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福建港口发展现状、趋势与思路

2014-04-06福建省港航管理局陈诚

世界海运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临港港区航运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 陈诚

一、福建港口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发展及两岸交流不断深化的机遇,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向上争取,对外广泛合作,内部共同努力,大力推动港口建设,港口发展迈出了跨越式的步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绩,创造了福建港口发展近十年的黄金期。2005—2013年共完成投资682 亿元,是解放后至“十一五”前投资总和的12 倍;2013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能力分别达3.84 亿t 和1414 万TEU,是2005年的2.7 倍和2.6 倍;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4.55 亿t 和1169 万TEU,是2005年的2.3倍和3.1 倍。截至目前,厦门湾、湄洲湾、罗源湾、兴化湾等重要港湾均建成10 万~30 万t 级的深水航道,具备靠泊目前世界上最大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的条件,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以厦门港、福州港江阴港区为主,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运输以罗源湾、湄洲湾为主的运输格局,“大港口”雏形已初步呈现。

但是与全国沿海其他省份港口相比,福建港口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尚不能强有力地服务于福建海洋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以妥善解决。

1.港口布局规划的权威性有待加强

福建省沿海各市都具备建设大港口的资源条件,港口是沿海各地政府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战略资源,各地市也都有以港兴市的强烈需求,在特定时期对福建港口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各地都想抢占港口发展的高地,片面追求港口发展的大而全,导致部分地方不按港口规划招商,随意改变规划功能要求,盲目增加大型集装箱和散货码头布局,随意增加和扩大港口作业区域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使港口规划失去了权威性和严肃性。

2.港口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

沿海各地市竞相上马港口建设项目,虽然新建成码头数量不少,但所形成的规模化港区(作业区)却不多,现有477个码头分散在3752 n mile 海岸线上的70 多个作业区,不少港区(作业区)甚至只有1~2个泊位。分散建设港口加大了港口集疏运、拖轮、口岸查验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也降低了港口生产效率、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以拖轮为例,大型船舶进出三都澳、罗源湾、兴化湾、古雷等港口均需长距离从其他地方调遣拖轮协助船舶靠离,大幅度增加了港口运营成本。另外,港口开发不成规模,每个企业建设1~2个码头,功能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使港口资源浪费严重。

3.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

集疏运通道是港口运输体系的脉络,只有港口集疏运畅通了,整个港口运输体系才能活起来。福建港口集疏运体系尚且不完善,其中最大原因是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集疏运网络,根据成本核算,超过400 km2的港口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或水路。福建没有通往省外的内河,除了海上运输外,港口货物进出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目前疏港铁路及出省铁路少、运力低,成为影响福建港口发展的一大问题。福建仅有4条港口铁路支线投入运营,其中连接核心港区的只有2条,另外8条在建及规划的港口支线中,有5条需通过杭深动车线连接到铁路干线,而杭深线尚未开通货运,导致连接不畅;出省铁路货运能力也明显不足,出省铁路中有货运功能的共4条,能力约5500万t,省内其他货运消耗4000 多万t,留给港口的运能有限。集疏运通道不畅导致港口能力无法充分发挥,腹地拓展受到极大制约,2013年周边地区从福建港口进出的货物约2000 万t,其中通过铁路运输的外省货物仅630 万t,占港口吞吐总量的1.4%。因此,铁路疏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十分突出。

4.临港产业与港口布局适应度不足

从福建省省情和港口发展条件看,发展“大港口”必须有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支撑。近几年,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福建港口发展,湄洲湾石化产业基地和古雷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反过来,港口建设好了,又为临港产业落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是临港产业和港口间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由于缺乏产业规划引导或规划执行不严、产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低,如宁德4个镍合金项目分散在4个地方建设,福州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3 处都布局建设冶金项目,漳州境内厦门湾南北岸也均有冶金项目;二是部分临港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对落地产业项目缺乏选择,什么产业都有,导致相应的码头既装卸煤炭、矿石,又装卸粮食。产业布局混杂加剧了港口布局混杂,而港口布局混杂反过来又加剧了产业布局混杂,产生恶性循环,港口和产业最终都难以做大做强。

