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高专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06包建强王小庆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性质材料

包建强 王小庆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后面《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等专业课程提供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对于今后工作从事试验的学生,能够提供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本试验技能。学好《建筑材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并且进一步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从而提高《建筑材料》课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是:1)综合性强,系统性差,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几十类上百种材料,有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2)实践性强,逻辑性差,叙述性内容多,理论计算少。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概念多,经验性内容多,缺乏理论计算分析,难记、难学。3)授课时数少,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增加,教学理论讲述多。针对上述课程特点,如果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觉得《建筑材料》课程简单而枯燥,每种材料都是讲材料的生产、性质、应用和保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很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改革方案。

1.1 改变教学思路

建筑材料包括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功能性材料,总共有百种材料。课堂上详细讲解每种材料的组成性能以及应用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上讲课的关键不在于讲多少种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而是要讲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关系。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讲课时为学生理出一条思路来,讲解如何学习每种材料。笔者认为,可归结为一句话,即“抓住一个中心两条线索”。我们学习建筑材料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正确的应用建筑材料,而要解决材料应用的问题,前提是掌握材料的性质。因此,材料性质是学习本门课程要抓住的中心环节。学习中只有了解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材料的性质及其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决定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才有可能掌握材料的性质,上述的“联系、关系和因素”可作为掌握材料性质的第一条线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材料性质会发生一系列不同的变化,这是掌握材料性质的第二条线索。例如讲解石灰这一材料时,应该重点讲解石灰的化学性质和成分,这样学生对学习石灰的吸湿性以及应用就容易理解。而在讲解钢筋这一材料时,重点强调钢筋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化学性能,这样对钢筋的应用就好讲解。

1.2 改变课堂上的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要因材施教,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对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所有的内容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课模式,就会出现课堂上学生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对于比较难理解、计算复杂的知识点(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的模式;对于比较好理解的知识点(如石灰、石膏的应用)可采用“学生讲—教师点评或提问”的模式。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3 教学手段设计及教学创新

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建筑材料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教学。通过基础试验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测试技能,并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电化教学的方式。本课程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其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点。我院多媒体教室满足了建筑材料多媒体的教学要求。

4)工程现场的实地参观调查并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参观市内建材市场、施工现场、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让学生亲身感受建筑材料的性能、生产、使用和销售情况。通过调查建筑材料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近些年材料的价格波动,本地区建筑材料分布,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等。通过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开拓了视野,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对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有了最直接的认识。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学。网络已经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网络上有大量的建筑材料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后上网搜索新材料的图片、说明、施工要点。不仅拓宽知识面,还及时了解了材料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考核方法的改革

《建筑材料》考试应该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试验动手能力的考核,采取“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40%)”的形式。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验操作,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老师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给予一定的成绩。期末理论考试可以采用传统的考试题型(40%)+案例分析(60%)。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能够正确合理的应用材料,并能够分析工程由于应用材料不当引起事故的原因。例如某工程实际施工中,石灰混合砂浆粉刷过的墙壁出现了鼓包开裂现象。请同学们分析原因及提出如何防止这样的现象的措施。

3 结语

本文对《建筑材料》课程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

[1]蔡钊利.实践教学[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112-114.

[2]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10-12.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性质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厉害了,我的性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