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4-04-06马小红
马小红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3)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这也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目前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开展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显著,学生思想主流呈现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在政治态度方面,拥护党的领导,关注国家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我国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层面,主体取向呈现出积极、健康、务实、向上姿态;在思想道德状况这一层面,道德认知与社会规范相符合,也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客观要素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的要数网络媒介,同时,对大学生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方面起极重要影响要素的是父母与家庭,与此同时,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成才就业等方面的主要要素便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此,从微观层面的高校教育与宏观社会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全面互动起来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显得非常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要素及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要素之一——社会环境
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要素——家庭,对学生的择业观、价值观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据调查,大学生的第一信息来源渠道是互联网,它进入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调查表明,重庆市76%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占98%;有72%的大学生经常使用QQ聊天,经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别占28%和26%。51%的大学生经常对感兴趣的话题跟帖发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1]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不良信息如:黄色、暴力、黑客等会通过互联网趁机而入进行传播扩散,从而使得一些学生沉溺与网络,对网络极度迷恋,容易自我封闭,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要素之二——家庭环境
其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影响的是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的一生所离不开的,父母和亲人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影响,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下,很多观念都会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即使学生已经外出求学,可父母还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据显示,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社会设置”因素中,家庭对大学生“道德伦理”、、“理想信念”、“恋爱婚姻”、“处理事务”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均处于第一位,比例分别是45.2%、28.5%、37.4%和44.6%。在“成才就业”(19.3)和“人际交往”(30.7)上也处于第二位。[2]父母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和位置在这些现象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决定人生的大事上,他们会把父母的意见首先纳入考虑之中,这都充分表明了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父母的位置和重要性。所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因素,而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它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要素之三——学校教育管理方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学校教育管理,强调管理者的主导作用的传统的 “家长式管理”模式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中心是管理者,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有参与活动和服从领导的义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所缺乏的。这种重教育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他们的能力的培养。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到,学校组织的活动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主要依靠校规校纪等硬性框架的教育管理,过分强调行为规范和纪律,用强迫式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很难说到学生的心里去,有些学生便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接受方式的被动性,与“90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个体需求相脱节,也远离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这就要在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并且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改善社会环境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方便快捷的节奏,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占领网络主阵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优势。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舆论宣传阵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党的方针政策、学生关心的切身问题通过网络宣传,使思想政治的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其次,社会媒体要正面引导,传播网络正能量。开放的互联网,有着庞杂多样的信息,既有健康、进步的有益信息,也有反动、迷信等不宜内容,所以,整个社会需要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整治网络谣言,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另外,还需要加强网络等新媒体阵地建设,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大力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络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
还要发挥父母和家庭的引导作用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据笔者调查,目前有超过50%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重自己的举止文明,课上与课后判若两人,容易滋生一系列道德问题。所以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方法做起。[3]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想到的环节,而家长在这方面的参与度相对比较薄弱,家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忽视,但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惯,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抗挫能力差。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首先,学生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而且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决定,使之形成独立的性格;其次,家长还需要改变以往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模式,注重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最后,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为孩子创造挫折教育的条件,增强其意志,开阔其心胸。
(二)加强公民素质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调查显示,学校98.7%学生都在18岁以上,不足18岁的也即将步入成年,即使最小的也没有低于16岁。面对这样一个成人团体,学校以公民教育为切入点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公民教育的最佳阶段,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是学校,也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阵地。据调查可知,一些学生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情感淡漠,言行分离。在学校里,也时常发现有些学生的不良现象,比如:说粗话,乱丢垃圾,破坏绿化和公物,浪费粮食,不送餐盘等。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社会、家庭、学校等造成的,但学校作为主阵地,应将公民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可塑性和针对性。
首先,学校要以科学的、健康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网络公民教育阵地的建设,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及时过滤各种不良的信息。其次,在学校进行建设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注重个人修养,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做起,进行道德实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自己的道德意识,注重在公共场合的仪表和谈吐。有大局观,提高集体意识,遇到不良的道德行为应该积极干预,建设文明校园是我们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在与异性交往的时候要注重礼节,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学校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纳入公民教育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讲公德、讲国家和讲集体的关系,明白个人的公民责任和义务,使学生从内心树立起民意识。
(三)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不断改进教育管理的工作方式、手段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切实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做到“以学生为本”,管理个性化,用管理、服务育人。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要迎难而上,对管理学生的传统模式进行改变,对学校与学生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格局进行改变。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了解“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和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学生的服务要有针对性。
在对学生服务的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细化原有的工作内容,拓展新的职能领域,逐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管理、咨询和服务一体化的工作体系。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广大大学生群体,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概念。要努力为学生寻找机会,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促使他们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再者,面对思维更加活跃,追求个性的“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者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有着重要的联系。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把握好他们的思想特点,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使命能被他们肩负起来。仅靠高校的力量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素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反馈和解决,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家庭与学校应当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地位,再者,社会环境在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基础上,把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机制融合起来,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进行加强和改进。
[1]赵为粮.大学教育如何用好新媒体[N].光明日报,2013-10-16,(16).
[2]薛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3]张亚南.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J].湘潮(下半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