5.港口口岸服务水平层次较低

福建港口的软实力还不够强,主要体现在港口整体服务水平还不够高。一是港口运营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港口是服务业,船东、货主利益是港航业的上帝,一定要确保货物完好无损,提高作业效率,才能吸引客户。例如,青岛港,集装箱装卸效率8 次打破世界纪录,甚至创造了装卸18 亿瓶啤酒没有破损的纪录;伦敦,是世界航运信息、金融、保险、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的中心,是许多航运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即使是丹麦这样一个小国,它的马士基公司也依靠优质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和世界排名第三的码头运营商。与国内外发达港口相比,福建港口装卸、仓储、物流服务还有较大差距,航运金融、保险、租赁等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海事仲裁、运价交易、航运咨询、货运代理、航交所等国际航运专业服务机构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二是口岸便利化水平亟待提升。口岸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通关业务审批周期长,各部门根据各自的抽查比例和重点对同一批货物多次、多头查验的情况仍然不少;口岸信息化程度较低,通关便利化需要现代化科技手段支撑。近年来,福建省一直在推进电子口岸大通关平台建设,但是部门内信息化水平虽然提高了,关港贸不同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水平却没有跟上,信息共享程度低。这些都给货主和港口带来不便,降低了通关效率。

二、福建港口发展面临的新趋势

福建港口还面临几个关键的发展趋势,不跟上这些趋势,福建港口在未来的发展中就可能落后。

1.自贸区发展带来新挑战

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后,各项优惠政策使上海港相对于其他港口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全国许多省市都在积极争取进入自贸区“第二梯队”,以后的一个趋势就是依托条件成熟的港口来发展自贸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根据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沿海自贸区在港航方面主要有几个基础:一是有优良的港口基础设施和发达的港口物流体系支撑;二是航运要素特别是高端航运要素集聚程度高,各类要素完善;三是港口与口岸现代化程度高、服务好、效率高、通关快。当前,平潭海关特殊监管区已经封关运作,福建也在积极申报自贸区,但是福建港口在各方面离自贸区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福建港口发展一定要向自贸港区的条件看齐,紧跟这一趋势,减小自贸区时代下与其他发达港口的差距。

2.船舶超大型化加剧区域枢纽港竞争

世界海运船舶超大型化趋势加快。据有关统计数据,2006年全球25 万t 级以上散货船的总运力仅380 万t,2013年达2110 万t,7年间增加了5.5 倍,最大船舶从30 万t 发展到40 万t;2006年世界集装箱主导船型为8000TEU 船,2013年达到1.4 万TEU,最大船舶从1.1 万TEU 发展到1.8 万TEU,2 万TEU 船也可能很快问世。超大型船舶停靠优先选择区域内港口条件最好、货源最多的港口,受其影响,区域港口将逐步分化成枢纽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的格局。福建港口要在未来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前谋划,积极提升码头等级,努力争取区域枢纽港地位。

3.沿海各省加快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效益。当前沿海各地区都紧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都想抢占先机,依托港口把自己建成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先行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是解决相关国家和地区港口的互联互通,提高港航基本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体系,强化物流集散功能,提升通关便利水平,完善运输安全保障机制,为推动各方经贸合作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就对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部分港口已经具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的优越条件,许多港口正抓紧创造条件迎合“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福建也应该抓紧实施该战略,全力打造适应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现代化港口,为福建省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4.港口转型升级要求迫切

港口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是港口运行的原动力。当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寻找新增长点的大挑战。外贸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贸易低速增长态势短期难以明显好转,外贸需求不振;内需方面,虽然都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振内需,但是效果显现尚需时日。这种局面对福建港口生产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提出挑战,伴随着吞吐量增速放缓和经营成本增加,投资者对港口发展的信心和意愿必然受影响。在这种客观环境下,沿海各地区一定会在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上做文章,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优化升级港口发展模式,丰富和拓展港口功能,不断提高港口运行的质量与效益,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和优势。这一形势也把福建港口推向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符合福建实际的港口转型升级之路,研究提高港口发展效益的良策,努力寻找港口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形势好转之前稳定港口运行的整体质量。

三、新形势下福建港口深化发展的若干思路

1.加大建设力度是核心

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形成“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做到“世界有多大的船,福建就有多大码头”。目前福建港口建设水平处于历史最好阶段,但仍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特别是“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还有很多空白要填补。未来几年福建港口仍然处于大建设的时期,需要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充分调动多元资本的积极性,加大投资力度。

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树立科学的建设理念,统一认识、顾全大局,严格执行既定的科学布局规划,坚决服从规划引领,集中力量优先加快推进已有港区(作业区)特别是核心港区连片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港口规模发展。在打造“两集两散两液”的历史时期内,除了重大临港产业落地需要,其他非重点非核心港区原则上不再布局开发新的作业区。要防止港口分散建设之势继续蔓延,最根本的是切实强化港口岸线资源管理,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更加严格的港口岸线资源管理办法,从严审批,要从源头上把好港口建设准入关。

