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老生对新生“1+1”结对帮扶模式的探讨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例
2014-04-06陈晓敏
陈晓敏,赵 刚,陆 莉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独立学院老生对新生“1+1”结对帮扶模式的探讨研究
——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为例
陈晓敏,赵 刚,陆 莉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在我国,大学教育模式与高中及高中以前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后都面临着从高中模式到大学模式的转换。在独立学院,有相当多的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够良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差,因此针对这一学生群体,有必要探讨在独立学院开展老生对新生“1+1”结对帮扶的模式。希望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让新生进入大学后能迅速融入大学,同时能在大学中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生活,从而掌握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更好的服务国家和社会。
独立学院;结对帮扶;探讨研究
一、新生入学后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踏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心理适应问题,这一阶段也是心态情绪急剧变化的阶段。大学生入学后面临的常见的困惑和问题有:饮食不习惯、生活没人照料、情感孤独、人际生疏、学业困惑、室友矛盾,时间空间变多等诸多原因。新生通常在入学一个月后开始觉察到适应问题,而调整周期有长有短,大多数的学生都需要至少一学期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但有些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仍然感到不适应,这将会影响到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这个期间虽然有辅导员的引导,但是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量非常饱满琐事繁多,其很难针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做到面面俱到,如何让学生尽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生涯中有个良好的开端,对于独立学院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项亟需探讨的工作。
二、“1+1”结对帮扶模式的探讨
(一)老生对新生“1+1”结对帮扶模式的实施形式
在大学,老生基本是大一以上年级的学生,新生主要指大一的学生,笔者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以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力,采取自愿报名形式自愿结对,进行“1+1”帮扶学习为主,同时兼顾生活及课余交流。
学院根据有意愿参加帮扶的学生以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原则进行随机“1+1”结对,即一名老生帮扶一名新生,根据具体参与人数也可能在小范围内是一名老生帮扶两名新生。参与时间为2个学期,即新生进入大二年级结对帮扶形式自动解除,同时进入大二年的学生可以申请参与到对下一级新生的结对帮扶活动中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之间能够迅速消除隔阂,避免部分学生被班级或学校边缘化,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以和谐的氛围消除他们内心对新环境和新生活的不知所措及惶恐不安,进一步提高学习生活的和谐程度。
(二)结对帮扶的主要目的:学习上的帮扶
学习上的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比较普遍,且表现多样。应试教育制度使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不足,在高中阶段,上大学就是学生的明确目标,而进入大学目标一旦实现,学生便处于理想的真空,无目标导致无持久动力。其次,应试教育方式导致入学后学习方式上表现出不适应。大学以前的教育,教学上从老师“反复督促”转变到现在“学习靠个人”,不少学生感觉难适应,有的甚至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再次,在大学相对宽松的教育模式下,不少同学渴望努力学习,但又管不住自己,最后嬉戏无度中荒废了学业。受高中及以前的认识及思想的影响,新生中有相当多一部分同学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无限制的自由和轻松,可以不重视学习,甚至可以不用学习,因为有这种认知偏差和误区,很多新生对待学习存在松懈的现象。而要扭转这种思想,光靠思想教育或者学校的硬性规定是不够的,更需要老师和老生学长的以身说法和耐心引导,同时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引导带动新生多参与到班级或校内各种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活动锻炼的成就感,同时通过老生学长的引导还让新生树立起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提供专门的学习教室供参加结对帮扶的同学学习,教室开放的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帮扶的同学可以在一起相互学习和讨论。
(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教育制度设置对于学生行为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取向。在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工作中,制定一套科学有效规章制定能够为整个活动运行提供良好保障。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集思广益共同分析研究确定较为合适的规章条款,同时还制定了一定的奖惩机制,学部每学年对老生学长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的可以在其本人的综合测评中加分,同时每年还评选出2~3名优秀学长,对优秀学长除给予加综合测评分以外还有荣誉和物质奖励,通过一系列措施,更好的保证活动发挥应有的功效。
三、“1+1”结对帮扶模式的效果的反馈
(一)参与人员广泛
“1+1”结对帮扶模式在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外国语学部已经开始试行近两个学期,从参与程度来看无论老生还是新生积极性非常高,报名人数非常多,新生参与度为95%,老生学生参与度也在80%以上,院系辅导员针对报名的老生同学会进行筛选,只有那些学习成绩良好,生活无恶习,品德端正的同学才能参与到对新生的结对帮扶中来。
(二)为锻炼和发展党员提供机会和平台
在结对帮扶中,我院外国语学部积极号召党员同学在该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一般作为结对帮扶的小组负责人,负责把帮扶政策组织和落实到具体实处并做具体信息反馈。由此,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更好的发挥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强化党员的先进意识,树立学生党员在新生及普通同学中的模范形象,发挥党员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服务青年学生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一学期的活动开展新生的满意度在90%以上。
(三)结对帮扶模式的附加作用
1.在结对帮扶中,老生同学对新生的帮助不仅仅是表现在学习上,除学习之外,老生学长在学生思想和生活也产生很多影响。在学习之余,高低年级同学交流非常多,交流内容包括对人际交往,专业前景,校规校纪,防盗防骗,学校周边的风土人情、各种课外活动。另外,相互结对的两个同学私下里频繁沟通,有的经过一学期后已经建立了比较亲密的关系。这种通过结对帮扶的老生同学的引导,可以帮助新生迅速对本专业及大学生活有个比较直观和表象的了解,可以比较快的融入大学生活中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甚至老生成为新生的标杆,成为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人。
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点多面广,还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在各种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下,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很多时间都在完成各种指标,有时会疏于细化管理,另外,一些学生及时内心情绪起伏波动很大,或者心理上生活上遇到危机,他们不愿意向家长及老师讲诉,相反,他们愿意向同龄人寻求解决之道,这样老生学长可以帮助辅导员发现一些工作中很难触及到的真空地带,更好的为辅导员提供新生的一手的真实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新生辅导员分担一部分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量,对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也起到了明显的帮助。
2.有利于老生学生的成长
老生有引导和监督新生的责任,而为了更好的对新生有正向的影响,学长要新生做到的自己就必须先做到。同时在帮助新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激发老生同学的责任感使命感,老生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老生同学和新生的交往过程中能相互学习到沟通和交友技巧,这种能力也将伴随着老生的同学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可以使其终身受益。
四、结对帮扶模式存在的问题
该管理模式在笔者所在学校试行以来都是在探索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结对帮扶形式参与面较广,参与人数众多,涉及到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比较难集中管理;(2)有个别结对成员热情度持续时间不够长,只是出于好奇参与该活动,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没能真正起到帮扶的作用;(3)有少部分老生学长综合素质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处理学长与学弟学妹之间的关系,有的学长忽略了和学弟学们之间平等关系,高高在上,不能很好地对新生加以引导。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出什么样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关键,只靠单纯课堂机械的讲授而没有系统、细致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老生对新生细致全面的引导可以帮助新生尽快减少入校后的不适应感和孤独感,使新生尽快建立起对学校对专业及大学生活的感情,结对帮扶的模式无论是对老生还是新生都会非常受用,这种经历都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对双方而言都能够起到熏陶思想,充实精神生活的作用。今后,我校将继续对“1+1”结对帮扶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模式。
[1]江光荣,吴才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丽丽.班导师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J].2011.
[3]梁俊凤,师会芳,王明旭.新形势下高校“学长制”的探索[J].2007.
[4]覃娟.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