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4-06
综合保税区是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是河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是全省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标志,是唐山市乃至河北省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窗口和“金字招牌”,是构筑和完善京津冀都市圈新的国际出海口的战略部署。加快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对于加速全市全省乃至整个渤海地区的强力崛起、全面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国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鉴于此,笔者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保税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区域实际,对加快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
综合保税区发展模式简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个地区的保税区已经根据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依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程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对扩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保税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功能对比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具备保税加工、保税仓储、进出口贸易和进出口商品展示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允许国外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通俗点说,保税区属于海关监管“境内关外”的综合性对外开放的特定区域,就是国内的“外国”:货物虽然实际进入了我国境内,但在保税区里相当于还没入关,所以不用交税。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区一字之差的保税港区功能更为齐全,它整合原来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外向型功能区后,成为更为开放的一种形态。其功能具体包括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和制造,港口作业等9项功能。
综合保税区是保税区的一个升级版,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特殊监管区域,由海关参照有关规定对综合保税区进行管理,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成为提升一个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的窗口和平台。
(二)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
从定义上说,自由贸易区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境内关外),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区域。对进出该区域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区域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在我国,综合保税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带有“自由贸易园区”基因的“试验田”。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区位条件和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
1.转口集散型。主要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等。例如巴拿马的科隆自由贸易区,该区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企业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为沟通东西方商业交流、活跃拉美地区经济以及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引人注目的作用。
2.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兼搞一些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制造。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普遍,例如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货物在该区内存储、贸易、加工制造均不征收关税及其他税收。
3.出口加工型。以从事加工为主,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例如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外国企业在该区内投资可以享受从审批程序、各种税收、原材料供应、土地使用、资金汇兑、劳动力供应、能源供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4.保税仓储型。以保税为主,免除外国货物进出口手续,较长时间处于保税状态,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商品进入该区可免交进口税,储存在仓库的商品可进行简单包装、样品展示,也可做零件装配,具备减免关税和提供转口的各种优惠条件。
(三)我国综合保税区的开发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借鉴国外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惯例和成功的案例,在国内沿海一些城市和地区先后建成了15个保税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保税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军者。目前,我国综合保税成功运作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苏州模式——依托“虚拟空港”和“海港”,实现“区港联动、海陆联运”,主要发展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采购分销、金融服务、检测维修、展示展览;二是重庆西永模式——以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为核心,主要发展出口加工、保税物流、港口,不仅有低端的加工,还有高端的研发和结算;三是海口模式——综合保税区与保税港区互为补充,错位布局,主要发展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售后服务、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作业。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
自2009年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2年7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成为国家批准河北省设立的第一家综合保税区。
(一)基本概况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4.59平方公里,位于曹妃甸工业区东北部,东侧是唐山湾生态城,西面是工业聚集区,南面是三号港池,北面是广阔的工业用地,距唐山市中心区8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秦皇岛170公里。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国际配送、中转、采购和转口贸易等业务,逐步打造成环渤海地区国际贸易便利、外汇管理宽松、物流监管便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目前,综合保税区封关口岸等基础设施已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总投资28.11亿元的特种玻璃新材料研发及出口加工中心、陶瓷机械(配件)及陶瓷产品进出口基地、张家口综合保税物流园、万世春国际仓储物流中心、进口汽车零配件及改装件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1.51亿元的环保产业基地及仓储物流、医疗器械保税仓储物流、宏润钢铁物流与国际贸易、化纤进出口基地、台湾食品产业园项目、进出口酒类及食品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等项目已签约并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
(二)发展优势
一是交通条件便利。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毗邻京津两大城市,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多条国省干道贯穿境内,随着唐曹高速、沿海高速的开通,以及京津唐环线城际铁路、唐曹轻轨铁路的启动建设,全区每平方公里路网密度已接近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同时,矿石、原油、煤炭、散杂货和集装箱等码头实现了国内国际通航。
二是腹地市场广阔。曹妃甸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发展极,为适应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需要,正全力打造政策优惠、通关便捷的优质国际出海口,为北京和河北内陆城市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增长提供支撑。随着内蒙古、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加快提升,特别是电力、煤炭等能源外输的物流需求,对河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
三是港口条件优良。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也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港成为钻石级港址。
四是产业支撑牢固。直接腹地唐山市工业历史悠久,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已形成煤炭、钢铁、化工、建材、机械等重化工业产业群,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京津冀地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尤其是从事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人数量大、水平高,为区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
(三)开发潜力
一是机遇千载难逢。曹妃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历经14次临时开放的曹妃甸港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启动编制,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这些都为曹妃甸跨越发展和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是政策更加优惠。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是河北省设立的首个综合保税区,其政策优惠,功能健全,进入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企业主要享受五大类政策: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区内自用基建物资及进出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货物出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有关规定办理报关,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三是基础日臻完善。园区内先后启动了涉及总投资达25亿元的封关口岸设施、市政路网、投资服务中心、多用途码头等项目。截至目前,作为封关运营必要条件的封关口岸工程,包括围网、巡逻道、卡口、集中查验区及现场业务楼等设施已建设完工,2个4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已开工。综合保税区2013年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四是设施逐步配套。在建设综合保税区的同时,积极加快区外4.5平方公里配套港区和配套服务区建设,并预留约9平方公里用于远期发展。重点加强集交易、展示、信息交流、仓储、配送、货运及金融结算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彰显曹妃甸特色的服务品牌。到“十二五”末,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将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入区企业达到100 家;加 工 贸 易 区、仓 储 物 流 区、展示交易中心、综合服务区、总部经济区、港口作业区6个区块功能基本成熟,将在曹妃甸开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四)存在问题