二是尽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是要加快形成快捷经济的铁路运输网。调动一切力量,创造条件,服务和推动在建的湄洲湾南岸和东吴港区、福州港(江阴、可门、白马、松下港区)、厦门港港尾等铁路支线,以及合福、赣龙、南三龙、福平等出省铁路干线的建设进程;积极向铁路部门争取给予福建铁路运价优惠,提高福建海铁联运竞争力,推动沿海动车线开通货运,进一步释放铁路运能,并争取衢宁、吉永泉铁路早日开工建设,增加出省铁路通道。除了铁路外,疏港公路、航道航线乃至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都要大力发展,打破各种运输方式的壁垒,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港口转型升级是出路

一是全面提升港口整体服务水平。港口运营服务是根本,福建港口企业要学习先进经营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依靠先进技术创新服务方式,确保货物完好率,提高港口生产率。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就是个很好的典范,值得大力推广。通关服务是重中之重,口岸信息化进程要加快,尽快建成福建电子口岸大通关平台,促进关港贸多方联网,推动口岸部门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无缝对接;大力支持核心港区配套口岸通关服务大楼建设,推动口岸管理部门集中办公。另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实现监管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在简化流程、缩短时限方面大胆创新,如给予信用好的企业免担保快速通关待遇等。

二是提高港口发展效益。要逐步从单纯追求吞吐量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吞吐量增长相结合转型。港口企业要逐渐从以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为主的单一业务向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等多方面业务转型,打造以港口为龙头、物流为纽带、综合效益高的产业链;以大型港口、航运企业为核心,整合省内港航企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港口、远洋航运龙头集团。

三是积极创造政策优越的港口环境。中央已经给予福建许多海关监管、金融、关税、放宽外商投资港航限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于已经全面发挥作用的政策,要继续拓展深化;对于只在局部地区推行的政策,要争取在全省推广;对于还没有切实用起来的政策,要研究实施方案并尽快利用起来。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使沿海港口和临港保税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成为福建稳定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同时,要积极推动福建在国家扩大自贸区试点时列入试点范围,在此之前,可以逐步向上争取自贸区的一些政策,比如国际船舶保税登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中资航运企业利用非五星旗船承运外贸进出口集装箱中转稍带业务等;还可以利用福建对台区位优势,争取对台航运方面的特殊政策,最终形成一个优惠政策集聚、综合效应显著的政策特区。

3.产业发展是动力

福建港口发展根本上还是发展自己的临港产业,要发展大港口就必须有大进大出的临港重化工业支撑,临港产业壮大了,运输需求自然就上去了,港口也会做大做强。因此,建设“大港口”必须要在临港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一是抓好规划,注重发挥港口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布局,做好临港产业规划和港口规划的协调衔接,比如:“两液”港区后方应重点布局石化相关产业,“两散”港区后方应重点布局冶金、能源相关产业;二是严格执行规划,各地在临港工业项目招商时,要把好项目落地关,严格按照产业规划和港口规划的功能布局选择临港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切忌盲目招商。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临港产业规划,出台约束性和鼓励性明确的政策,促进沿海各港湾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4.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亮点

目前,国家已经批准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四个国际航运中心。除了上海外,其余三个都是区域特色明显的航运中心,对于促进区域港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好航运中心这张牌很重要,这是福建港航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是提升福建港口区域影响力和地位的重要战略,还是闽台交往合作的重要平台。要根据省情找准东南航运中心的定位,将其打造为国际一流的集装箱枢纽港、国际一流的邮轮母港、高端航运要素集聚的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对台交往先行区和主通道。未来除了要加快推进航运中心总部大楼、邮轮母港以及一批重点码头航道项目等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集聚航运中心更重要的组成——各种航运要素,特别是吸引有实力的港口航运龙头企业、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大型物流企业等来建总部,逐步完善航运交易所、修造船、海事仲裁、航运保险金融、货代船代等一系列航运产业链,并争取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航运规则的制定或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最终形成一个设施完善、吸引力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掌握两岸航运主导权的国际航运中心。

5.“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机遇

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有先天的历史文化优势,同时也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面对的是东南亚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福建要充分发挥优势,主要瞄准东盟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走出去拜访邻居,吸引和邀请东南亚港航、物流、商贸企业来闽投资,大力开辟东南亚地区新航线,逐步建立起对接东盟的港航物流体系,吸引更多东南亚地区大宗商品、物资从福建省港口进口。重点发挥罗源湾、湄洲湾两个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和湄洲湾、古雷港区两个石化基地的作用,打造东南沿海“海上丝绸之路”能源矿产进口重要口岸,构建东盟在福建省的矿产能源进口中转及加工基地;推进福建“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建设,为海产品进出口提供快捷海上运输,打造海产品中转基地。

猜你喜欢

临港港区航运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