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2014-04-06吴存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储粮粮食运输

吴存荣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储运工程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 450001)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吴存荣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储运工程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藏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郑州 450001)

概述在收购、储运环节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探讨一些关键因素的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包括新收获粮食干燥条件的限制、收购现场检验能力的限制、储粮技术应用不当、违规使用空仓杀虫剂、实仓熏蒸、租赁仓库交叉污染、物流运输环节无通风措施等;控制对策包括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储粮技术、倡导建立散粮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一体化模式、构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收购;储运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粮食安全,也影响食品安全.粮食收储环节是把好产后粮食质量安全的第一关,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护消费者人身健康的首要环节.当前,随着粮食收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从事粮食收购、储藏的实体已经不再单独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运输企业及非粮食行业的仓储企业已经进入粮食收储市场[1],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也已经涉足粮食收储业务.面对粮食流通市场化程度逐年提高的新形势,为了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研究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质量安全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粮食收购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1.1 新收获后粮食干燥条件受限

近些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主产区收获粮食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收获粮食中轻型杂质多,水分含量高,加上晾晒场地或条件的缺失以及缺少烘干设备,农民收获后的粮食要么直接销售给粮食经纪人或粮食收购点,要么直接堆放到露天场地自然干燥,有的甚至占用柏油马路进行整晒;前者往往因水分、杂质含量导致所销售的粮食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要求,后者要么因为高水分粮湿热积聚在粮堆内,造成粮食籽粒霉变,甚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而在沥青铺成的柏油马路上晾晒粮食,会导致粮食受多环芳烃污染,从而给收购粮食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1.2 收购现场检验能力受限

国家对收购粮食卫生质量有明确要求,对粮食中农药残留、真菌毒素以及重金属均有限量标准.而且,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粮食质量检验和保管能力并依法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许可[2].但是,目前粮食收购市场的经营者中大部分受收购环境、检测技术、检测手段以及检测人员的限制,不具备在收购现场检测粮食卫生指标的条件和能力,不可能在第一收购现场及时阻止农药残留超标、真菌毒素含量超标或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难以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3],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2 粮食储藏过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目前,粮食储藏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储藏,二是粮站或用粮企业的粮仓或粮食经纪人租赁的仓库储藏,三是种粮大户或种粮农民自建简易粮仓储藏.这几种形式中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储粮设施比较好,储粮技术及保管员素质均比较高,其他形式的储粮设施比较简陋,对储粮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比较简单.但无论哪一种形式均在以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影响储粮质量安全的问题.

2.1 储粮技术应用不当

粮食在储藏期间是以粮堆的形式出现,包括粮粒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形成了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系统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杂质、昆虫、微生物等生态因素对粮粒的生理、生化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影响粮粒的各生态因素的变化情况来选择使用不同的储粮技术,《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5号)对此给出了明确要求,GB/T 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也给出了指导性规定.但在我国湿热地区,部分企业或由于选用的储粮技术不当,使粮食易于出现发霉、结露现象,严重时粮粒易滋生以曲霉和青霉为主的霉菌,不仅使粮食品质劣变加剧,而且一些产毒霉菌还会产生霉菌毒素,给储粮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2 违规使用空仓杀虫剂熏蒸

用于防治危害粮食、仓房和储粮设备设施的害虫、螨类和有害微生物的储粮化学药剂,具有较强毒性,药剂使用不当会在粮食中残留,影响粮食卫生品质,威胁食品消费安全.如敌敌畏是一种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具有较好的熏蒸、触杀和胃毒作用,由于其向粮堆内的扩散性差,又易被粮食吸附,所以仅适用于空仓、加工厂、包装器材、铺垫材料、实仓空间的杀虫处理,GB/T 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LS 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对此给予了明确规定.但有的企业为了防治螨类等微小害虫,竟然采取粮面拌和的方式进行熏蒸杀虫,致使粮食中敌敌畏残留超标,给粮食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2.3 租赁仓库交叉污染

一些粮食经纪人在收粮季节租用一些商业仓库作为临时中转仓库,在租用仓库的选择中未遵照《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GB/T 29890的规定,无从考虑仓库周边环境是否适宜存放粮食,有的甚至在生产(或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和有腐蚀及污染影响的工矿企业附近的仓库存放粮食,给粮食质量安全带来隐患;有些租赁的仓库、货位存放过剧毒化学药品、化学物品或活牲畜等污秽物品,未经清扫、洗刷、消毒造成粮食污染.

