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
——以黄淮学院为例

2014-04-06杜向菊

关键词:媒介辅导员素养

杜向菊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
——以黄淮学院为例

杜向菊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当我国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90后”成为当今大学生主体时,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水平的高低就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及时与有效,决定着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和影响学生程度的深与浅。该文结合对黄淮学院等高校辅导员的调查结果,针对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从高等院校和高校辅导员两大方面探寻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途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以可行性建议。

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网络能力;舆论引导

截至2013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手机搜索入口重要性提升。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1]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深受其负面影响。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交互性使得低级、媚俗的文字、图片、视频在缺乏“把关”的情况下直接传递给大学生,对其道德品行的形成和稳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造成部分学生思想上迷茫和行为上失范;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娴熟的传播技巧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我国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在现实世界的真实与网络环境的虚拟交错混杂的情况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网络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能够多大程度引导学生和影响学生,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现状

(一)问卷设计与调研范围

2013年3月,笔者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从基本情况、媒介接触与使用、媒介判断与解读、媒介素养教育需求与途径、媒介伦理道德等方面,对黄淮学院124名专兼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样本回收率100%,样本有效率10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1.男女比例:在专职辅导员76人中,男性比例为65.8%,女性比例占到34.2%;但是,在兼职辅导员48人中,女性的比例高于专职辅导员女性的比例。

2.年龄比例:最小的25周岁,年龄最大的48周岁,平均年龄34.5周岁。26.31%的辅导员年龄在20~30岁之间,55.26%的年龄在30~40岁,14.47%的年龄在40~45岁,超过45岁的比例是3.95%。

3.学历学位比例:90.79%的辅导员在硕士研究生以上。

4.工作年限比例:在专职辅导员队伍中,61.8%的老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在3年以上,31.58%的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在1年以上3年以下,从事辅导员工作在1年以下的仅占6.58%。

(二)问卷调研结果

1.在媒介接触与使用方面

有75%的辅导员对媒介素养非常了解和一般了解,还有25%的不了解媒介素养是怎么一回事,甚至第一次听说。由此可见,尽管辅导员的学历水平较高,但绝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学习过网络知识与技能,因此,让更多的辅导员进一步了解“媒介素养”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最经常接触的媒介和最喜欢的媒介均为手机和互联网电脑。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对于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的接受度和热衷度很高。

所有的辅导员都会熟悉使用word、excel,但只有17%的辅导员掌握各种新媒体的功能和传播规律;还有44%的辅导员不懂得微博、微信等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辅导员大都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给学生发布信息的首选渠道是手机网络,主要参与的媒介活动也是网络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及开展工作,90%的人使用电子邮件,98%的人利用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交流;50%的辅导员注册了自己的微博,46%的人开通了博客,35%的人使用微信等时尚通讯软件。如果出现一种新媒体形式,15%的人选择率先尝试,63%的人选择等对其充分了解了再使用,22%的人选择普及了再使用。因此,辅导员群体在新媒介的选择上相对谨慎与保守。

2.媒介判断与解读情况

辅导员基本了解网络媒介的主要功能。78%的人认为我国媒介自律程度不高。75%的人虽然愿意但很少主动在新媒介上发表言论。超过90%的辅导员认为报纸等传统媒体所传达的信息较为可靠。超过95%的人认为新媒介的使用帮助自己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网络媒介精通程度上,75%的辅导员认为较好。但在媒介鉴别、判断、掌控方面有60%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能力稍显不足。有65%的辅导员对一些主流媒体的信息持非常相信的态度;有23%的辅导员浏览过低俗色情网站。

在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方面,高校辅导员大都比较模糊,对有关法律法规了解也不够。65%的辅导员认为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匿名发帖子;68%的辅导员认为引用网上的信息写文章、制作课件可以不注明来源;只有22%是辅导员了解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

3.网络素养教育需求与途径调查情况

75%的人认为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40%的人认为有些帮助。78%的辅导员从未参加过媒介素养方面的培训,虽然22%的人参加过相关培训,但所受培训并不全面。88%的人希望开展网络素养培训。

在提高辅导员网络素养最有效的途径选择上,52%的人选择统一组织和系统培训,47%的人选择自学。如果开展媒介知识竞赛,66%的人表示支持但不愿意参加。

对于网络素养培训的期待主要是如何快速有效收集到需要的信息、怎样辨别信息真伪、如何加工和利用收集到的信息。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发现以黄淮学院为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及其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边缘化与被动性

从调查中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务日益繁杂。大部分辅导员大都兼任教学任务或办公室工作,个别没有兼任其他职务的辅导员所带学生的数量往往超过400人。他们整天为事务性工作所累,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真实需求,难以及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职能不但没有突出,反而被弱化。大量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挤占了辅导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用在媒介理论学习和网络技能提高上的时间过少,难以运用有效的新媒介手段去教育、引导学生,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回答学生提出的疑虑和困惑,致使他们在学生心中依赖感减弱,可信度降低,影响力下降。

(二)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调查结果看出,高校辅导员接触最频繁的媒介为互联网电脑,其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资讯和娱乐休闲;他们在接触新媒介时较为慎重,参与意识不强;具有一定的媒介选择自主意识、网络利用意识和媒介辨识能力,但媒介制作能力不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辅导员在适应新媒介飞速发展和开展工作需求方面已经自发地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媒介素养,也逐渐意识到网络素养及其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低水平与滞后性

