源地主要分布在渭河、沣河、皂河两岸。少量建成区范围内的城市生活、工业用水主要由西安、咸阳两市自来水公司供给,其余大部分地区居民就近打井、分散取水。本区属典型的渠井双灌地区,农灌用水主要依靠宝鸡峡、泾惠渠、沣惠渠及涝店抽水站灌区灌溉工程及当地地下水,新区南部还有少量纯井灌区。
现状年向区内供水水厂有5座,总供水能力约24万m3/d,向新区供水量仅4.36万m3/d,每年约2292万m3。沣东新城内的西安市三水厂,仅供西三环附近居民,其主要用户在西安主城区;咸阳市五水厂,供给沣东、沣西新城北部紧邻渭河区域,其主要用户在西咸大道两侧;空港新城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现状用水由咸阳市四水厂专供。泾阳县城和泾阳产业密集区两个水厂,供给泾河新城城镇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水。
农业灌溉用水以区外地表引水(宝鸡峡、泾惠渠、沣惠渠、涝店抽水站灌溉工程)为主,现状年供水量约1.02亿m3。新区大部分区域为乡村,人、畜用水多依靠自备井抽取地下水,年供水量约0.75亿m3。
2010年新区总供水量约2.36亿m3,其中地表水1.02亿m3(均为区外灌溉引水),地下水1.34亿m3。从供水结构来看,主要以区外引水为主,占总供水量的56.7%。
现状年各部门总用水量约2.36亿m3,其中农灌1.76亿m3,工业2833万m3(含大唐渭河热电厂305万m3),城镇生活560万m3,农村生活1115万m3,建筑业172万m3,第三产业556万m3,河道外生态用水量45万m3。
3.2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1)总体用水效率分析
规划采用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两个指标来衡量西咸新区总体用水效率。2010年人均和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305.4m3/人和140.9m3/万元,低于全国人均用水量450m3/人和万元GDP用水量150m3/万元,高于全省的220m3/人、106m3/万元和关中地区的208m3/人、96m3/万元。由此可见,西咸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城区之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总体用水水平较低。
(2)农业
现状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7.03万亩,林果草灌溉面积16.78万亩;灌溉用水量1.7797亿m3,综合灌溉定额212m3/亩,远低于全国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421m3/亩。通过对宝鸡峡、泾惠渠、沣惠渠灌区典型调查分析,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农业灌溉水平较为先进。区内农业灌溉大部分属于关中大型灌区范围,灌溉设施条件较好。
(3)工业
2010年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44m3/万元,各个新城有一定差异,其中秦汉新城最大,约60m3/万元;沣东、沣西新城最小,为31m3/万元;均低于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0m3/万元,渭河以北三座新城高于关中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m3/万元相比,用水效率不高。区内渭河以南工业原属西安、咸阳两市,用水水平较高;渭河以北多属县域工业,技术、工艺相对落后。
(4)城镇生活
现状新区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约103 L/人·d,低于关中平均水平152 L/人·d,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3 L/人·d。主要原因是新区城镇主要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城郊,供水条件有限、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2010年西咸新区用水量约2.36亿m3,扣除宝鸡峡、泾惠渠等灌区灌溉引水1.02亿m3,当地水用水量为1.34亿m3。地表灌溉用水水质标准较低、且保证程度低,难以作为生活、工业企业用水。
新区地表水资源中,泾河、沣河、皂河三条过境河流水量丰富,但缺乏拦蓄工程,且水质较差,难以直接利用。年自产径流量4121万m3,由于缺乏工程措施,难以有效利用。
现状地下水开采程度很高,区内地下水资源量约1.27亿m3,城市水源地、自备井星罗密布,水源井长期超采,2010年实际开采量已达1.34亿m3,其原因主要在于区内地下水分布渭河、沣河、皂河两侧,沣河水补给量较大。
区内没有自产径流的开发利用工程,除地下水资源外,基本依靠区外客水。这种对客水的依赖性和缺乏水资源调蓄工程,用水可靠性不高。
3.4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1)水资源总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西咸新区水资源量1.75亿m3,人均、亩均占有量极少,属严重缺水地区。现状用水多由区外供给,随着新区建设的全面推进,需水量将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势必日益凸显。
(2)水资源调蓄能力低,工程性缺水制约经济发展。
新区地处我省关中平原,境内河流多位于下游段,受地形高程条件限制,不具备修建调蓄工程的条件。工程性缺水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区域地下水超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渭河、沣河、皂河两岸地下水相对丰富地区多为西安、咸阳两市水源地。近年来,随着两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地下水开采增幅较快,超采严重,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
(4)现有设施供水能力有限、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小。
随着西咸新区的全面建设,入住企业越来越多,人口将快速增加,供水范围不断扩大,供水格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现有供水设施供水能力有限、管网覆盖范围小,供水设施老化严重,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要求。
(5)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低,地下水开采量大。
新区农业灌溉主要由宝鸡峡、沣惠渠、泾惠渠灌区以及纯井灌区组成,但多位于灌区供水末段,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供水保证率低、且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由于灌溉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灌溉用水积极性不高,随之大量开采区内并不丰富的地下水。
4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西咸新区属资源型、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地区,而其所处的关中地区则是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的区域。解决新区未来发展用水问题,只能在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基于关中地区水资源配置框架内,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合理规划经济产业布局,通过实施区外调水,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才能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