3 粮食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需分布格局在近30年间从“南粮北调”逆转成“北粮南运”,东北的玉米、稻谷和大豆每年有500多亿公斤流向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加上近几年粮食国际贸易量的不断增加,粮食跨省、跨国界运输量逐年增加,据2005年统计,国内铁路运输占跨省运量的48%(不含铁海联运),水路运输占42%,公路运输占10%[4],通过铁路、水路运输的量占主要部分.在对粮食运输的管理方面,1997年颁布的《粮食运输管理规则》(国粮储[1997]255号)中的部分要求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该规则中涉及粮食包装物及铺垫物的要求也是围绕包粮运输做出的规定;2004年铁道部、国家粮食局下发的《关于铁路粮食运输严格执行包装标准的通知》,是为了切实解决粮食运输过程中的散落问题,进一步降低粮食在运输中的损耗而做出的规定,没有涉及保证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面对目前国内粮食运输中铁路、公路、水路、近海、远洋、库区(物流园区)道路等等运输形式共存的局面,加之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品种互混严重、抛洒损耗大、杂质含量高、运输过程环境控制措施严重缺失等问题突出,各方普遍关注的是如何减少运输粮食损耗的问题,对于运输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关心甚少.实际上对于长距离运输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在近十年来时常发生,如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30 d,温度、湿度的变化给东北地区偏高水分粮食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易发生结露、霉变,轻则变色变味不能食用,重则致使人、畜食用后产生各种中毒症状,甚至导致癌变,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因此,当前有必要结合发展散粮运输的契机,将保证运输粮食质量安全的问题一并解决.

4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为确保粮食在收储及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我们应建立从粮食生产到收储、运输环节管理与技术并进的全程安全控制体系.

4.1 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标准化作为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标准化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于一体,涉及土壤、种子、种苗、种植、栽培、肥料、农药、灌溉、田间管理、收割、储存、运输、加工、包装、认证等各种农(工)艺技术,从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延伸到产后,为粮食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协调方法和技术支撑.在当今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程度普遍较高,其建立的较为完整的支撑服务体系,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确保食品质量的积极有效的过程控制体系,其重要性在于它的管理理念能应用于从最初的生产者到最终的消费者整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是评估危害和建立强调预防措施(而非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检测)的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具.由于该体系的有效性,HACCP得到了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泰国、中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实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也非常强调和推荐HACCP与良好操作规范(GMP)的联合使用.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包括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仍很突出的现状,值得我们大力促进和推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引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高选择性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HACCP和GMP质量管理体系,从粮食生产的源头把好质量安全关.

4.2 积极发展绿色储粮技术

随着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储粮害虫防治化学药剂的限制日益严格,低温、气调、物理与生物综合防治成为储粮技术发展的大方向.基于储粮生态学理论,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达到储粮品质无劣变、无污染的绿色储粮技术已经在我国中央储备粮管理中得到应用,这些技术包括控温储粮技术、充氮气调储粮技术、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等.充氮气调储粮技术具有对大气环境无污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无伤害、对操作者身体无损伤的优势,同时也对各类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及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还可以抑制霉菌产毒,但对粮仓密闭性能要求较高.而控温储粮技术则可以利用各地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采取压盖、隔热保冷、膜下环流通风、缓释通风、气囊控温、空调控温等措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从而延缓粮食品质变化,避免粮食霉腐变质.对于一些比较简陋的仓房,只需要对其门窗、顶棚、通风口等气密、隔热性较差的地方进行防潮隔热性能改造,便可满足控温储粮技术的需要.只要控制粮食水分含量在安全水分范围内,推广应用控温储粮技术是非国家储备粮食企业以及粮食经纪人的最佳选择.

4.3 倡导建立散粮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一体化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运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专项储备粮食.这部分粮食由主管部门负责,通过粮食批发市场公开拍卖的形式予以调配,运输则按照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进行组织,以确保应对突发事件、平抑市场及进出口的需要.二是属于调剂市场的粮食.这部分粮食由作为市场主体的粮食经营者组织运输,力求以较低的运输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为了确保粮食运输效益、质量双丰收,有必要组织有关部门深一步研究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粮食运输组织合理、质量保证的问题.

