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2014-04-06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余 靖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媒体是一种由新技术来支撑的媒体形态,如触摸媒体、数字电影、数字杂志、数字电视、桌面视窗、网络、移动电视、数字报纸、手机短信、数字广播等。新媒体相对于电视、广播、户外、报刊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刻地影响。而大学生处于时尚、技术的前沿,新媒体早已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意志、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2]新媒体的创新性和交互性为他们成才、成长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也让他们找到了将个人才能充分展示出来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早已烙上了新媒体的痕迹。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3]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大众化加速教育管理民主化

目前,以Web2.0为代表的社交类网站迅速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它打破了过去Web1.0模式那种自上而下传播、普通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单一模式,强调“共同建设”、“创建”和“分享”,人人都可以通过爆料来成为“公民记者”,人人都可以通过跟贴来获得“大众麦克风”。在新媒体“网络民主”浪潮的裹挟下,过去那种“控、管、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早已失效,甚至适得其反。而反之,若将这种“网络问政”渠道进行良好地畅通,不仅能够使之成为学生与教师、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还能够汇聚师生智慧,对广大学生的诉求进行更好地了解,为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建设提供试验场。[4]

(二)新媒体的碎片化催生价值选择多元化

新媒体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以及开放、自由的信息交流方式,个体发表观点和意见的空间很大,这就造成原来统一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日渐瓦解,过去那种依靠单一媒介就能够强势覆盖受众群体的时代早已逝去。随之而来的,就是碎片化时代。它的实质就是个体受众不用只受某一元价值观点的影响,而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自由地选择媒体内容。在新媒体背景下,呈现出多元价值对立与分化的局面,不同的价值观念在青年大学生头脑中相互激荡和冲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挑战。[5]

二、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要学会转变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这是适应新媒体背景下民主化、碎片化特点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学会低姿态,新媒体强调交流的双方地位都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以博友或者网友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开展全方位沟通和正面引导。其次,应该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把握。基于吉尔德定律和摩尔定律来看,新媒体传播带宽和传播参与者都会呈现出指数式上升或者倍数增长的趋势。教师只有知道学生在想什么,才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有的放矢。再次,还应该学会用网民的语言来对大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思想引导工作,必要时还可以培养网上意见领袖,力争将网上话语的主动权掌握住。[6]

(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由于受人员上集中性、个体性和时间上同步性的局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很容易让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逆反心理,而新媒体则恰恰相反,它很容易实现交流双方之间的沟通。基于教育效果来看,网络的虚拟性更容易让学生毫无保留地袒露心扉,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基于教育手段来看,可以利用聊天室、BBS、微信、微博、E-mail、MSN、QQ 等新媒体技术来进行多对多、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等相互型交流。例如,可以可以在学校的论坛网站建立起留言区和讨论区,使学生能够通过匿名的形式或进行注册来使用,这样做既能对于当前的社会潮流问题、交点问题进行自由的探讨,并且能够自由地倾诉个人的一些想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可以快速地通过大学生在留言区和讨论区的发言以及交流掌握其内心世界,了解到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心中的一些问题,便于思政工作者的疏导和引导与教育。

(三)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将新兴媒体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应该立足青年大学生思想引导,想方设法宽途径、谋发展、求突破,不断探索利用新兴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一是将新兴媒体与团员青年思想引领相结合。积极利用微博互动载体拉近团组织与青年的距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每个角落,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倾听年轻人真实的声音,受到青年的普遍欢迎和认可,更有助于及时把握青年思想动态,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大有裨益。例如某高校在“新浪网”、“腾讯网”分别开通名为学校团委、学校机关的微博。开展了“新时期,我心目中的雷锋精神”、“今天,我们这样“微雷锋”、“创建节约型校园——你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等关于学习雷锋精神的微话题线上讨论。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将学院、身边生活中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感人感动瞬间通过写微博、晒照片、分享视频等形式深化学习雷锋精神精髓、增强弘扬雷锋精神力度。

二是倡导“微”生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扑面而来的“微”生活让年轻人萌发更多创作热情,这也成为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机。例如某高校机电系学生就策划拍摄一部微电影,讲述普通学生寻梦、筑梦、圆梦的青春足迹。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群年轻人最终制作完成人生中第一部微电影 《最初的梦想》,拍摄的整个过程让全体制作人感慨万千,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影片在全院放映时,引起观众的普遍共鸣,影片传递的执著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这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无法企及的。[7]

三是巧妙设计方案,活动中嵌入新媒体。党学、团学活动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为增强活动吸引力,可以在设计活动方案时会巧妙在活动中穿插新媒体运用环节,如在班会学习中,可以采用微博形式让学生当场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这种类似匿名的方式往往能让参与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增强年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在活动中顺利渗透,教育实效性明显增强。

(四)确定准确的价值舆论导向

首先,在新媒体条件下,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旗帜,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的推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其次,利用新媒体来围绕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讨论,同时对国家目前的思想路线进行大力宣传,及时解决问题、发现矛盾。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容忍”,对于新媒体北京出现的一些负面舆论导向,不要惊恐,也不要简单地进行打压,而应该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引导,力争将负面舆论影响的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

三、结语

总之,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使之在师生关系、教育情境、教育内容、教学理念上都得到了改变,大大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符合当今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45(6):133-136.

[2]林爱清.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2):143-146.

[3]魏立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1):155-158.

[4]薛荣生,眭国荣,徐源.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2(9):165-168.

[5]苏威,梁文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37(4):176-179.

[6]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09,38(7):103-109.

[7]陆宝忠.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1):144-147.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