一是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配套港口、码头及航线的建设、运营情况是各类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紧密联系着货物进出、走向以及报关报检等手续、成本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到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投资建设的意向和未来发展情况。二是综合保税区在河北还是新生的特殊政策海关监管区域,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在今后园区运营、管理办法、政策制定方面尚缺乏相关经验。三是由于有关部门对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认识及其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在实际运营中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加快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把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结合自身的开发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晰功能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一是以“立足河北、对接京津、辐射三北”为目标,推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与北京、石家庄、张家口等地共同构建京津冀国际物流体系,整合环渤海港口资源,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全力打造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国际出海口”。二是依托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研发设计、出口加工、商品展示、检测维修、港航服务等10大功能,借助国家给予的保税政策优势,紧紧围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税收、大物流“三高一大”产业,做强先进加工制造业,做大国际贸易,做好高端现代服务业。三是采取以政府搭建市场平台,行业协会、商会为依托的方式,为入区企业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建设以进口酒类及食品、陶瓷、奢侈品、贵重金属等商品为主的国际专业化展示交易中心。四是集中发展以新型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的大型企业公司总部经济集聚区和亚太地区国际贸易链集成区,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进口贸易服务基地、高附加值产品进口的重要集散地、大宗国际商品交易服务基地、大型综合性国际贸易企业孵化基地;围绕产业融合和先行先试,打造航运金融、离岸金融服务中心、期货保税交割交易中心、跨国公司全球结算中心,重点塑造以离岸金融、研发外包、数据外包等为特点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创新实验区。
(二)充分利用政策,挖掘发展潜力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同属于国家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但从享受优惠政策方面来看,却存在着很大差距,国家在诸多方面给予了东疆保税港区政策支持,2011年5月13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和2011年5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将拥有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四大权责,并要求尽快展开政策创新试点。在这方面,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应依托自身发展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相同的优惠政策,同时借鉴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建设实际,尽快制定针对入区企业的切实可行、公平合理的优惠政策,推进保税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等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区内自用基建物资及进出口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优惠政策,以及综合保税区同港口、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整合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保税加工、临港物流、高端服务等企业规模化聚集。在综合保税区注册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优惠政策,赚取国际市场间的地区差、时间差、价格差、汇率差,实现商品多流向、宽领域、快节奏的销售,寻找最佳消费国,抓住最佳销售时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加速产业聚集,强力招商引资
一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举措,简化手续,为入区企业在办理通关、检验检疫、核销等业务方面提供便捷服务,在利用好综合保税区基本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新的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引项目、优质服务促项目。二是大力引进熟悉航运物流、货运代理、贸易服务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充实力量,配齐队伍,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开展针对性招商,以贸易类、物流类、加工类项目为主导招商方向,着重力度加大贸易企业的招商,同时大量引进仓储物流类企业、国际贸易企业、服务贸易企业以及金融支持机构为贸易企业物流及资金流转提供服务。加大对北京、上海、广州和省内市区等传统出口制造业比较集中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吸引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聚集。四是扩大招商范围,既注重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又注重对大型民营企业的招引。通过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新形式,锁定企业、上门拜访,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五是科学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加强与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公司洽谈对接,引进有实力的多元投资主体,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
(四)强化园区建设,尽快封关运行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省、市、区各级政府力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综合保税区市政路网、配套服务区、码头泊位等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加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张家口综合保税物流园、华星木塑板材出口加工基地、中联汽车及箱包国际物流基地、万世春国际仓储物流中心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促洽谈项目早日签约。三是加强配套投资服务中心建设。为海关、商检、工商、国地税等管理单位提供对外办公窗口,为企业投资置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项目审批办理流程,进一步吸引保险、货代、咨询等行业入驻提供服务,打造综合保税区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五)构建信息平台,打造物流“高速”
一是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与国际互联网及时沟通,对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数量,余缺商品调剂市场、国际物流加工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把握,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二是建设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和口岸、区内企业之间实现信息传递实时共享,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实现数据采集、传输、运行和管理自动化,促使货物在不同监管区域得到和场所间有序地流动,使货物得到科学、高效地监管和服务,确保曹妃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水平与国际接轨。三是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进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使曹妃甸综合保税区的发展与环渤海区域的总体发展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
(六)实现港区联动,促进一体发展
“区港联动”是实现保税区经济和港口经济共同发展内生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安排。具体工作中,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政策叠加。除继续享受保税区在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及港区原有的政策外,在税收政策上,还可叠加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从而改变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二是优势互补。将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与港区在航运、指泊、装卸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实现航、港、区一体化运作,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联动。三是资源整合。通过保税区和港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港”和“区”的资源在综合保税区内形成优化组合。四是功能集成。实施港区联动可集成“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一是国际中转,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二是国际配送,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三是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四是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转手出口到其他目的国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