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以济宁学院为例

2014-04-06仇丽丽

关键词:济宁应用型学院

仇丽丽

(济宁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曲阜 273165)

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以济宁学院为例

仇丽丽

(济宁学院 外国语系,山东 曲阜 273165)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深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上升趋势。目前,翻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重要使命。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创新价值和开拓意义。

地方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教学翻译”;“翻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翻译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贸易、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成立了翻译学院或翻译系,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大学外语系本科生仍将是中国翻译人才的主要来源”。[1]目前,我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量超过50万人,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而合格的翻译人才仅占翻译人才需求量的5%。[2]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将直接有助于地方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

二、济宁学院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2011年3月,在济宁学院外国语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翻译课程的名称首次被改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以下简称翻译),这既符合教育部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也把本校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推上了新的日程。近两年,本校外国语系的翻译课程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改革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翻译教学模式,在传授翻译理论的同时,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国家的研究生培养储备力量。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首次招收“翻译专业”本科学生以来,国内高校纷纷建立翻译系或增设翻译方向。本校是一所新建院校,目前还没有设立翻译方向或翻译专业,这也是我们近期的一个努力方向。

目前,国内英语应用翻译人才的培养大体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非英语专业的ESP(特殊用途英语)教学,二是英语专业的应用翻译教学。相比较而言,后者才是培养英语应用翻译人才的主要途径。[3]本校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外语专业完成。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外语系的专业翻译教学与系内其它的翻译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区别。1981年,加拿大学者德利尔(Jean Delisle,1981)首先提出了“教学翻译”(Teaching Translation)与“翻译教学”(Translation Teaching)的概念。在他看来,“翻译教学”的开展是为了翻译本身,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翻译的知识和技巧,而“教学翻译”只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工具,在这一背景下,翻译只是用来检查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程度。[4]

近两年,济宁学院外国语系在逐渐改革翻译教学模式的同时,多方面参考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证书考试、专业八级翻译考试和翻译硕士考试的里面的相关先进内容,并且开始注重百科知识的培养,这标志着本校在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为将来本校翻译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来,关于翻译课程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国内的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练习+讲评”的教学模式被一批学者批评为“随感式、印象式”的“师傅带徒弟”的经验主义,[5]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校外语系目前使用“理论+实践”的翻译教学模式,探索翻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注重翻译练习文体的多样化,并且通过推荐课外学习资源,使翻译课堂得以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设立翻译硕士(MTI,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专业学位,从而开始了我国“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6]从本校外国语学院2013年的研究生录取比例看出:在59个被录取的研究生中,20个是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占总数比例的33.9%;如不计9个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比例达到了40%。显然,这个数据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翻译硕士的培养成果,也表明本校在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三、济宁学院的翻译人才培养定位

济宁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应用型翻译人才和复合型翻译人才缺口较大。济宁学院所在地区——济宁是山东省6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是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1家,并且济宁市正在“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济宁开展进出口的企业1000家,产品销往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对外贸易额的不断扩大,济宁市亟待解决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需求问题。因此,济宁学院的专业翻译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找准切入口,适时展开教学改革,逐步实现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目标,推动济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地高校的翻译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本校翻译任课教师正逐渐增加各类应用文本的翻译,并且通过网络课堂,如外国语系精品课程网站、网络博客、电子邮箱等方式,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四、济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优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翻译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它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翻译教学模式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技能培养为主、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句子为练习单位;以文学文本为主,轻视应用文本;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以技能培养为主,忽略了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翻译练习的单位由句子扩大到段落和语篇;文学文本与应用文本结合;教材选择多样化,并且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编写自用教材;在注重翻译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翻译理论。

本校的翻译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课堂讨论;通过问题启发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等;课程组成员查阅了大量书籍和网络资源,采取以教材为主,以其它教材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在考核方式上,模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尝试开卷考试的方式,把学生的翻译作业、课堂表现、翻译知识积累、写作等几个方面作为综合考核的对象,使学生的成绩更加客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校翻译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应用型或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二)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性高等院校可以立足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以主动适应本地区、本省及至周边各省的经济发展的需求。[6]目前,本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后能够基本胜任翻译的学生不多,而既能做好翻译、又能熟悉外贸业务的学生更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学分离,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巴黎高级译校校长Danica Seleskovitch博士提出合格翻译的标准:“Qualified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are people properly trained for immediate employment with less or no need for an adjustment period”。[1]因此,实现翻译课程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初期的适应时间。当前,本校外语系开设了国际商务贸易课程,由本系驻企教师任教,迈出了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一步。

根据济宁学院的地缘优势,本校的翻译教学可把外贸翻译和旅游翻译作为教学特色。济宁地区的外贸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另外,本校位于孔子故里曲阜,曲阜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正着手建设生态旅游大市。本校的翻译教学中已经引入曲阜外宣资料的翻译,同时对三孔外宣翻译的现状和问题展开研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产、学、研一体化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翻译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四点:(1)邀请相关单位来校提供专业培训、由任课教师辅助指导,并且择优推荐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现学校翻译教学与就业工作单位的双赢;(2)推行“外语+职业资格证书”模式,鼓励学生考取通过商务英语证书、翻译资格水平证书和英语导游证等,促进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3)推荐学生多做翻译兼职工作,通过不断练习,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素养,如责任心、务实态度、时间意识、合作精神等;(4)加强教学科研,对翻译教学的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促进翻译教学。

(四)提高学生的中、英双语水平

在几年的翻译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翻译出来的东西语言较为得体、简洁通顺,但相当数量的同学做出的翻译文理不通、语法和语言错误较多,甚至难以理解,这其实跟学生平时的积累是紧密相关的。笔者深刻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大三一个学年的课堂翻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课程的教师参考多方面资料和系内其他老师的建议,制定了一系列英语和汉语书单,要求学生多读中、英书籍和文章,并课堂上与学生做简单的互动交流。通过这种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中、英双语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读书、思考和写作的好习惯,为翻译水平的提高夯实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翻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壮大翻译教学师资队伍,不短提高教师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加强翻译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翻译教学的一个必然任务。本校外国语系的翻译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但随着教师的进修和人才引进政策,本校英语专业的翻译师资队伍进一步壮大,能够从事笔译、口译教学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为翻译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五、结语

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是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和必然趋势,而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培养有地方特色的翻译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次大胆尝试。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着眼于发展本地经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翻译人才,为其它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目前,本校外国语系课程设置日益合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正朝着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8-50.

[2]黎芳.适应湖南对外经贸发展的地方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3):167-168.

[3]黄映秋.地方性本科院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6):78-79.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5]刘季春.本科翻译教学“观念建构”模式刍议[M].2006,(2):48-51.

[6]桑仲刚,穆雷.20年求索后的当今中国译坛——2007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J].2008,(4):31-36.

[7]刘忠.地方实用翻译人才模式探讨[J].河套大学学报,2010,(1):33-35.

猜你喜欢

济宁应用型学院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初等教育学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山东济宁卷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院掠影
路过济宁(组诗)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