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文化内涵

2014-04-06马荣朱毅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装饰内涵传统

马荣 朱毅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传统建筑一般都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功能。传统建筑为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等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场所,这是它的物质功能。传统建筑又都是形态相异的实体,它们以不同的造型和装饰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产生各种感受,这是它的精神功能。传统建筑只能应用它们的形象和组成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的氛围,庄严、雄伟、神秘、亲切、喧闹、寂静等,而所有这些精神上的要求只能通过传统建筑上的装饰来表达。在这里装饰成了传统建筑精神功能的重要手段,装饰极大地增加传统建筑艺术的表现力。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装饰内容和装饰手法等方面,都自然而然地坚守着传统的文化内涵。

1 装饰内容的文化内涵

1)道教思想。道教思想在汉民族脑海里牢牢扎下了根,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也能发现道教思想的启迪。例如传统建筑装饰中必然会有寓意吉祥的题材。道教思想还与敬天思想及阴阳五行说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三者几乎融为一体。例如龙的装饰图案,龙为灵兽之王,按道教思想的说法,龙可以翔天潜地,为人所不能,然而龙是天子的象征,天子又代表天,这是敬天思想。龙还是阳的动物,方位当东,五行配木,属五色中的青,此为阴阳五行说。以上的三种思想是相互关联的。2)敬天思想。自古以来,汉民族最崇敬天。天地人被称为“三才”,天覆地并保护之,万物养育于地之上,人为万物之长并统治之,人之主权者为享天命君临国土国民的天子。一切自然现象皆因天的意志而起,忤逆天意则被祸,顺天意会得福。故而以祛祸就福为宗旨的道教自然要畏天敬天。即使是传统建筑装饰,也一定总是离不开天地之理。最为人们重视的是天圆地方学说和叁天两地学说。天圆地方讲的是,但凡物体皆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最单纯最基础的形式是矩形,圆为天之象,所谓天圆地方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根本原理。叁天两地中的“叁”是指太极、阴、阳,两地的“两”可理解为阴和阳。若按叁天两地的法则,则万物皆归其正,并可做到物尽其用。如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天坛为天子亲自祭天的场所,故以阳之数“3”筑成3层的圆坛,其阶则为“3”的倍数9级。地坛依阴之数,造成2层的方坛,其陛为“2”的倍数8级。3)阴阳五行。传统建筑装饰,特别是在装饰纹方面,有相当多的都取材自五行说。五行说据《书经》中《洪范九略》所记,顺位被规定为所记,顺位被规定为水火木金土。到了汉代,五行说已发展成为学说,至宋代时,周濂溪著《太极图说》,又在此基础上构建成为哲学理论。4)数的单位。每当设计艺术性物件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到计量上的基本数目问题。从上古时代,汉民族便对“3”或“3”的倍数作为计量单位,有着特殊的偏好。然而,这多半都是在表示抽象概念的场合,在考定实际工艺品的长宽高时,并不一定彻底坚守这一原则。

2 装饰手法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装饰的创作中,将主题形象程式化和采用象征、比拟的表现手法,这种现象在中外古今的建筑装饰中都存在,但在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中表现的更为普遍,而且有自身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中,形象的塑造都来自创作者对客观景物的观察而获得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还只能说是表面和初步的,可称为“表象”。然后创作者对这些表象进行综合、概况、提炼,经过复杂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创作出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来源于客观世界,又不同于它们的自然原形。这种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在中国艺术创作的长期实践中不但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集中表现在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意”上。意即意境,一件艺术品不但显示出客观景物的有形的物境,而且还要表现出无形意境,即艺术家通过这些形象抒写的一种主观意念,这种意念同各国物象能够使观赏者得到感悟。有无意境成了评价作品高低的标准,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最高追求。讲意境的艺术创作方式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

3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文化内涵的延续和发展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装饰内容和形式上表现的文化内涵为什么会得到持续和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因为它们有很大的继承性,尤其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继承性更表现得特别持久。儒、道、佛所组成的思想体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是全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礼制社会中皇帝始终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所以象征皇帝的龙被长期的使用着,具有传统道德象征意义的奇珍异兽、繁花异草成了建筑装饰中永恒的主题。福、禄、寿、喜是古代人们的普遍追求,而这种追求有很大普及性,它们不会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次,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带有相当的稳定性与滞后性。以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由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恐惧,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步,发展到对自然的驾驭,而后发展到对自然的欣赏,其中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当人们认识了自然并对它们产生美感之后,这种美感可以保持得十分长久,对自然山川如此,对建筑装饰的欣赏也是这样。最后,纵观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虽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稳定与持久性,但并非没有发展与变化。近两千年前佛教的传入可以说是对中国固有文化的一次很大的冲击。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绘画、雕刻和建筑也大量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艺术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但是,这些新的内容,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有别于他们原有的形式而带有了中国传统的风格,让外来艺术和传统艺术相融合、发展和丰富原有的传统。

4 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在长期的实践中,呈现出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精神。正因为有了传统的文化内涵,才使传统装饰呈现出如此丰富多彩的面貌,从而使他们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楼庆西.装饰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伊东忠太.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刘云俊,张 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装饰内涵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活出精致内涵
鲤鱼旗装饰坠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