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管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以制造业为例

2014-08-08陈军亚

关键词:管制竞争力制造业

陈军亚,张 钰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环境管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以制造业为例

陈军亚,张 钰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环境管制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严格的环境管制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由此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但同时,政府的环境管制政策也可能通过内部化环境成本,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择中国制造业1994~2008年的相关数据,考察我国的环境管制措施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环境管制增强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环境管制;产业竞争力;制造业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随着人类社会普遍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加速,资源环境约束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人们对清洁环境的需求和工业化进程加剧的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政府部门强化环境管制措施的政策需求。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人士担忧,这些环境规制内部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是否会对产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由于不同的国家可能实施严苛程度不同的环境管制措施,一国较高的环境管制是否会导致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关于环境管制与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理论界最具解释力的观点来自波特假说。波特(1991)首次提出环境管制可以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观点,并在此后的研究中做出了进一步解释。波特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而这些创新将提高企业生产力,从而抵消由环境保护带来的成本并且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然而,围绕波特假说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并未呈现出与其理论完全一致的结论。关于环境管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管制越严格,产业竞争力越弱。环境成本包含于企业成本内,更加严苛的环境管制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阻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些学者以污染性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指标变量检验环保措施和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均得出了类似结论。代表性研究如Gray和Shadbegian(1993)以造纸业、石油冶炼、钢铁企业为考察对象,研究环保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二者成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即对环保的投入越大企业生产率增速越小。Jaggy和Freedman(1992)以纸浆业、造纸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水排放与企业经济指标(资产报酬等)之间的关系,同样得出二者成负相关关系的结论。Levy(1995)的研究以跨国企业为考察样本,也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环境保护措施越严苛的国家,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弱。傅京燕(2006)考察了我国的环境管制对出口产业中的污染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创建环境—竞争力矩阵,他发现:作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中的污染型产业普遍受到环境管制的负面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管制越严格,产业竞争力越强。他们的解释是:技术创新使得企业产成本降低,甚至弥补环境成本带来的损失,最终环境管制政策会提高产业竞争力。Rosso和Fouts(1994)对美国的大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污染物排放减少与企业收益率增加二者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尤其是对于污染企业而言,这种正效应越明显。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极具启发性的结论:曲如晓(2001)认为环境管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的创新行为可以弥补环境管制带来的成本增加所造成的损失甚至超过该损失;政府环境管制对企业进行各项创新活动影响巨大;较早实施严格环境管制措施的国家将会因进行的各项创新活动而拥有先发优势,有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凤亚红(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管制利于相关企业进行各方面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但前提是政府应该采取刺激企业自觉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而非使企业与出台的措施相对抗,作为企业也应该转变自身观念,把政府环境管制政策视为自身发展的新机遇而非障碍,要自觉积极地采取各项行动进行各环节的创新,采用科学方法解决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不利。

最后,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应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而定。Ulph(1990)指出,若把贸易模型看作一个Cournot博弈均衡,各国则不会对环境政策属于哪种类别而有特殊偏好;若把贸易模型看作一个Stackelberg博弈均衡,就生产者剩余来讲,国家福利会改善。Sartzetakis和Constantatos(1995)指出产业竞争力的大小不仅与环境管制强度有关,而且跟环境管制形式等也有关系。国内学者也有一些类似的观点,如赵细康(2003)认为环境管制对产业竞争力不起决定因素。因为他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发现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二者的关系没有规律可循。他还指出,我国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相关产业政策对产业竞争力作用更为重要,可能只有这个作用渐渐削弱后,环境管制政策的作用才会比现在明显,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才会比较明确。

仔细考察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以往的研究多以国内企业为考察对象,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而对其在出口市场上竞争力的影响关注较少;在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中,多以企业生产率或者盈利能力为判断依据,而较少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处地位的变化进行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1994~2008年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的环境规制措施对制造业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竞争力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了尽可能全面考察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我们采取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环境管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β0+β1ENV+β2P+β3L+μ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ENV为解释变量,表示环境管制,P和L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制造业总产值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二)指标选择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环境管制成本和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综合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分别选择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代表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环境管制的严苛程度。由于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我们选取制造业总产值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作为控制变量。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RCA)是指一国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种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或者说一国某种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同类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与一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分行业环境管制指标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分行业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成本,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环境管制造成的成本;另一种方法则是用各种污染指标,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的年度变化等来反映环境管制的强度。由于我国环境统计起步较晚,完整时间序列的分行业环境污染治理和控制成本无法获得;对于可获得的部分数据,还存在着统计样本和口径出现年份变动等问题。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作为衡量指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是指该国家(地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该达标率越高,则意味着该国家(地区)环境规制措施越严苛。

3.制造业总产值

制造业总产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制造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制造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该指标代表制造业企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反映的是生产总成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4.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根据制造业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该指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三)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样本考察时间跨度为1994~2008年。全国工业分产业数据1998年以前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统计对象,1998年后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检验结果

由于不同数据值差异较大,直接用原始数据做出的回归结果,部分回归系数数值过小。所以本文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回归结果,模型估计如下: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环境管制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之间显著相关,严格的环境管制提升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较高的污染治理达标率虽然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但同时也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压力和动力,企业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或者清洁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产值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制造业产值比重主要受一国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而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份额还受到一国的比较成本和贸易政策的影响。我国制造业产值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负向关系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的需求较大,与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比较,我国还不具有比较优势。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劳动力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仅次于物耗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下降,对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废水排放达标率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严格的环境管制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面临严格的环境管制压力,企业进行防污新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行为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率的竞争优势的企业要比采用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更有效率优势、创新优势、整合优势及先动优势,从而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在资源环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日益显著的今天,企业积极利用环境要素,提升自身对清洁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作为环境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提高环保标准,严格环保执法力度,不仅不会损害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助于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1]傅京燕.国外有关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的进展及其启示[J].财贸经济,2005,(8):54-57.

[2]傅京燕.环境规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50-258.

[3]郝海波.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关于波特假说的新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95(3):85-89.

[4]肖红,郭丽娟.中国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92-96.

[5]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7.

[6]段琼,姜太平.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12).

[7]Anggito,A.,Impact of Free Trade on Industrial Pollution,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6-07.

[8]Levinson A.,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nufacturers’Location Choices:Evidence from the Census of Manufacturers,Journal

猜你喜欢

管制竞争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管制硅谷的呼声越来越大
基于STAMP的航空管制空中危险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药价管制:多元利益目标的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