从调查结果得知,由于缺乏系统的网络知识学习与网络利用技能培训,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媒介素养教育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普遍对“媒介素养”概念不熟悉,对于“媒介知识”了解不全面,对“媒介技能”掌握不到位;缺乏媒介批评意识,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不强;参与网络互动和网络内容制作的比例很低,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工作。

三、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途径

(一)高等院校层面

1.严录用,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基础。当前高校在选拔考核任命辅导员时过多关注的是是否有硕士学历、是否是党员、是否是学生干部等硬性条件,考虑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辅导员实践经验和面试的综合表现,很少考核他们的媒介素养,这与网络时代对学生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应把好网络素养的准入关,如同对待学历证书一样把它作为硬性指标加以考核,引导那些即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自觉提升网络素养。

2.勤培训,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保障。成熟的人力资源部门都懂得不仅要录人、用人,还要育人、留人。高校人力资源部应当把网络素养作为高校辅导员系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辅导员的网络素养:首先,整合本校各院系教学资源系统讲授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对全校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其次,选派辅导员外出参加高层次的网络素养培训班;第三,定期举办有媒介素养研究专家参与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或研讨会;第四,建立包括网络素养相关资讯、理论文章、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的媒介素养分享平台,并为每个辅导员开师生可以互动的专栏,供他们汇报工作,交流心得,舒缓压力,提升网络素养理论水平与网络使用技能;第五,设置专人负责的媒介素养话题讨论专区和QQ群,并激发大家参与互动的热情。

3.重考核,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的加速器。高校有关部门在每次网络素养培训结束后都对参与者进行方式灵活的小测试,或者要求他们写培训总结,并把网络素养的学习与运用纳入辅导员年度考评机制,从而引导辅导员自觉学习网络素养知识与技能。高校有关部门在重视考核的同时还要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辅导员使用博客、微博、微信、易信等新媒介,针对那些在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博主、发表含金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或典型案例的辅导员,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进而激发辅导员在工作中多观察、在学习中勤思考。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如同催化剂,加速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水平。

(二)高校辅导员层面

1.增强网络意识,及时更新网络知识。在媒介化生存时代,高校辅导员对网络环境要有较强的敏感意识:了解网络环境的传播特点和规律,熟悉互联网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掌握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能力,具有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领域的意识。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高校辅导员要有高度的“把关”意识:对网络信息进行鉴别判断,对相关重要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掌控,认真研究信息传播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对学生舆情的影响,并据此制订、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在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的重任中,高校辅导员要强化舆论引导意识,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对大学生舆情进行正确的引导,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时时更新使高校辅导员在信息获取方面与大学生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优势,所以高校辅导员要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网络素养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工作之中。

2.激活网络知识,不断实践网络技能。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高校辅导员使用的增长速度。高校辅导员应当激活已经掌握的媒介理论与操作技能,开通或参与基于互联网的工作平台,开展思想教育和服务管理等工作,提升该平台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进而增强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具体实践活动:(1)充分关注学生经常发表言论的贴吧等网上公共舆论空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跟踪学生的情绪变化;(2)使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深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获得尽可能准确的信息,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3)利用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及时沟通、深入交流;(4)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通过给学生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大学生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影响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讨论的范围和强度;(5)发挥“意见领袖”和“把关人”功能,在舆论形成期,对首先接触到的资讯进行客观分析、鉴别评判、正确解读、深度加工,再将针对性较强的有价值信息传播给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对某些重大信息进行分层级多角度的传播与扩散,进而支配和引导大学生的思维、态度和行为;(6)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特点,遵循网络舆情的变化过程与规律,运用网络舆情分析与判断的基本技巧,积极参与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进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朝着积极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3.加强自律意识,时刻遵守网络道德。目前,网络充斥着一些无聊、庸俗、刺激人们感官的低俗作品,污染了网络环境和社会风气。高校辅导员要牢记“公地悲剧”理论,在网络作品制作与传播的实践中培养审美眼光和批判思维,在人工智能的自动控制和过滤软件的使用中增强“把关”意识与技能,在非商业行为中引用、转载别人的文章或观点时注明出处;自觉遵守网络伦理,维护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做好示范作用,为净化网络环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此同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在网上发表错误言论,不信谣、不传谣,主动用事实辟谣;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遏制非法网络信息的发布,把网络建成传播先进文化与宣传美好道德的平台。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及其管理机构要有强烈的媒介意识,从观念上充分认识网络素养对自身发展和工作实效的重要性;高校管理部门应把网络素养水平的考核纳入高校辅导员的准入制、培训制与绩效考评制,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自我学习与参加培训形成较为系统的媒介素养知识体系,不断通过各种媒介实践锻炼网络使用与利用的技能,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力。当然,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素养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庞大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管理机构和高校辅导员的不懈努力,还需要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的紧密配合。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OL].http://www.cnnic.net.cn.

[2]刘新东,等.辅导员专线——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平台[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5).

[3]刘芳.新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J].中国报业,2012,(1)(下).

[4]张红,等.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调研与对策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6).

猜你喜欢

媒介辅导员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