我国粮食运输方式目前仍以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为主,散粮火车、散粮汽车、内河散粮船舶、散粮集装箱(袋)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散粮运输是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全部实现粮食散装、散卸、散储和散运的“四散化”物流,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面对我国粮食经营者独立实体分散、粮食批次多、批量小,规模化经营少的形势,必须从解决粮食合理化运输的组织入手,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标准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散装谷物安全装运规则》的要求,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国内粮食运输模式、运输装备的发展,通过政策、规章及标准的规范,引导粮食物流企业通过成立粮食运输专业合作组织的方式,在对运输装备优化选择及集成创新的基础上,以保障粮食物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为核心,发展以散粮集装箱(袋)多式联运为主、专用粮食运输车辆(船)为辅的综合运输一体化模式,才能保障运输粮食质量、数量、时间、效益等多方面受益.

4.4 构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目前,构建适用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原粮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相比理论上研究的成果更加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小、同类粮食的种子品种多(仅以小麦为例,来自网络的信息说明2014年小麦推荐种植品种多达823个[5]),粮食收储企业或粮食经纪人收购时难以实现单品种单收单储,为构建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粮油食品可追溯体系带来了极大障碍.面对现实,基于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参照HACCP和GMP的要求,首先应从能够控制的关键点——粮食收储企业的粮食入库开始,尝试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有效工具,为未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粮油食品质量可追溯奠定基础.

5 结 语

原粮的质量安全,首先是生产的安全,粮食种植过程中对质量安全的监控及对收获时机的科学掌控是保证原粮质量安全的基础.收后粮食的干燥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将越来越严峻,在促进农民科学储粮及大力发展粮食干燥设备的同时,需要引导或创造条件为农民解决粮食晾晒问题,避免粮食霉变或受到污染;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企业应切实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标准的规定,争取条件、创造条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将HACCP的管理理念贯穿到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所有环节,才能为构建全程粮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才能确保收购、储存、销售的粮食质量良好、卫生安全.

[1] 吴存荣,唐怀建,王艳艳.我国粮食储藏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粮油学报,2010,25(11):124-1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EB/ OL].(2005-05-23)[2014-07-01]http:∥www.gov.cn/ zwgk/2005-05/23/content_217.htm.

[3] 袁小平,刘海顺,严忠军,等.我国粮食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5):81-84.

[4]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经贸[2007]2136号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EB/OL].(2007-08-30)[2014-07-01]http:∥ www.ndrc.gov.cn/zcfb/zcfbghwb/ 200708/t20070830_579684.htm l.

[5] 种业商务网.小麦按分类浏览[EB/OL].[2014-07-01]http:∥www.chinaseed114.com/seed/xiaomai/.

(责任编辑:李 宁)

专题研究专栏

编者按: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的需求增加,杂粮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逐年增长.有关各种杂粮的品质分析和加工工艺研究,成为科研工作者和生产企业研发人员的研究热点.小米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杂粮作物之一,营养丰富,是良好的食物营养源.“小米蛋白的营养消化性研究”一文,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分别对小米乳、小米醇提蛋白、小米分离蛋白进行营养消化性分析,获得“醇溶蛋白是导致小米蛋白消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醇溶蛋白本身形成的二硫键及其强烈的疏水性是导致其不被消化的关键因素”等重要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为今后小米及其制品的生产和研发,提供了较强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玉米是植物淀粉的主要生产原料,“基于量纲分析的挤压参数与淀粉糖浆出品率经验公式的建立”一文,采用挤压预处理玉米粉为原料生产淀粉糖浆,在基于改进的量纲分析试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以物料含水率、挤压机机筒温度、模孔孔径、螺杆转速、轴头间隙及模孔长度等工艺参数为实验变量,考察各因素变化对糖业出品率的影响规律.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相似理论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实验的结论,为玉米糖浆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主持人:张敏教授)

Grain Safe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During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WU Cunrong
(Grain Storage and Transport Engineering Ce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Grain Storage and Logistic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Grain Storage and Security in Hena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quality and safety during the acquisition and storage&transport processes and explored some of the controlmeasures.The factors include the drying conditions aboutharvested grain,the detection capabilities at the acquisitions site,the improper application to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the illegal use of pesticides,the cross-contamination in the leasing warehouse,and no ventilation measures in the transport.Controlmeasures are as follows: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 the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to bulk grain intermodal integrationmodel,constructing the grain quality,and safety of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grain;quality and safety;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port

TS210.1

10.3969/j.issn.2095-6002.2014.04.003

2095-6002(2014)04-0011-04

吴存荣.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4):11-14. WU Cunrong.Grain safety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during acquisition,storage and transport processes.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2(4):11-14.

2014-06-0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7B01);2013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3004-3);河南工业大学科研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3KY2X01).

吴存荣,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粮食储运安全及其标准化研究.

猜你喜欢

储粮粮食运输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我的粮食梦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